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宣城最早叫宣州,后来改为宣城郡,唐代是宣城最鼎盛时期。当时全国人口4814.4万,京都长安196万,陪都洛阳118.3万,宣城郡88.5万,仅次于长安、洛阳,位居全国第三。而号称“扬(扬州)一益(成都)二”的扬州其时人口仅46万。
唐代宣城最多时辖13个县,包括今天安徽省辖市芜湖、铜陵、马鞍山、宣城、池州大部、黄山市黄山区及江苏溧水、溧阳、高淳等地,面积2.7万多平方公里。而且担负的赋税数量仅次于浙东(今苏南、浙北地区)、浙西(今浙南、福建一部分)。同时还是国家铜矿冶铸、铜器制造基地,中央政府在此设有“铜官”,还产铅、银等,建有宣州铅坑、银坑,每年向朝廷上交“土贡”;宣城还是全国的钱币铸造基地,设有钱监(国家管理钱币制造机构)。
宣州又是一个风景幽美的地方,有山有水。城北十里有敬亭山,千岩万壑,云蒸霞蔚。宛溪源出县城东南峰山,流绕城东,至城东北,与句溪合。南齐著名诗人谢眺曾做过宣城太守,留有谢公楼、谢公亭等古迹,因此宣州亦称为“谢眺城”。李白多次来这里游玩,曾留下名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杜牧这次来到宣州,不像上次随沈传师在宣州时,幕府同僚中有许多熟朋友,时常饮酒宴会,这时情况比较冷落,所以常常一个人出去漫步,欣赏自然景物。宣州有一个开元寺,原是东晋时建筑的,名永安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名开元寺。这个寺建筑得很好,风景也不错。
这天,杜牧带着弟弟一起来到开元寺祈福游玩,希望弟弟的病能够尽快的好起来,游览完毕,休息之余,杜牧写下这首《提宣州开元寺》:
开元寺:原名永乐寺,建于东晋时代,是名胜之一。
南朝:东晋以后,建都金陵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统称。谢脁楼:南朝齐的诗人谢脁任宣城太守时,在宣城外陵阳山上所建的一座楼,人称谢脁楼,也称北楼。
东吴:三国时期的吴因地处江东,故称江南一带为东吴。
亡国:指东晋与南朝相继灭亡。
坞:四面高而中间凹下的地方。
溪声:宛溪水流声。宛溪即宣州东溪,源出东南峄山,流绕城东,开元寺即在该溪边。
粉堵:粉墙。
白话译文
这座南朝谢脁曾任太守的城市,位于东吴中部。南朝各国像鸿雁似的一去无踪,只留下这座古寺藏在烟霭深处。寺楼拔地而起,高达九十尺,回廊上环列着四百根柱子。周围高高低低栽满飒飒生风的松树和桂树。
青苔点缀着朱红的楼阁,一对白鸟在相向鸣唱。溪声伴随着寺僧的清梦,月色照耀着洁白的墙壁。这儿不分朝暮,都宜于观赏风景,凭栏望去,那思古之幽情,便不觉油然而生。且让我留下美酒一樽,欣赏前山迷蒙的春雨。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关注下一集:享受宣州生活!明天见。
每一个清晨都是一个新的开始。阳光,不只来自朝阳,更来自我们的内心。心里有阳光,才能看到世界美好的一面,才能更好地向世界展示我们的美好。自信、宽容、感恩、热爱,让我们用心里的阳光照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