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和唐朝,被一致公认为封建历史时期最为强盛的两个王朝,长期以来一直有强汉盛唐的说法。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汉朝和唐朝时期,曾经多次发动大规模对外战争,并且取得辉煌战绩,如汉朝卫青、霍去病北伐匈奴大获全胜,窦宪燕然勒铭,唐朝李靖北灭突厥、薛延陀,侯君集西击高昌等,长驱千里,扬威异域,堪称一部部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
不过,很多人对于强汉盛唐的认识有个误区,误认为汉朝和唐朝从始至终一直都是这么神气活现,八面威风。其实大谬不然。汉朝对外战争的全盛时期,大部分集中在汉武帝时代。唐朝对外战争的全盛时期,大部分集中在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和唐玄宗早期。其实在唐玄宗后期阶段,唐朝已经明显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颓势。
随着唐朝出年连续对外用兵,唐朝西方、北方局势渐趋平静,而西南边陲却风云再起。吐蕃和南诏,逐渐成为最让唐朝头痛的两个对手。占据如今云南一带的南诏国,曾经一度臣服于唐朝,是唐朝的藩属国。然而随着唐朝国力的衰退,唐朝负责西南事务的姚州都督府,与南诏国王之间关系恶化。南诏国王阁罗凤,是个雄才大略的一代枭雄,他看出唐朝色厉内荏的本质,不肯再俯首帖耳,接受唐朝姚州都督府的压制与奴役。
天宝九年,南诏国王阁罗凤悍然起兵,进攻姚州都督府,杀死唐朝都督张虔陀,正式起兵挑战唐朝。唐玄宗闻讯震怒,立即下令出动大军讨伐南诏。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一向对唐朝卑躬屈膝的南诏国,此时却变身为一头勇不可挡的雄狮,让唐朝大军遭遇惨败。《新唐书》记载,南诏军队身穿白衣,号称“白衣没命军”,在战场上让唐军闻风丧胆。
从天宝九年开始,到天宝十三年之间,四年之内唐玄宗先后三次出动大军,动用兵力合计达二十万人以上,结果不但征服不了南诏,反而损兵折将,死伤惨重,《资治通鉴》记载,唐朝征伐南诏之役,“前后死者几二十万人”,几乎到了全军覆没、片甲不还的地步,堪称唐朝开国以来第一大败仗,南诏国成功击败了强大的唐朝,从此雄踞滇黔,成为唐朝西南大患。
紧随其后的安史之乱,更是彻底掏空了唐王朝最后一点家底,从此唐朝更加无力与南诏抗衡了。加之南诏为了自保,暗中联结吐蕃,共同对抗唐朝。唐南之间关系至此陷入冰点,之后一百多年之间,唐朝历代皇帝与南诏时战时和,身为中原天朝大国,在战场上面对南诏却显现不出任何优势。
南诏国虽然武力强盛,毕竟僻处蛮荒边远之地,文化科技水平比之唐朝相差甚远。因此这批唐朝战俘中的工匠、读书人等有一技之长和较高文化水平的人,都会被甄别出来,予以优待,为南诏所用。战俘中有一个叫郑回的读书人,引起了南诏国王阁罗凤的注意。
大概是南诏当时的文化人奇缺,加之郑回德才兼备,南诏国王对他极为欣赏,从此之后,郑回的后代,世代担任南诏国“清平官”,辅佐国王治理国家,成为南诏皇族之下的第一大名门望族。《南诏编年史稿》记载,郑回的七世孙郑买嗣,继续担任清平官。不过这个郑买嗣的人品可大不如祖上郑回,他大权在握,野心勃勃,起了篡逆之心。
天复二年九月的一天,郑买嗣发动兵变,把南诏末代皇帝舜化贞杀死,南诏皇族八百余人也被一网打尽,全部被杀,南诏国至此灭亡。郑买嗣当日登基称帝,建立“大长和国”取而代之。堂堂南诏,顶住了唐朝大军的攻击,却在一天之内被一个唐朝县令的后代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