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同事竞争,如何让领导提拔你?
《资治通鉴》这段故事,告诉了我们,领导提拔下属的逻辑。作为一个职场人,你一定要明白其中的道理,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资治通鉴》中,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
赵氏家族的家主赵简子,想立一个接班人,但是不知道立哪个儿子。儿子多了,烦恼也多啊,长子伯鲁,幼子无恤,手心手背都是肉,选择谁,让他左右为难。
再英明的领导,在面对这种事情上,也会变得犹豫不决,甚至会犯糊涂。比如说,大清王朝的康熙,24个儿子,9个儿子参与了皇位争夺,他也是操碎了心呀。
还有唐太宗李世民,选来选去,选了一个看起来好像差那么点意思的儿子。选择接班人,也是一件比较难的事啊!
一般碰到这种情况,上一代的家主都会给儿子们一些考验,通过考验的儿子,就会被列为接班人。赵简子也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赵简子刻了两份竹简,把自己的一些训诫刻在竹简上,给了两个儿子,让他们背熟了。
接下来,此后三年,再没有过问过这件事,三年之后,赵简子突然开始考察两个儿子的功课,结果老大伯鲁,不仅背不出竹简上的内容,连竹简去哪儿了,也不知道,但是,老二无恤呢,不仅能背出来竹简上的内容,而且竹简就随身携带。这还有什么好犹豫的?但凡脑子正常的人,也不会选老大了。
赵简子也是这么做的,他认为老二无恤,是一个贤能的人,所以,立无恤为接班人。
那么,问题来了,老大伯鲁就一定很差吗?
也不一定,但是,相对来说,赵简子可能认为,老二无恤是一个更合适的人选,符合他的心意。
正如咱们平时所说的,领导说你行,不行也行。领导说你不行,行也不行。赵简子选择接班人,这段故事,有没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
领导要找你的优点,总能找出来的;同理,要找你的缺点,真的不是很难。谁身上又没几个缺点呢?你没有吗?我不信。你走路有声音,简直没有公德心,不知道会打扰别人吗?这就是缺点!
《资治通鉴》这段故事,我认为,给我们带来三个启发。你想想,领导为什么要提拔你?领导提拔一个下属的逻辑,到底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很值得深思。
一、领导的话要听,领导交代的事,要放在心上,要认真去办。
毕竟,没有哪个领导,会提拔跟他对着干的下属,除非他别有目的,比如说彰显自己有胸怀、公平,或者是想把这个下属架空、逼走,真心提拔一个下属,一定是这个下属,比较符合他的心意,让他满意,不管是能力,态度还是结果,一定有其可取之处。
二、作为下属,你要懂得,领会领导的意图。
比如说,领导让你看着办,是真的让你去办吗?还是不让你去办?这就需要根据领导说这话的表情、语气,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你跟领导的关系等各方面的因素,来综合考量,绝不仅仅是,办还是不办的问题。跟人相处,同事、领导,都是一样,领会对方的意图,我们办事才能够得道多助,也会顺畅很多。
三、给领导一个提拔你的理由。《资治通鉴》这段,你看,赵简子在左右为难的时候,老二无恤给了老爹一个理由。
甚至,我们可以有这样一种猜测:
赵简子不满意伯鲁,但是,又没有借口直接立老二无恤,所以,设置了这样一个考核,给老二无恤创造机会。作为幼子,无恤本身就没有多大机会,成为赵简子的接班人。
但是,伯鲁在关键时刻,犯了错,无恤在关键时刻,恰恰又赢了一步,帮赵简子找到了理由,也由此堵住了老大伯鲁的嘴,避免他不服气,同时也避免旁人,说闲话甚至质疑他。看,领导想提拔你,你得给他理由啊!
伯鲁也告诉我们,一个惨痛的教训:领导的心思,你可能猜不到,但是,不要在关键事情上犯错,这样,至少你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或许,赵简子本就有立幼子无恤的心思,偏偏伯鲁又不长心,怨不得别人啊。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