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20卷 汉纪十二
汉武帝 元鼎五年(己巳,公元前112年)
【原文】
冬,十月,上祠五于雍,遂逾陇,西登崆峒。陇西守以行往卒,天子从官不得令,惶恐,自杀。
【译文】
冬季,十月,汉武帝在雍祭祀五,然后越过陇坻,西行登上崆峒山。陇西郡守因汉武帝来得突然,无法供应皇上随从官员的饭食,感到惶恐,自杀而死。
【解析】
西汉的郡守职位的大小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到地级市市长之间。
上面的材料中,这个陇西郡守的自杀很是蹊跷。
字面上来看,是汉武帝出行到陇西,陇西郡守搞招待工作没有把汉武帝随从官员给招呼到位,于是内心惶恐自杀了。
要说如果他没把汉武帝搞好而自杀多少能理解。
关键是,只是没搞好汉武帝身边的侍从官员,需要如此吗?
要分析这个问题,汉武帝对于手底下文武大臣极其严苛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就要从这“天子从官”四个字入手了。
可以这么说,就是因为陇西郡守的招待不到位,得罪了这些人。
让陇西郡守觉得与其将来被治罪,不如早点自杀,还能换家人平安。
那么这些“天子从官”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
咱们略微换个概念:领导身边的人。
这些人有什么特点呢?
1.权力延伸
汉武帝掌握大权,但不可能面面俱到。
必须要有一大群来为他的权力服务。
相应的,汉武帝要把自己的权力授权给他们。
当授权完成的时候,这些人就不光是他们自己,更是汉武帝权力、意志的延伸。
陇西郡守把汉武帝给招待好了,但是这些作为汉武帝近臣的人,却没有招待好。
这其实某种程度也算是对汉武帝的一种忽略。
因为这些天子从官恰恰也代表汉武帝。
这就相当于,你是大老板,带着司机去谈业务,晚上对方安排你一条龙,但是对于你的司机,人家给了他20块钱去吃盒饭。
对你的确是很到位,但是对你司机这个态度,会让你感觉得到非常不爽。
2.信任
能够成为汉武帝的从官、近臣的都是一些什么人?
你别说什么能力、学识、背景,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汉武帝信任。
而信任的基础是在各种维度上与汉武帝有多种多样的关系存在作为纽带。
打个比方,就好比一个陌生人,你是不会相信的他的。
但是如果对方是你同学、朋友、同事、玩的好的,你多多少少会有些信任。
而接触越久、关系越深、信任越是充分牢固。
这些“天子从官”就有这个特点。
因为他们天天和汉武帝在一起,看的多了,接触的多了,说是“日久生信”一点都不为过。
有这个信任在,说点负面的东西,你说汉武帝是信这些从官还是信陇西郡守?
一个说或许不信,要是说的多了呢?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啊!
3.信息
天子从官有什么用?
权力延伸给汉武帝办事不过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还承担信息收集的功能。
别看皇帝高高在上,但是皇帝的危机感、不安全感反而是最强烈的。
为了消除这种感觉,就需要有一种全知、可控来消除内心的不确定性。
信息收集就是其中最关键的。
历朝历代的皇帝,最怕的就是信息渠道被打断,自己说的话出不去,别人说的话他听不到。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基本上就是被架空了,比如秦二世就是如此被赵高架空利用。
乃至于现代组织中,最高领导也需要有多条信息渠道来保证自己信息通畅。
既然这些天子从官承担了信息收集的作用,那么这个陇西郡守的问题、失误极有可能会让汉武帝知晓。
尤其是陇西郡守招待不周,让天子从官们不爽,干嘛不借机收拾。
当然,陇西郡守有没有问题?
大概率也是有的,这是混朝堂的必然,谁敢说自己屁股底下没点屎?
只不过当他因为招待不周得罪了这些天子从官时,就注定有可能要被放在放大镜下挑错误。
与其到时候治重罪,不如现在体面一点。
【启发】
要说陇西郡守之死,其实他也不想如此,只不过遇上了算倒霉。
上面的材料和分析,其实对咱们同样启发意义很大。
初入社会,可能很多人的家长都会说别得罪人。
这话一点没说明白,不能得罪什么人?
从目的上了来思考。
不得罪人,是不想树敌,不让别人伤害你。
而别人伤害你的前提是这个人有能力,亦或者他能够调动有能力伤害你的人来伤害你。
这么说就通了。
再围绕上面的材料分析,对于职场中,最不能得罪其实就是这三种人。
1.领导重用的大将
这种大将的存在其实就是为领导办事。
领导用他们是因为自己的利益需要这些人。
你得罪他们,领导为他们出头,算是牺牲你来收买人心。
2.领导身边的心腹
这就更好理解,因为这些人和领导关系近,信任度极高。
他们说的事情,领导相对他人容易相信,或许他们不能直接左右领导的决策。
但是,在某些时候不涉及领导利益的情况,稍微点一下,领导大概率是信的。
如果这点的一下,是关于你的负面消息,对你的影响就极其不利。
3.有用权力直接和领导沟通的人
这种人有权力上达天听,算是给领导收集信息。
他们要是把你的事情捎带手给顺上了,这就不好说了。
同样得罪了这些人容易很不利,但如果争取到这些人,却也能成为你的助力。
职场中这样的可以是领导的秘书、司机、重用业务骨干、平时私下关系极好等等。
只要符合,存在权力延伸、有信任关系、是信息渠道,这种人能不得罪就不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