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中后期到两宋,中国文坛掀起了一个名为“古文运动”的文学改革,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就是“古文运动”的发起者和重要推动者。正如药物都会有副作用一样,改革也会有负面影响。唐宋的“古文运动”就让《新唐书》略逊《旧唐书》,这是怎么回事呢?本鬼说说一家之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章的主流是骈文。骈文的主要特点有两个:第一,文章格式有严格要求(特别是非常讲究排偶),文章格式上几乎没有自由空间;第二,文章内容追求浮华和辞藻。到了唐朝,骈文越来越形式僵化、内容空虚,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发展的阻碍了。
到了唐朝和两宋,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文学家主张文章要“宗经明道”,反对形式僵化、内容空虚的骈文,提倡写平易自然、内容充实的文章。因为“唐宋八大家”认为平易自然、内容充实的文风是先秦、秦朝和两汉的文风,所以这场针对骈文的文学改革被称为“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发起于唐朝而兴盛于北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更是利用手中的权力推广“古文运动”。庆历四年(1044年),欧阳修奉命负责《新唐书》的编撰工作。因为“古文运动”在唐朝中后期才兴起,所以唐朝的绝大多数文章(特别是官方文件)都还是以骈文为主。
于是欧阳修在编撰《新唐书》的时候决定将唐朝的骈文尽可能地“一个不留”,能删掉的就删掉,不能删掉就改成他提倡“古文”。但问题是这些被删改的唐朝骈文绝大部分都是唐朝的官方文件和原始档案,其史料价值远高于文学价值。将这些唐朝骈文删改几乎等同于“改史”。
正因如此,“古文运动”导致《新唐书》删减或者改动了很多原始史料,史学价值也随之降低。虽然《旧唐书》有些地方比不上《新唐书》,但论总体的史学价值,《新唐书》略逊于《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