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各地起义不断,天下大乱。在此背景下,夏州朔方(今陕西省靖边县东北横山县西)的富二代梁士都也加入进来。隋唐时期,朔方是北方重镇,梁家一直是朔方的豪门。梁士渡的父亲虽然早逝,但从小跟着舅舅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
梁师度长大后,成为隋朝鹰扬府将军(即骠骑将军,相当于今天的团长)。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梁大人被革职遣返回国。回到家乡后,梁大人闲来无事,便召集了一批人马,开始了抢房生意。
到了617年,隋朝的世界已经在崩溃的边缘,只是最后一步没落。于是在这种形式下,梁士都率领盗贼兄弟杀了朔方郡丞(相当于副市长级,但当时有兵权)唐世宗,进而占领了朔方,竖起了造反的大旗。梁士都也开始称帝建国,建立了一个小政权叫梁,改年号为永隆。
当时北方的反隋势力喜欢依附突厥。梁时渡也不例外。虽然他也号称称帝立国,但实力毕竟摆在那里,所以他也想和突厥人联手。虽然当时的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但原本弱小的东突厥在得到隋朝的支持后,几乎成了北方的霸主。现在隋朝动荡,当时突厥人也很愿意支持反隋势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东突厥师必可汗答应了梁师都的联军请求。
势必可汗不仅将突厥郎头旗送给了梁始都,还赐给梁始都“大都毗甲可汗”和“杰士之子”的称号。突厥给了梁食度安全感,于是梁食度率领突厥人攻占了隋朝的河南之地,夺取了延川郡。梁师都叛乱初期,在突厥人的协助下,形势确实不错。
与梁始度同年,大唐开国皇帝李渊参军。自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以来,梁食渡就没有打过一场好仗。
有了突厥的撑腰,梁士都也想扩大自己的根据地。然而,618年后,梁士都在那里的战斗以失败告终。显然,这与梁士都的年号“永隆”背道而驰。
梁士渡一次次败兵,再好的心理素质也会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变得自卑和羞涩。到头来,实在是没有力气再战了,梁食渡这时候又想到了突厥人,他想要借突厥人的手来灭了李渊。此时,突厥可汗已被史比可汗的弟弟出罗可汗取代。梁适虽是感慨又是理智,但最终还是说服了楚罗可汗,精心设计了战法。.但可惜的是,罗汗死于没有兵马本源的坏疽。楚罗汗一死,梁师渡的计划就落空了。且不说突厥兵马一个也没有离开,梁师都反而被唐将段德曹偷袭,可谓是惨败。眼看梁食渡越来越虚弱,梁食渡的部下不少都背叛了他,投靠到了李唐身边。623年,梁师渡几乎失去了一切。
好在这个时候他及时向突厥的劫离可汗求救,劫离可汗也及时赶来相助。
之后,梁太子为了报仇,又怂恿劫离可汗南侵。当时突厥人不仅强大,而且野心勃勃,就采纳了梁士都的意见。所以这就是唐朝贞观初年的渭水联盟。当时,桀里可汗的队伍几乎已经到了唐都长安城。梁师度在隋末起义势力中并不是最强的,甚至勉强算是中等水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政权,让李唐终于在太宗贞观年间搞定了。
其实,并不是梁老爷运气这么好,也不是他花样百出。最重要的是保护土耳其人。李唐虽然军事实力不俗,但李渊称帝时,不仅受到江南、陇西的威胁,还有窦建德、王世充等强敌。可以说,当时的李唐并没有多少余力去对付突厥人。即便在江南被灭,全国基本统一之后,李唐依然不是突厥的对手。
或许梁食渡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一直顽强抵抗。尽管后来突厥陷入内乱,但唐太宗认为梁适这次应该投降,所以下诏投降。没想到,梁大人直接拒绝了。看来他要战斗到底。梁食渡躲进了自己的朔方西城。尽管唐太宗对他百般骚扰,但他就是不肯投降离城。
《新唐书》载:突厥政局动荡后,太宗皇帝与师生危在旦夕,命其携书归来,被拒绝。夏州总督史留民、司马六兰听取了有关情况。弄个活口,放轻松,君臣自去。出轻骑毁其庄稼,城中饥馑。狗掉进了城里。辛了儿、李正保、冯端都是劲将,谋士都投降了,但没用,正保挺身而回。
后来,梁士渡部下辛料儿、李正保、冯端等人不愿再与梁士渡为敌,想活捉梁士渡投降,但未能泄愤。628年,唐太宗见不能投降,决定武力收回。
唐太宗派柴绍、薛万钧联手攻打梁食都,还派刘敏率领精锐部队占领朔方东城。看来,梁大人这次是完蛋了。虽然后来桀里汗也带兵前去救援,但还是遇到了大雪这样的恶劣天气。
后来,柴绍兵逼近朔方西城,梁师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况下,梁师度的表弟梁洛仁看清了形势,于是杀了梁师度,离城投降李唐。后来,梁洛仁被封为游孝尉将军、朔方郡公,梁市都的梁国根据地成为李唐的夏州。从挑起事端到最后被杀,梁士都在华北割据十二年。梁始都的梁国政权并不是隋末第一个站出来造反的。然而,这个温和的政权却成为隋末众多割据政权中最后一个灭亡的政权。这是历史上的一大奇观。从这个角度看,一个政权的存亡与其强弱之间并无必然联系。有时候,装逼是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