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本是一介布衣
后来为了生存,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
经过长期的征战,最后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这与汉高祖刘邦的经历十分相似
于是,在朱元璋的心里
始终装着一个汉高祖刘邦
这两位农民出身的皇帝也都有一点共性
在晚年对功臣的猜忌越来越强
也有不少功臣死在冤假错案之中
在中国民间传说的海洋中
有很多关于朱元璋和刘伯温君臣之间的传说
朱元璋跟刘伯温相识
明太祖朱元璋领兵驻扎南京时
有一天穿着便服在集市上闲逛
遇见一青年正在卖莲菜
看那莲藕洗得雪白如玉
便脱口对那卖莲菜的年轻人说道
“一弯西施臂”
青年人看了看站在面前的中年人,说道
“七窍比干心”
这到让朱元璋感觉这青年不一般,便又说
“藕入泥中,玉管通地里”
青年立即回道
“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刘伯温剧照
朱元璋想了想,决定出一重字联
再试试他,便说道
“朝霞似锦,夕霞似锦,
东 川 锦 ,西川锦。”
青年人稍加思索道
“新月如弓,残月如弓 ,
上 弦 弓 ,下弦弓。”
朱元璋暗自叫好,虽然他是一卖菜青年
却对答如流,实在是难得的人才呀!
想到这里,朱元璋又出一拆字联
“千里为重,重水重山重庆府”
青年立即答曰:
“一人成大,大邦大国大明君。”
朱元璋吃惊道
“你是何人,如何知道我的身份?”
青年急忙跪下道
“小人姓刘名伯温,
早知君王最爱对对联,
今见君出句非凡,便知你一定是明君。”
于是,朱元璋便收刘伯温在自己的帐下
做了他的军师
刘伯温剧照
历史上真实的刘伯温
刘伯温在历史上留下好的名誉
不是因为他聪颖好学
而是因为他帮助朱元璋所立的功业
和留下的不世文章
因此才被后人评为中国历史上
优秀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思想家
刘基一直是一个耿直官员
中举后
刘基在元朝首任江西瑞州路高安县县承
他在为官期间
“以廉节著名,发奸挞伏,
不避强御,为政严而有惠,
小民咸慈父戴之”。
入明辅佐朱元璋后
刘基的直性一点没变
朱元璋曾经打算在壕州建都
刘基进谏道
“凤阳虽帝乡,然非天子所都之地;
虽已置中都,不宜居,
扩廓帖木儿虽可取,然未可轻,
愿圣明留意。”
由此可见,刘基是一个刚毅耿直的人
在朱元璋的帐下
刘基运筹帷幄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他的不世勋业
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建立
刘基在朱元璋相识之初就制定了战略规划
就是《时务十八款》
朱元璋采纳了所有的条陈
在朱元璋和陈友谅之间展开的鄱阳湖大战
刘基积极出谋划策
为朱元璋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起到关键的作用
刘基还是治国之能臣
他监造南京城,制定了《大统历》
还草创《大明律》
刘基还奏立军卫法、重开科举
朱元璋和刘伯温之间的误会
朱元璋称帝后,对大臣们猜忌更重
这也包括刘伯温
有时在马皇后的面前朱元璋也骂刘伯温
有一日
刘基带太子朱标到郊外散心
正好碰到有一屠夫在杀猪
由于太子从小长在深宫
朱标不认识猪,就问老师刘伯温他们在干吗
刘基告诉太子
“他们是在杀猪,大猪和小猪一起杀”
当晚朱元璋在考察太子的学习情况时
了解了此事
朱元璋龙颜大怒
刘伯温要谋反,取代自己呀
朱元璋要杀掉刘伯温
马皇后知道朱元璋的想法以后
赶紧派自己的丫鬟通知刘基
可当刘基准本从家里走时
圣旨到了,让刘基去宫里
刘基知道逃走的机会是没有了
于是他跟着太监磨磨蹭蹭的去了皇宫
一边在路上想着对策
朱元璋早已经等的不耐烦了
见到刘基就是一阵训斥
“你怎么那么慢啊”
刘基回道
“来之前,臣正在写奏折
可是有一字不会写,
所以在路上一直思索怎么写,
来了慢一点”
朱元璋说道“是什么字难倒了爱卿呀?”
刘基说道“大赦天下的‘赦’字”
朱元璋是一脸的嫌弃
抓住刘伯温的手
在他手心里写下‘赦’字
刘伯温赶紧磕头谢主隆恩
因此才逃过这一劫难
小结:
刘基去世,民间就开始流传他的种种奇闻
当然传说是历史与文学的桥梁
民众出于某种需要
把历史加以传奇化
于是就形成了传说
正是这些传说恰恰说明人民群众对他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