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二百二十年,曹丕篡汉自立,结束了汉朝四百余年的国祚。紧随其后,刘备和孙权也分别称帝建制,开启了一个独属于三国的历史新篇章。可是你知道吗?诸葛亮之所以能够顺利达成三分天下的目标,主要还是因为在此之前,东吴死了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当年东吴的大都督周瑜。
被歪曲的事实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在许多观众和读者的心目中,周瑜就只是一个生活在诸葛亮阴影下的小人物。可是在真实的历史之中,周瑜不仅不是一个小人物,更可以称得上是诸葛亮一生中的“头号大敌”。写下了《滕王阁序》的王勃,更是在《三国论》一文中,以“若其人尚存,恐玉垒铜梁,非刘氏有也”。这句话简单来说,王勃认为:如果不是因为周瑜死得早,刘备根本就不可能有称帝的机会。
王勃是谁?是和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之一,“六岁能文,十六岁及第”的牛人。最主要的是,在唐朝的时候,《三国演义》这本书还没有出现。也就是说,像王勃这种没有读过《三国演义》,却又对历史极有研究的人,说的话绝对是有着根据的。当然了,拿前人的话来说事,未免显得有些儿戏,也不足以证明周瑜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要以三国建立之前,蜀汉和东吴之间形势的对比来进行论证。
周瑜的真面目
建安十三年(公元二百零八年),刘备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并在和孙权达成共识之后,共同针对起了占据了长江以北大片土地的曹操。此时的刘备虽然看起来风光至极,但是手底下不仅没有土地,连兵马也就只有区区几千人。之所以联合能够成功,也是因为周瑜力排众议,劝说孙权借助刘备身上“皇叔”的名义,出兵“清君侧”。否则的话,刘备根本就没有和孙权同台而论的机会。也不可能在赤壁之战结束后,占据荆州南部各郡,建立起了蜀汉后续发展的根基。
当然了,周瑜也不是一个傻子,他比我们更明白什么叫做“引狼入室”。在赤壁之战结束不久,他就让孙权以“联姻”为由,将刘备从荆州拔出来,想要从此把刘备给牢牢绑在建中。可惜孙权当时需要刘备在前面牵制曹操的军队,为自己争取安心发展军备武力的时间,再加上当时周瑜正在北边领军和曹仁鏖战,所以这个想法便没有得到实现。
这段历史,也正是《三国演义》一书中,刘备“乐不思蜀”的由来。如果说当时孙权接受了周瑜的建议,或者说周瑜当时没有出去打仗的话,“皇叔”的一生,恐怕就得在这个时候结束了。
把曹仁给打得败退逃亡之后,周瑜回到了建中。本以为刘备此时依旧被控制在建中的他,还想要借此来吃掉刘备的军队。可惜一问才知道,刘备早就已经回到自己的底盘,气得周瑜当时就破口大骂。可是骂完了之后,周瑜还是立刻就想出了扼制刘备发展的手段,那就是攻击益州。只要把益州拿下来,刘备哪怕在自己的小地盘上玩出花儿来,那也不足为虑。而且只要攻下了益州,刘备根本就没有玩下去的机会。常言道“前有狼,后有虎”,刘备北边有曹操虎视眈眈,南边也有孙权在磨拳搽掌,在这种情况之下,刘备要是还能安心睡得着觉,那就算他厉害。
只可惜天妒英才
可惜的是,东吴大军开拔才几天功夫,周瑜就因为此前和曹仁征战时伤病未愈,在军中病死。不过周瑜虽然死了,孙权也已经完全明白了占据益州的重要性。虽然时间上有所延误,但大军还是和刘璋的益州军打了起来。可孙权的考虑始终是不如周瑜的,因为他忽略掉了周瑜最有可能使用的招数——劝降。
刘璋打得过孙权吗?但凡是个明眼人,都知道刘璋肯定是打不过孙权的。既然他打不过,那他肯定就得去求援。这一旦求援,刘璋的目标也就只有在他北边的“皇叔”了。恐怕孙权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明明贯彻执行了周瑜遗留下来的计策,怎么就让刘备不费吹灰之力被益州给拿住了呢?
周瑜一死,诸葛亮立马就跳了出来。先是亲自去建中参加了周瑜的葬礼,在葬礼上大哭了一场,把孙权迷得五迷三道,还以为他们俩关系有多好呢。可诸葛亮来参加葬礼,只是为了掩盖他们要对南中用兵的打算罢了。从历史书上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前脚刚回去,后脚打南中的军队就出发了。
这么一来二去,接替周瑜成为大都督的鲁肃也无可奈何,只能顺着诸葛亮的提议,向孙权提出了一个“三分天下”的建议。(明公)
写下《滕王阁序》的王勃:他不死,诸葛亮根本无法出头
三国差点变成两国,此人早已看透诸葛亮,刘备靠运气逃过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