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从先秦以来便在宫廷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自东汉以前的宦官不一定都是阉人,东汉后宦官全部使用阉人。因宦官照顾皇帝起居和后宫生活,所以历代帝王大多严禁宦官参政,抑制宦官的权力。
但明朝是一个特殊的朝代,以为明朝几乎从开始到灭亡的过程中,宦官都有着很大的权力。明朝的灭亡有很多的因素,宦官专权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
一、宦官干政的各个阶段
其实在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还是很注重对宦官的限制的。他严令宦官参政,并不准他们识字。明太祖曾在宫门口挂上铁牌,上面写着“内臣不得预外事,预者斩”,可见明太祖对宦官的管理之严格。《大明律》中也规定官员如果和宦官私通,两者皆斩,妻子和孩子流放到二千里外。
1.明成祖重用宦官
明成祖时期开始重用宦臣,经过几任皇帝对宦官权利的加强,宦官制度已然隐隐成为凌驾于法律和其他官员之上的一个阶层,多个宦官权倾一时,从此宦官制度便贯串了整个明朝时期。
明成祖在起事时便依靠宦官探听宫内的消息,成祖称帝后,因感觉自己自己皇位得来的不够名正言顺。所以便依赖太监们监视官员,并设立东厂,专门抓捕有反动倾向的官员和民众。明成祖废除了朱元璋不准宦官识字的规定,在宫内设立了书堂让宦官读书,授予了宦官很多权力。
虽然明成祖任用宦官,但他个人文韬武略、能力出众,能够完全的掌控宦官。使宦官仅仅充当了其控制朝廷和官员的爪牙,宦官虽然有不少的权但不至于祸乱朝政,更不可能达到专权的地步。
明成祖对宦官的重用使得宦官成为了皇帝平衡内阁和朝堂大臣的工具,此后的官员大多贪图享乐,不理朝政,甚至有数年不上朝的现象。故《明史》中评价说“盖明世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皆自永乐间始。”
2.明宣宗和明英宗依赖宦官治政
明宣宗继位后为防止叔父夺权,更加依赖宦官,并给予了宦官“批红”的权力,从此宦官才走进了明朝的权力中心。
明英宗时期,王振掌权司礼监,权倾一时。王振欺英宗年幼,依赖小皇帝对他的信任,贪污违法、卖官求荣、迫害朝臣。正统十四年,蒙古率兵进犯明朝,兵至大同。
王振为了能够效仿周公青史留名,怂恿明英宗御驾亲征,在他的胁迫下,英宗到前线督战,最终被俘,二十万明朝军队失陷,史称“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后,1957年将军石亨、宦官曹吉祥等人发动“夺门之变”,帮助明英宗夺取明代宗的皇位。再度成为皇帝后,明英宗更加昏庸,严重宠信曹、石二人。在听信谗言处死忠臣于谦后,宦官得势,朝堂愈发腐败。以至于后来二人相继谋反,引发了“曹石之变”。
3.明宪宗成立“西厂”
明宪宗早年为政举措较为清明,任用商辂、李贤等人。恢复明代宗的帝号,设置“郧阳府”安置流民。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与内阁的关系,赢得了朝堂和民间的好评。
但明宪宗太过宠信万贵妃了,甚至在刚立后仅仅一个月就因妃废后。在成化十三年在东厂的基础上又设立了“西厂”,任用太监“汪直”为东厂提督,汪直便是万贵妃的私臣之一。西厂的人数比东厂还多出一倍,直接加重了明朝政府的财政负担。西厂行事之嚣张更甚于东厂,对朝堂和官员的迫害非常严重。
万贵妃的另一个私臣宦官梁芳则是贪恋钱财,挥霍皇宫的库银。他为取得万贵妃的新人,在各地搜刮财富进献给万贵妃。
据说,梁芳把前几朝内库积累的金子挥霍一空。明宪宗宠信贵妃,任用宦官参政、与国民争夺财富。设立“皇庄”,开启了土地兼并的先河。授予“传奉官”,私售官职,以致有权势的太监都可以中旨授官。据说仅梁芳就就私授官职一千余人。
4.明武宗时期刘瑾设立“内厂”
明武宗时期的刘瑾专权也相当严重,明武宗不但恢复了明宪宗时期的西厂,又在东、西两厂之外设立内厂,由刘瑾担任提督。刘瑾与马永成、谷大用等人合成“八虎”,八虎中刘瑾最为跋扈,连内阁的学士都有他的党羽。
群臣写给皇帝的奏章,需先经过刘瑾的过目后,才能转送给皇帝。当时的京城流传着刘瑾是“刘皇帝”,可见其威势之盛。刘瑾权势滔天、贪污受贿,当他被揭发罪状后,武宗亲自带人抄家,从刘瑾家中搜出黄金多达几十万两。
刘瑾专权之时,欺上瞒下,派其鹰犬监视朝廷官员,打击异己、陷害忠良。任用亲信,扰乱军政。刘瑾还撺掇皇帝增加皇庄,使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5.明熹宗时期魏忠贤专权
明熹宗时期魏忠贤专权,魏忠贤在明熹宗在位期间可谓是大权在握,他自任东厂提督。东厂在他的指使下捕风捉影、祸害政堂。魏忠贤党同伐异,对东林党人大肆打击,致使大量官员被害,五十余人被撤职,朝堂机构人员为之一空。
魏忠贤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对朝堂秩序和社会制度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他们能够专权独断,不经过皇帝的允许和内阁官员的探讨擅自下令、任命和撤销官员、捏造罪证打击异己,甚至在皇帝之下自称自己为“九千岁”。
他庇护腐败官员,设立了一大批的“矿监”、“珠监”、“盐监”等职位搜刮民间财富,导致民不聊生。以致于当时的百姓只知道有魏忠贤,不知道有皇帝。
二、宦官干政的形成因素
明代的宦官专权之所以这么严重,归根结底还是其制度给了宦官以可乘之机。
1.明太祖废相导致了宦官干政的必然性
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并规定以后的皇帝也不能设立丞相,如果有臣子提出设立,那么其他群臣应弹劾他,并处以极刑。我们都知道宰相或者丞相虽然能够帮助皇帝处理一部分政务、减少皇帝犯错的可能性,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皇权。
明太祖的做法极大的集中了帝王权力,使得君主集权制达到顶峰。但是也导致了皇帝需要事事躬亲,政务量加大,皇帝处理政事的时间长了很多。既然认为臣子不可信,自己又不可能大事小事都亲自处理,那么使用宦官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即使是对宦官要求严苛的明太祖,也在不知不觉间任用宦官做了不少事。比如派内臣赵成去河州买马;派内臣赵成传旨给总官兵指挥杨仲;派内臣刘敏、唐敬赏赐真腊国等等;都为宦官干政埋下了伏笔。
2.各个皇帝赋予宦官权力越来越多是宦官专政的直接原因
明成祖规定太监可以识字,设立宦官特务部门“东厂”,明宣宗赋予了宦官“批红”的权力。宦官担任的司礼监职位的权力犹在内阁之上,明朝专权的宦官如王振、刘瑾、魏忠贤等都曾担任司礼监太监。
明朝中后期连锦衣卫的高层一般也都是宦官,中后期出现的盐监、矿监等职务更是为了盘剥社会财富。明朝军队的监军一般都是宦官担任,虽然不直接掌权,但是他们负责监视将领的一举一动,反馈信息直达天听。再加上西厂、内厂等太监特务机构,使宦官的权力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
宦官的权力越来越重,而又不受其他官员或者法律的束缚,他们的生死直接取决于皇帝的态度,以致于宦官以权谋私、争权夺利、贪污受贿、明抢豪夺现象越来越严重。明朝宦官的权力和威势鼎盛之时,连皇帝也要对其言听计从。
3.皇帝对大臣的不信任是宦官专政的根本原因
皇帝对大臣的不信任导致了东厂等机构的一直存在,为了对抗文官集团而使用宦官作为爪牙与文官斗争,而宦官则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皇帝的代言人。
朱元璋为加强君主权力而废除了相职,达到了君主权力高度集中的目的。虽然有内阁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皇帝处理政事,但是权力远远比不上宰相或者丞相。皇帝对宦官的信任大于对大臣的信任,明朝宦官对官员的迫害相当严重。
再加上明朝的多个皇帝比如朱厚照、朱由校等多个皇帝,都很不务正业,皇帝不理政务,就给了宦官专权的可乘之机。
总结
明朝的宦官专政之猖狂是其他朝代所少有的。无论是宦官人数上,还是宦官地位上,明代都是最严重的。宦官之祸贯穿整个明朝,是明代的污点之一。
尽管明朝的灭亡不能把所有过错都归结为宦官专政的原因,然而明朝的所有皇帝终究放不下对宦官的依赖,而随着明朝的结束宦官专权也终于落下了帷幕。
参考文献:
1、《明代宦官专权的形成及其原因探讨》
2、《明朝宦官制度的特点分析》
3、《试论明朝宦官专权的作用与影响》
4、《浅议明代宦官专权》
5、《浅论明朝宦官专权的作用与影响》
6、《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