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补一些经典老剧。其中包括《大明王朝1566》。
一部伟大的电视剧的标准至少在于能深深地引发观众思考,比如《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看完它们,你会一句话也说不出,但脑子里的想法已经翻江倒海。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时代。
这就是我看完《大明王朝1566》后的感受。脑子里想法太多,故而写篇文章来抒怀。这是第一篇,谈谈关于钱的事。
《大明王朝1566》以「改稻为桑」的国策为起点,直接原因很简单,就是国库亏空,缺钱啦。
那么,钱去哪里呢?国库怎么就亏空了呢?
先说一个情节。
在瓢泼大雨里,严嵩对儿子严世藩大吼:大明朝只有一个人可以呼风唤雨,那就是皇上;只有一个人可以遮风挡雨,那就是我,不是你!
这句台词简直一语中的,说中了严嵩二十年当权不倒的奥义,并将嘉靖帝和严嵩之间的利害关系袒露无遗。
那嘉靖帝是个怎样人呢?一个掌控欲极强的人。他想要的,不管任何代价都要得到。这才是大明王朝真正的呼风唤雨之人,其他所有人都要跪下服从。虽然二十年没上朝,但仍然牢牢掌权,从未旁落他人。
还有一个情节,严嵩一党收税,给自己留了两百万两,而给嘉靖帝留了一百万两。嘉靖帝知道后,勃然大怒,发疯一样。
「他们拿两百万,朕分一百万,还要朕感谢他们吗!」
「朕的钱!」
这么一个昏君,浙江决堤他没有动怒,百姓颠沛流离他没有动怒,严嵩一党贪墨他也不在乎,但是贪了他嘉靖的银子却怒不可遏。
嘉靖帝的掌控欲该有多强。
这就很明白了。国库钱都去哪了?嘉靖帝自己造了呗。
烧炭只用进口檀香,洗脚水只用茅台,洗脚盆只用顶级松木,而且只用一次就扔掉,因为他喜欢热水第一次倒进盆里时散发的松香味。这哪是在修仙,这分明是在烧钱。
所以严嵩一党动了嘉靖帝的钱,这也难怪嘉靖帝因此下决心铲除之。之前各种矛盾冲突都能忍,在钱的事情上必须撕破脸皮,一举灭了严嵩一党。
这一切都是钱引起的。
嘉靖帝,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当时最有可能改变腐败现状的关键人物,却坚定不移地维持自己的腐朽。
最后严嵩被抄家,但嘉靖帝不让他死,因为他死了就再没有人敢给嘉靖帝「遮风挡雨」了。掌权者爱惜名声,不想被骂过河拆桥。
严嵩,二十年的内阁首辅,最接近权力中心的人之一,被安上了千古奸佞的骂名,而嘉靖帝呢?他依旧做他的好人,依旧是铲奸除恶的明君,依旧是英明万岁的道德楷模。
由此看,嘉靖帝不杀海瑞的考量,其实和不杀严嵩是一样的。
他用黄河长江论与海瑞进行最后的激辩,感慨自己做皇帝多么不容易,颇有被扯掉底裤后狗急跳墙的耍赖姿态:我这么可怜,你留点面子,别把我戳穿了好吗!
嘉靖帝恨透了海瑞,因为他撕开了大明王朝虚伪兴盛的外表,露出里面腐烂的根基。但嘉靖帝还是没有杀海瑞,因为他不想因此被诟病。不仅不杀,嘉靖帝还要博一个纳谏容流的好名声。
「大明朝只有一个人可以呼风唤雨,那就是皇上;只有一个人可以遮风挡雨,那就是我,不是你!」
嘉靖帝其实一切都明白,明白自己是腐朽落败的祸首,明白自己是百姓困苦的推手,明白自己是万恶之源。但他厚着脸皮,享受着盘剥硕果,还纵容恶政,因为他需要恶人们为自己遮风挡雨。从前,这个恶人是严嵩,把逆言忠良送上断头台;严嵩倒台后,这个恶人是陈洪,鞭笞百官,将滔滔恶语阻挡在殿门之外。
大明朝需要奸佞。
而严嵩是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命运的。他已然走到离权力中心最近的位置,利益交织,错综复杂,盘根错节。他被这个利益的大网牢牢地套住,动弹不得,骑虎难下。他也不愿遮风挡雨,可是他退不下去了,他成了权力的傀儡。他也成了权力的符号,被抽离出人性,被镶嵌到国家机器里,成为一颗冷冰冰的螺母。
身居高位的人,是三样东西的奴仆:权力,名誉,事业。
海瑞在六必居留字后,高拱在内阁会议上曾如此嘶吼:海瑞一个小小的户部主事都敢针砭朝弊,可是我们这些人一个个都只图自保,真是满朝汗颜。
因为海瑞本身远离权力中心,没有利益交织,没有盘根错节,倒像是个清醒的旁观者,看破这皇帝的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