武陵观察网 历史 朱元璋最恨的一个姓氏,毁其祖坟,罚后人男奴女娼,后人只好改姓

朱元璋最恨的一个姓氏,毁其祖坟,罚后人男奴女娼,后人只好改姓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自幼家中贫困,为了温饱只能给地主家放牛,做过和尚也当过乞丐,因为一次意外参加了起义军,最终历尽磨难成为明朝皇帝。朱元璋深深体会过百姓的疾苦,所以他做出的很多政策都是为基层百姓考虑,严惩贪官、兴修水利、减免税赋,朱元璋也因此深得百姓拥护。但是朱元璋也有让人诟病的地方:嗜杀。

朱元璋对敌人从不手软,往往是斩草除根。这些敌人有元朝余孽、陈友谅、张士诚等不死不休的对手,也有明初的贪官污吏,更有心怀不轨的文臣武将。但是有这么一个普通的姓氏,让朱元璋恨之入骨,明朝建国后朱元璋一点情面都不留,下令将他们全部充军流放,女做娼男为奴,不得登仕籍,逼得这个姓氏的人纷纷改名换姓。到底是多大仇恨,让朱元璋这样做?

它就是“蒲”姓。提起蒲姓名人,很多人会想到写出《聊斋志异》的蒲松龄,不过这事跟蒲松龄没什么关系,蒲松龄是清朝人,那会还没有他。朱元璋之所以痛恨姓“蒲”的人,还要从南宋说起。南宋的福建泉州城,有一位名叫蒲寿庚的香料商人,得力于南宋发达的海上贸易,蒲寿庚生意做得很大。

当时福建沿海盗贼猖獗,蒲寿庚出钱助朝廷剿灭了海盗,还了当地太平,而他也因此大功被授予福建安抚使兼沿海都置制使,统领福建海防,掌管福建军政要务。蒲寿庚摇身一变成为了红顶商人,官商合一,成为泉州最大的香料商,垄断海外香料生意30年,成为泉州最大的势力,家里仅佣人就有上千人。从这点来说,南宋对蒲家还是很不错的。

不过蒲寿庚算不上一个好人,是一个典型的白眼狼。俗话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蒲寿庚高鼻梁,蓝眼睛,卷头发,他是阿拉伯人的后裔,而且信奉穆斯林。因此,蒲寿庚对中国的认同感并不强。“仁义礼智信”这些儒家传统思想,对于蒲寿庚来说,那纯粹就是“鬼话”。蒲寿庚信奉的只有利益,“有奶便是娘”,这才是他唯一的信条。

1276年,蒙元大军南下,南宋在对蒙元的战争中屡屡失利,都城临安失守,年幼的宋恭帝被俘虏。面对外虏入侵,南宋臣民依然忠心于南宋朝廷,抱着忠君爱国,舍生取义的思想抵挡蒙古入侵。因此蒙元铁骑在踏破南宋的江山之时,基本上无处不遇抵抗,无处不遭反对。可见南宋君臣一心共御外辱之决心。

此时少保张世杰等拥立了宋端宗赵昰,带着近十万军民且战且退,一路来到泉州城,打算以泉州作为临时国都,号召天下起兵抗元。但是,饱受南宋恩惠的“泉州地头蛇”蒲寿庚不愿意了。蒲寿庚看出南宋大势已去,他担心张世杰等人进城后危及他的利益,所以只承认宋端宗的皇帝名号,却紧闭城门。

张世杰交涉无果,只能带着端宗和赵昺继续南逃,但此时他们舟船不济,张世杰下令强征了蒲寿庚在泉州城外的商船,并没收他的财货以充军资。视财如命的蒲寿庚气疯了,下令将原本居住在泉州城的三千余名宋朝赵氏宗室屠戮殆尽,并以此邀功投降了元朝,成为闽广都督兵马招讨使兼提举福建广东市舶。

蒲寿庚主动为蒙元提供战船,让蒙元一路追击南宋小朝廷到了崖山,最终南宋全军覆没,陆秀夫背主跳海,许多忠臣和百姓也纷纷跳崖自杀,“崖山之后再无中华。”蒲寿庚的做法让他加官进爵,子孙后代都受益良多,不过物以类聚,他的子孙后代在泉州简直是土霸王,为虎作伥,欺压汉族百姓,迎来了泉州所谓的“伊斯兰黄金时代”。

元末天下大乱,蒲寿庚家族嗅到危机,认为元朝要亡了,蒲寿庚的孙女婿趁机起兵反元,想在泉州搞割据。结果元朝挥手之间就把他灭了,蒲家人也因此逃出泉州,散落四方。几十年后,天下落入朱元璋之手,蒲寿庚“卖主求荣”的可耻行径早就传遍天下,朱元璋抓的就是这个卖国贼的典型,下令将蒲寿庚掘墓鞭尸三百,并暴尸荒野。

朱元璋下令蒲氏一门不配做大明王朝的臣民,只配世世为奴,代代为娼,因此许多蒲姓之人不得不改名以避祸患,一时间明朝竟再无蒲姓后人。蒲寿庚食君之禄却叛国求荣,为自身利益而置民族大义于不顾,是历史罪人。朱元璋乃刚烈之人,此举一方面是为了震慑那些忘恩负义、卖主求荣的宵小之辈,另一方面也是做给明朝大臣们看的,从而震慑满朝文武,这就是叛徒的下场。

(参考资料:《宋史》等)

喜欢历史的朋友请点一下关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错误,还请指正!欢迎大家留言互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元朝,蒲寿庚,张世杰,朱元璋,福建,后人,祖坟,姓氏,泉州,百姓,消息资讯,蒲寿庚,张世杰,朱元璋,蒲松龄,泉州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元朝,蒲寿庚,张世杰,朱元璋,福建,后人,祖坟,姓氏,泉州,百姓,消息资讯,蒲寿庚,张世杰,朱元璋,蒲松龄,泉州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元朝,蒲寿庚,张世杰,朱元璋,福建,后人,祖坟,姓氏,泉州,百姓,消息资讯,蒲寿庚,张世杰,朱元璋,蒲松龄,泉州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