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李白这位大诗仙,绝对不会有人质疑他在诗词界的崇高地位。不过在外地位再高,李白在家长里短上也没少受妻子的打击与嫌弃。
李白四十岁这年,碰到了第二任妻子刘氏。她一直很欣赏并钦佩李白的才华,对李白仰慕已久,即便李白带着两个孩子也不介意嫁给他。
两人经人介绍相识后,很快便走到了一起。
可当他们真把日子过到一处时,刘氏的仰慕之情却渐渐破碎。
原来,李白一直认为自己满腹才情,能为国家效力,成就一番大业。可惜唐朝重农抑商,李白作为商家子弟,没有机会步入仕途,他便想靠着诗词才华来举荐自己。
于是,李白即便成了亲,有了孩子,也满心沉醉于创作中,对家中一切事务不管不问。整日里只会交朋结友,饮酒作诗。别说是赚钱养家了,反倒是花钱更多。
刘氏不比李白之前那位亡故的富贵妻,随李白如何折腾都不用担心饿肚子。刘氏是穷苦百姓出身,对李白再多的爱慕也挡不住柴米油盐的重压,毕竟才华不能当饭吃。
所以,从前吸引她的优点如今变成了扎人的尖刺。
这天,李白在屋中埋头研读诗书,刘氏端着饭碗进屋,瞧见李白的模样便忍不住一肚子火。
她将饭碗往桌上重重一顿,指着李白骂道:“你整日里除了喝酒写诗,什么也不干。写这些东西有什么用,能换钱吗?你光指着我来养家不成?”
李白本就心中郁闷,实在没心气跟她争执,只好抿紧唇默不吭声的将饭碗放在一边,继续看诗文。
刘氏得不到回应,更气了:“我当初真是瞎了眼才嫁给你!你到了这年纪还一事无成,整天只会做着当官的美梦。你究竟什么时候才能认清现实?能不能找个活计,干点正事啊!”
这句话算是戳中了李白的心窝子,他的郁郁不得志在妻子眼中成了认不清现实与一事无成。
是可忍孰不可忍,李白为此跟刘氏大吵一架。
事实上,自二人成亲以来,这样的争吵已经多到数不清,刘氏的嫌弃与不理解让他心中苦闷却无可奈何。
日子也就这么吵闹着过了下去,只是李白更加醉心于诗书。他期望着有一天,这些诗句能将他的一腔抱负传到天子耳中。
那些壮志未酬的时日里,李白尽情挥洒着笔墨,创作出了一首又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李白的名气也随之大涨。
皇天不负有心人,李白的机会也在此时到来。
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偶然间读到了李白的诗,她大受震撼,对李白赞不绝口,当即便面见唐玄宗说:“此人乃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才!”
其实在此之前,民间广为传阅李白诗集的事情已经引起了唐玄宗的注意。如今加上玉真公主也来举荐,唐玄宗对李白此人就更加好奇了。
唐玄宗是位知人善任,十分惜才的皇帝。为了能早日见到那位鼎鼎有名的大诗人,公元742年,唐玄宗连发三道诏书召李白入京。
收到消息的前一刻,刘氏还在指着李白鼻子怒骂他没出息。收到消息后,二人都惊诧不已。
刘氏没想到已经四十二岁的李白竟然还能有这等机遇,李白喜不自胜,接过圣旨的手忍不住颤了一下。
李白热泪盈眶,抬头望天长叹了口气,只觉得长久以来窝在心口的一股郁气终于在此刻消散了。
他转头便心急如焚地跑进屋中收拾行李,这是他盼了大半生好不容易才得来的机会,真是恨不得下一刻便出现在天子面前接受任命施展抱负。
临走前,李白看到桌上的笔墨与白纸,转头遥望高空,他突然诗兴大发。怀着激荡的心情,他来到桌前,挥笔写下一首被后世传诵的《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首诗对于李白而言是破散长久以来怀才不遇的有力回击,那段不得志的灰暗日子并没有将他击垮。
李白对着那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念了一遍又一遍,声音逐渐高昂豪迈,就像他此时扬眉吐气,得意洋洋的心情。他心中的笑意再也压制不住,忍不住仰头大笑:“哈哈哈哈……”
最后那十四个字不仅让李白开怀,也是后世许多人的座右铭。它让所有暂处失意中的人坚定目标,不轻言放弃。当怀有梦想的人念出这句诗时,便意味着成功已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