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魏晋南北朝币制改革:东晋经济的收缩,沈郎钱为何改革失败?

魏晋南北朝币制改革:东晋经济的收缩,沈郎钱为何改革失败?

导言:

从东汉末年到隋唐一统,这是古代历史上比较混乱的一段时期。后人一般称其为六朝,也叫它为魏晋南北朝。

这个乱世,起源于东汉。但很少有人注意到:造成汉末倾颓的一个主要原因,便是货币经济的崩溃,使得当时的商品经济跌入了历史低谷。

因此无论是三国,还是两晋,又或是南北朝,当时的君王在位之时,都注重对货币体系的"校正"。他们应对货币经济的种种措施,对后世帝王总结货币规律,产生一定影响。

三国时期版图

三国币改——曹魏经济"一个打俩"

纵观魏蜀吴三国,曹魏政权的强大不言而喻。这种强大,不但表现在国土、人口与军事方面,更体现在经济能力。

(一)曹魏政权的经济体系——自足自足

与东吴、西蜀相比,曹魏要同时面对四个强大敌人。

首先是天灾,中原地区是瘟疫、灾祸横行之地。据史料不完全统计,从汉末到西晋一统,单是在中原地区肆虐的瘟疫,便多达三四十例。每次出现疫病,曹氏为了稳定朝局,难免需要拨出一笔赈灾款。

古代瘟疫

其次便是战争。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一旦战争开拔,各种钱粮物资不可胜数。位于中原地区的曹魏政权,东有孙吴,西有蜀汉,北有胡族。

而同时面对三方势力开战,曹魏的经济实力依旧不见垮塌。这便是因为曹魏的经济体系,是自足自给的。

在建安初年,曹操刚进入兖州,他便命人着手于屯田事业的建设。屯田分为军屯与民屯,前者用于战争,后者则能帮助北方百姓快速进入传统的农耕模式。即便军费不足,曹魏也有民屯作为保障。

仅仅在许下屯田,一年就能"得谷百万斛",更别提其他方面的大规模屯田了。正是这种良好的经济条件,才使得曹魏统治者有底气恢复币制。

东汉末年,由于董卓滥发小钱,导致中原的经济体系一度奔溃。当时民间的主要交易货币,就是谷物和布帛。

曹丕即位之后,开始恢复汉朝传统的五铢钱。可惜曹丕刚继位不久,朝局并不安稳,无法为货币体系提供稳定的环境,这次币改只持续了七个月,便结束了。

曹丕剧照

所以当时的货币体系,依旧是"竞湿谷以要利,作薄绢以为市"。

有趣的是,蜀国的特产蜀锦,竟然绕了一个大圈,来到了中原地区,一时成为各家各户争抢的"稀罕品"。

曹丕对此很是头疼,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希望王公贵族能带头抵制这种"硬通货",但成效不高。

到了魏明帝曹叡在位时,魏国再度恢复五铢钱。此时的曹魏,经过多年发展,朝局始终相对稳定,因此这时候的五铢钱,成功取代了实物经济。

总的来说,曹魏相对稳定的货币体系,才是本国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原因。这也是它能面对四个强大敌人,依旧游刃有余的底气。

(二)东吴与蜀国的经济账——只靠掠夺

与曹魏相比,孙刘这两个联盟国家,都在经济上采取了相同的掠夺手段。虽说江南与西蜀地区少有战乱,但两国统治者都铸造大面额钱币,采取通货膨胀的经济措施,使得百姓财富流入中枢。

蜀国的大钱,先是"直五百铢",后为"犍为五铢"。而小钱则有"直百钱"、" 小直百"、" 直一钱"以及"定平百钱"等。这般繁杂的货币体系,直接反映出蜀国经济的不稳定。

同样道理,东吴也先后铸造过"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当二千"等货币。孙权强行推行这些大钱长达十余年之久,引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在民间纷纷拒绝使用大钱后,孙权只好在赤乌九年(246年)收回。

显然,吴蜀两国虽然有不错的经济体系,但他们却始终想着掠夺民间财富。这是因为,吴蜀两国的国策,都是以军事为主要目的。他们不重视经济,一心只想着进取中原,最终落得了穷兵黩武的下场。

不过,换个角度来看。吴蜀两国能人辈出,又岂能没人看出这个弊端?说到底,他们的地理位置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大力投资军事,尚且有翻盘的可能;但如果连拼搏的勇气都没有,那就只能坐取灭亡了。

两晋币制——司马氏为何不铸新币?

两晋时期的币制,总体上来看,并无实际特点,基本沿用之前的货币。

据《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明帝乃更立五铢钱,至晋用之,不闻有所改创……晋自中原丧乱,元帝过江,用孙氏旧钱,轻重杂行,大者谓之比轮,中者谓之四文。"

大概意思是说,西晋年间的货币,一直沿用曹魏时期的五铢钱;而东晋王朝建立之后,门阀士族来到江东,便开始沿用东吴的旧钱。

门阀士族

(一)两晋为何很少铸币?

沿用旧币,便是两晋币制的显著特点。至于为何会出现这个原因,历代学者都有自己的看法,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晋朝统治者安于享乐。

自晋武帝建立西晋之后,多数制度皆承袭曹魏,没有做出明显改动。说白了,司马氏一族太懒,他们只顾着自己享乐,没有太多精力关注民生发展,更加懒得去更改经济与政治上的措施。

另外,司马氏一族能取代曹氏,离不开门阀士族的鼎立支持。而当时流行的经济体系,是最为适合士族发展的。贸然改动货币体系,很难不引起士族的不满。

其次,两晋时期的商品经济并不发达。

自汉末以来,全国各地都饱受战乱影响。因此曹操在掌权之后,便主张中原地区的百姓能恢复耕作。而这种传统的农耕模式,是自给自足形式的,它属于一种自然经济。

在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位置之时,商品贸易的频率便会降低。百姓安居乐业,自己种地自己吃,他们便已经心满意足了。所以在商品交易不发达的情况下,司马氏也懒得对货币进行整改。

其三,为了保证货币总量。

两晋时期很少铸币,并非是因为士族与司马氏不爱货币。相反的是,士族门阀多以追求财富为荣。

西晋年间有个大富豪,叫做石崇,他与王恺互相斗富的故事,在历史上广为流传。其实,这便表明了士族门阀对于财富的狂热追求。

石崇画像

正因如此,几乎每个门阀士族,都在家中屯居了大量的货币。为了保证这些货币不被贬值,他们也不允许皇室随意发行新的货币。

在两晋历史上,桓玄与孔琳之的废钱之争,便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桓玄欲打击士族集团,于是他倡议废除现有的货币,并建议朝廷能重新发行一套新货币。这样一来,门阀屯居的钱币便会失去作用。

但以孔琳之为首的士族,表现出了强烈反对。这场轰动一时的"废钱论",最终因为阻力太大,而被世人逐渐忘记。

(二)沈郎钱与东晋经济的收缩

所谓"沈郎钱",指晋元帝时沈充所铸,是一种小钱。这种钱币体型颇小,而又十分轻薄,仅重一克,薄小如榆荚。

但它却制作精良,时人称其为"五朱",主要呈现青白色。但随着沈充参与王敦的叛乱被杀,这种小规模的地方钱币也成了绝版。

"沈郎钱"的失败,也说明了东晋时期的货币体系,难以产生新的货币。这是因为晋国统治者为了保证自己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可以实行通货紧缩的政策。他们牢牢把控着钱币,便掌握了在经济上的决断权。

沈郎钱

南北朝的货币体系

鉴于两晋时期的混乱经济,南朝自刘宋开始,也同样对铸造大钱很是忌惮。虽然每个朝代都有铸过新钱,但基本是以小钱为主。

南朝偏安一隅,人口与土地都很有限,这导致他们的经济生产,始终没有多大变化。但连年的战争,却让南朝的军费开支无比繁重。

当经济生产的速度无法跟得上军事开支时,南朝的资金便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由此一来,各种物资也会急剧消耗,引发物价飞涨。倘若南朝再发行大钱,必然会使得物价再度飙升,直到经济体系崩溃。

再来看北朝,自鲜卑拓跋氏建立北魏后,当时的统治者也注重到了货币的重要性。

当时,北方经济条件同样不好,北魏朝廷便允许一般民众自己携带铜钱到官炉中铸币。这么一来,朝廷可以减轻铸币带来的损耗。

不久之后,北魏又故意抬高币值,希望能借助这个办法将民间的钱币收归朝廷。可不曾想到,这反而致使民间私铸之风越发严重,货币也再度得到贬值。

自此之后,北朝的货币体系也同样混乱不堪。

结语:

纵观南北朝的币制,虽然采取了两种不同方向的办法来调整经济。但由于社会动荡、国家不稳,朝廷无力对货币政策给予一定的监管。

在缺乏良好环境的情况下,无论南北朝的统治者如何改革币制,都会引起一定的混乱,最终给百姓带来深重灾难。

这个教训,给隋唐货币改制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经济,中原地区,东晋,货币体系,币制改革,五铢钱,曹魏,沈郎,北朝,两晋,消息资讯,经济,沈郎钱,司马氏,货币,士族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经济,中原地区,东晋,货币体系,币制改革,五铢钱,曹魏,沈郎,北朝,两晋,消息资讯,经济,沈郎钱,司马氏,货币,士族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经济,中原地区,东晋,货币体系,币制改革,五铢钱,曹魏,沈郎,北朝,两晋,消息资讯,经济,沈郎钱,司马氏,货币,士族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