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凄凄惨惨戚戚!金陵留下了李清照人生最后的绝唱

凄凄惨惨戚戚!金陵留下了李清照人生最后的绝唱

李清照(1084~约1155),是我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为南宋时山东历城县(今济南市)人。其父母皆有极高的文化修养,李清照自幼受到家庭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很小的时候其词作就显现出很高的天分与造诣,后人评价其词作清新活泼,婉约俊美,卓然成家。李清照著有《漱玉词》六卷遗世,但后人见到流传下来的词作仅有七八十首。李清照一生曾三次到过建康(今南京),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崔错(清)《李清照像》

李清照18岁时,嫁给了青年才俊赵明诚,一时凤友鸾谐、志同道合,留下过“赌书泼茶”的佳话,堪称神仙眷侣。李、赵两人都精于金石和字画研究。所谓“金石研究”,是中国文字考古学的前身,就是以古代器物为研究对象,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学界认为即自北宋发轫。“金”就是泛指铜之类铸有或刻有铭文的金属器具,“石”多半指有文字的石刻。然后对这些铜器和石刻上的文字、符号、图案,依据相关材料,核对古代记载,发现、纠正舛误,补充疏漏,有所谓“证经补史”的意义。金石研究以实物为依据, 广义上还包括竹简、甲骨、玉器、砖瓦(当)、封泥、兵符、明器(青铜彝鼎)等文物。金石研究涉及文字学、历史、书法、文学、图书学等领域。

赵明诚夫妇婚后不惜重金搜求珍贵的古代文物。北宋末年,赵明诚夫妇在京城开封,买到北宋政治家、书法家蔡襄的《赵氏神妙帖》书法作品真迹,几番还价“以二百千得之”。《宝真斋法书赞》转录赵明诚跋文,花了铜钱二十万文。彼时蔡襄与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列宋代四大书家,其书法精妙处自不待言,且不论李清照、赵明诚夫妇除了具备极高的文化修养、独到的文物鉴赏眼光之外,还不能不说家道殷实的赵、李两家也为赵明诚夫妇文物收藏与研究,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经两人多年收集,相关金石和书画藏品,竟致房屋充盈十数间。

夫妇两人以经数年苦心孤诣搜集为基础,赵明诚遂撰成二千余卷名为《金石录》的书稿。李清照还专门为《金石录》撰写后记,后人才得以窥见李清照为《金石录》相关研究及成帙付出的心血,《金石录·后记》也为后人研究李清照留下了相关资料和线索。

北宋靖康二年(1127)三月,金兵南侵,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市周边)失陷。中原大地兵燹四起。此时赵明诚的母亲又在建康病逝。赵明诚为奔母丧,只身赴建康,无奈之下李清照只好孤身回青州“归来堂”旧居以躲避战乱。不料青州又发生兵变,生灵涂炭,兵荒马乱之际、仓皇之中李清照把“归来堂”家藏的珍贵文物挑选了一部分,装了十五辆车,赶往建康与赵明诚会合,开始了下半生颠沛流离的生活。

李清照先乘车由陆路到海滨,继而乘船入海,再由海口入淮河溯水而上,经楚州(今淮安),沿大运河南下,穿长江到镇江,不料在镇江遇“盗掠,”历年收集的珍贵文物丧失殆尽,唯剩那本李清照舍命相护的蔡襄《赵氏神妙贴》书法真迹了。

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春,李清照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赶到了建康。彼时赵明诚在建康任职,夫妻两人的生活算是暂时安顿下来。

李清照在建康前后盘桓了一年。亲见亲历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兵荒马乱。其时也有诗作,《临江仙·庭院》等数篇词作就是李清照在建康所留。全词为: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精神。

这首《临江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有准确编年的词作。国破家亡,奸人当道,李清照忧思萦绕蕴于笔端,其词作一变桃李年华的清纯婉约,让人感觉到有一种风雨飘摇、老之将至的悲怆格调。

可惜兵荒马乱,李清照客居建康期间虽有词,但流传下来的并不多见,但从仅存的词句中,后人可以窥见李清照那种因国破家亡忧思无限的情感。譬如“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再有“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等句,就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种种经历真实感悟的写照。

西晋末始因“八王之乱”,“五胡”趁机入侵中原,导致中原地陷,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在江东(今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五马渡)登岸,建都建业(今南京),中原士庶相随南逃(迁),史称“衣冠南渡”。北宋末,宋高宗赵构渡江,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中原士庶又随之南迁,金兵趁势倾覆中原,宋室南迁,为中国历史上又一次“衣冠南渡”。

王导(276年~339年),字茂弘,小字赤龙、阿龙。琅玡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现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在其《金明馆丛稿初编述东晋王导之功业》文中,对其有过这样的评价:“西晋末年北人被迫南徙孙吴旧壤,当时胡羯强盛,而江东之实力掌握于孙吴旧统治阶级之手,一般庶族势力微薄,观陈敏之败亡,可以为证。王导之笼络江东士族,统一内部,结合南人北人两种实力,以抵抗外侮,民族因得以独立,文化因得以续延,不谓民族之功臣,似非平情只论也。”

刘琨(270年~318年),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省无极县)人。西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军事家。刘琨工于诗赋,少有文名,为金谷“二十四友”重要成员。八王之乱起,效力于诸王,累迁并州刺史,封广武侯。永嘉之乱,坚守晋阳九载,抵御汉赵和后赵入侵。

李清照希望在此时乱世中能出现像王导、刘琨一类的人物来力挽狂澜,匡扶风雨飘摇中的南宋朝廷。

东晋建炎三年(1129),位于抗金前线的建康城中发生兵变。统制官王亦所辖御营兵发生哗变,准备据城与金兵呼应。

时任江东路转运副使李谟(转运正使空缺)探知消息后,当机立断安排手下在交通衢道安放路障,埋伏士卒。当晚,叛军在城中天庆观(今南京城内的朝天宫)放火,企图趁火打劫。见城中李谟事先有备,王亦见事败即弃众逃命,叛军像无头苍蝇,砍开南门后狼奔豕突竞相逃命。建康城中乱了一晚,直到第二天天亮才逐渐恢复了平静。人们这才知道——知府赵明诚等地方大员缒城宵遁,在危难之际放弃守土职责,赵明诚难辞其咎。二月,赵明诚为此受到朝廷罢官的处分。赵、李夫妇戚戚然离建康而去。三月,赵、李夫妇买舟上芜湖,入姑熟(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姑孰镇),将择居赣水上。五月,赵、李夫妇至池阳(今安徽池州池阳),此时朝廷又有旨,调赵明诚至湖州任职。赵明诚只得先将李清照安顿在池阳,自己单独至建康赴召。李清照复又乘船相送,六月十三日,夫妻分别。

赵明诚冒大暑由陆路疾驰,途中积劳成疾,因医治欠法,又转为痢疾,病势竟日渐沉重。等李清照闻讯乘舟赶到建康,赵明诚已经无药可医。是年八月十八日,赵明诚在建康城中与李清照永诀,年仅四十九岁。李清照痛彻肺腑,在其祭赵明诚挽联(一说是失考《祭赵湖州文》所遗残句)中写道:“……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念杞妇之悲深。”

“庞翁之机捷”,典自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八:“襄州居士庞蕴,将入灭(佛教称僧人死亡叫入灭,也叫入寂、圆寂、灭度),令女灵照出,视日早晚,及午以报。女遽报曰:‘日已中矣,而有蚀也。’居士出户观次,灵照即登父坐(座),合掌坐亡。居士笑曰:‘我女锋捷矣(锋捷,指机锋迅捷。机锋,佛教禅宗用以比喻迅捷锐利、不落迹象而含义深刻的言语词句)。’于是更延七日。”庞蕴所言其女的“锋捷”,即是指“日已中矣,而有蚀也”。这两句话机锋内含而不露:说“日中”是敬遵父命“及午以报”;言“有蚀”,是隐指有“变”,实则为自己抢先入寂之算;其父惊疑而出观,正被其机锋所绐(欺骗、迷惑),终成灵照先其父而亡。庞蕴只得更延七日。后人以“庞蕴机捷”比喻亡逝。即谓赵明诚先己而亡,夫妻二人较之后亡者之处境为好,以聊示自慰,寓己悲痛之深。

“坚城”典自万杞良妻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孟子·告子下》篇有"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 等语。刘向《说苑·善说篇》载 :“昔华舟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阤 (溃塌)。”此句意谓己之悲伤犹如杞妇孟姜女。而“坚城”一词,语涉双关,且以借喻赵明诚为国之长城之意。

李清照怀着对赵明诚深切悼念之情,其郁结于心的悲愁之感蕴于笔端,不日后写下了千古绝唱《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半年后,建康城被金兵攻占,李清照再次离开建康,国破家亡,飘零凄苦,在颠沛流离中苦度岁月。

李清照晚年,生活尤为悲惨,大约在其六十多岁的时候曾再次到过建康,此后,李清照的行踪庶几鲜有文字记载了。

张双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金石,李清照,后人,建康,金陵,夫妇,中原,人生,研究,赵明诚,李清照,李夫妇,刘琨,池阳,赵明诚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金石,李清照,后人,建康,金陵,夫妇,中原,人生,研究,赵明诚,李清照,李夫妇,刘琨,池阳,赵明诚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金石,李清照,后人,建康,金陵,夫妇,中原,人生,研究,赵明诚,李清照,李夫妇,刘琨,池阳,赵明诚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