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隋炀帝,人们心目中浮现的,总是一个残暴无道的暴君形象,唐高祖更是赐予杨广“炀皇帝”的封号,意思就是“昏庸无能”,隋唐演义、说唐全传等小说里面,他的形象是越来越差,然而隋炀帝真的是一位如此不堪的皇帝吗?
首先隋炀帝或许残暴,但他绝对不是不是昏庸无能之人,在他还不是皇帝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带着部队东征西讨,平定天下,杨广曾北伐突厥,到达长城,触景生情,写下《饮马长城窟》。
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千乘万骑动,饮马长城窟。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缘岩驿马上,乘空烽火发。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这样抑扬顿挫的诗句,确实很难让人将他和后来的暴君联想起来,隋炀帝东征高句丽,开凿大运河,迁都洛阳、创办科举,都很好的为后来的盛唐打下了基础,尽管征讨高句丽失败,这也使得后者没有足够的国力撑着中原内乱,而乘虚而入,杨广迁都洛阳,则能够确保中央皇权的稳固性,加强王朝对地方的统治。
那隋朝为什么还是在杨广的统治下逐渐灭亡了呢?归根结底,杨广还是犯下了和秦始皇一样的错误,那就是并没有注重百姓的生活,而是一昧的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也造成了很多饥不择食的黎民揭竿而起,尚未完全臣服于他的陇西贵族集团也乘机反对。隋炀帝年年出巡,曾三游扬州,两巡塞北,一游河右,三至涿郡,还在长安、洛阳间频繁往还。每次出游都大造离宫。仁寿四年(604年)十一月,他为了开掘长堑调发今山西、河南几十万农民;次年营建东都洛阳,每月役使丁男多达两百万人。
公元611年,王薄率先带着民众在长白山起义,因此反隋战争彻底爆发,在数年的镇压当中,官军不但不能镇压成功,造反的人却越来越多。
616年,隋炀帝似乎也认定了自己失败的局面,他从洛阳迁都江都,避开了农民军,然而到了江都的隋炀帝,依然是自暴自弃醉生梦死的局面,他常常对着后宫嫔妃抚摸自己的头颅说道:“好头颈,谁当斫之!”
618年,杨广总算迎来了自己的生命的终结,随着长安等地的相继沦陷,他手底下大部分士兵是关中人,因此思念故乡想要回家,军队里面的不满情绪越来越严重,因此在虎贲郎将元礼等人的带领下,部队发生了哗变,他们进入宫中,抓到了打算潜逃的隋炀帝。
杨广知道自己难逃一死,原本浑浑噩噩的他在一瞬间,面对楼梯下众多的叛军,似乎又恢复了自己年轻时的清明以及帝王的威严。他最后向叛军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要求,保留了自己作为皇帝的最后一丝尊严。
《资治通鉴》记载:“贼欲弑帝,帝曰:“天子自有死法,何得加以锋刃”!乃自解练巾授校尉令狐行达,缢杀之。”隋炀帝面对明晃晃的屠刀,并不愿意引颈受戮,而是解下了自己的衣物,选择了他自认为体面的死法,也算是他对皇帝身份的最后一点执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