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和夏启是中国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朝的奠基者和开创者,素有败坏上古公天下的恶名。我们可以完全肯定一件事,那就是夏朝的确是开创近四千年的世袭先河,名号、爵位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于子孙。一家一姓的天下,是儒家士子厌恶不赞同的社会,不是他们想要大同社会。自启接替父亲大禹登上帝位后,整个人性情大变,过去贤能爱才、节俭高尚等习惯全部抛到脑后,毫无顾忌地进行纵情声乐、暴虐不仁、铺张奢华、荒淫无度的行动。史书称之曰:“淫溢康乐,管磬并作,湛浊于酒、渝食于野。”翻开上古史书浏览,大家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黄帝之后的上古时期,成为天下共主的那批人,绝大多数沾亲带故,有着血缘关系。
黄帝生有二十五子,其中有十四个儿子建立起自己的姓氏。“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上古时期的任何一个姓氏都代表着一个贵族,黄帝十四子有姓氏(共十二个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分封在各地为诸侯,意味着黄帝一脉在华夏部落占据着重要地位。
黄帝崩逝后,天下共主之位传至黄帝长子玄嚣,白帝,即少昊,姬己挚。之后是玄帝颛顼帝,姬颛顼,号高阳氏,黄帝次子昌意之子,即黄帝之孙。再传帝喾,姬夋,号高辛氏,黄帝长子玄嚣之孙,黄帝之曾孙。再传帝挚,号青阳氏,帝喾长子,黄帝之玄孙。再传帝尧,姓伊祁,名放勋,帝挚兄弟,帝喾次子,黄帝玄孙。再传帝舜,姚姓,妫氏,名重华,颛顼的六世孙,黄帝的八世孙。再传大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之后便传至启,夏朝建立。
《史记》大致记载如此,期间有些波折,如帝尧之丹朱曾为三年天下共主,帝舜之子商均曾为天下共主。由此可观,从黄帝涿鹿之战定鼎天下后,黄帝家族辉煌腾达,成为华夏部落地位最崇高的贵族,天下共主之位也一直在黄帝血脉子孙中流传。不仅如此,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嫡系子孙。从血脉传承一说,上古时代和夏商周三代,诸夏部落的首领之位一直是在黄帝子孙代表的帝族血脉中轮回。从这个角度看,这是实打实的家天下制,却不是一姓天下。
必须要有黄帝子孙血脉,方有争夺天下共主之位的基本资格,但这并不是嫡长子继承制,而是黄帝家族内部的禅让制。基本上每一位登临天下共主之位的黄帝子孙,都是与黄帝一般“生而神灵”,用现在话说是:天资聪慧,天赋异禀。如:高阳有圣德焉;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天下共主是由各方诸侯和大贤能推选出来的,基本上是谁支持者多,谁就能够登临帝位。当时分管四方的诸侯的四岳均有资格向当代天子推举下一代天子,朝中其余重臣也可如此。
“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而每一代天下共主,对华夏部落的掌控力都是不弱的,常常遍历山川河流,远不是后世储君能比的。他们不是什么久居宫中的手无缚鸡之力的弱者,他们每一位都是文武双全,十余岁便盛名天下,早早参与到帝位资格战中。帝喾十五岁岁辅佐叔父颛顼帝,帝尧十五岁辅佐帝挚。大家可能会想到这么一个情况,要是天下共主能力和威信不够怎么办?这事好办,进行禅让,退下来让能干者上去。帝喾长子帝挚执政九年后,亲自降诏禅位于其弟陶唐侯唐尧,即帝尧。“帝挚立,不善,崩,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帝挚退位时,死没死不能百分百确定,但可以肯定他没出什么政绩。
上古五帝时期天下共主的选拔,有着一个专有方式,名曰:受禅。秉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即多数决定结果。舜继承尧的位置,大禹继承舜的位置,便是名副其实的受禅。受禅最早记录于《尚书》,三代之后的受禅仅有其名,其实是夺权。因此在上古时期,也是一种家天下的形式传承首领之位,不过这种形式中包含有民主和科学成分,不是一人或数人决定的事。
参考文献:《史记·十二本纪·五帝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