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清官包拯去世,为何安排21口棺材从7个城门出殡?此举尽显大智慧

清官包拯去世,为何安排21口棺材从7个城门出殡?此举尽显大智慧

弟子:怎样才能天天看这样的故事?

答:点击右上角“关注”编辑 号!

包拯公元999年生于泸州合肥(今合肥肥东)。28岁考中进士,顺利成为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道调使,龙图阁直进士。嘉佑六年(1061年)任枢密院副使,相当于副丞相。

包拯于1062年去世,享年64岁。死后,谥“孝肃”,世人称他为“包孝肃”。合肥还有小苏桥的景色。包拯一生为人正直公正,严于律己,不与强者为伍,坚定无私,睿智果断,敢于上访民冤,故被封为“包青天”。和“包公”一样,深受人们的喜爱。

据说,一生为人正直的包拯下葬时疑点重重。据说,1062年包拯临终前,特意说明死后要用多棺材,葬礼要同时从七座城门进行。这里发生了什么?

原来,包拯认为自己为官的所作所为是在拥护人民。他虽然赢得了百姓的美誉,却得罪了无数人。在任期间,他进行了100多起弹劾案,在朝堂上树敌无数,其中不乏对他怀恨在心的人。

对于这些人来说,死后是无法报仇的。包拯得知诸葛亮的秘密葬礼,提出质疑。临终前,他安排家人准备了二十多口棺材,在出殡之日从家乡的七个城门抬出。

事实上,二十多口棺材中,只有一口是真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人们偷盗和挖坟。清官死了也要这样,盗墓之风大起,真是悲哀无奈。

可以说包拯在当时的坟墓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几千年来都没有人找到原来的包公墓。应该说,包拯这个清官,不仅为人正直能干,而且在处理死事上也表现出极大的智慧。

后来,直到20世纪70年代,经过中国考古人员的艰苦努力,才终于发掘出包拯的原墓,解开了包拯千年秘葬之谜。80年代,国家再次对包公墓进行保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包拯,葬礼,进行,城门,年代,一生,合肥,千年,棺材,清官,故事传记,包拯,合肥肥东,棺材,包公墓,清官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包拯,葬礼,进行,城门,年代,一生,合肥,千年,棺材,清官,故事传记,包拯,合肥肥东,棺材,包公墓,清官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包拯,葬礼,进行,城门,年代,一生,合肥,千年,棺材,清官,故事传记,包拯,合肥肥东,棺材,包公墓,清官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