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破解一字奖十万!西方屡破“死文字”,甲骨文为何难以破解?

破解一字奖十万!西方屡破“死文字”,甲骨文为何难以破解?

在过去两百年,西方屡创奇迹,年轻天才攻城略地,不断破解各种“死文字”,商博良32岁破解古埃及文,罗林森25岁破解楔形文字,文屈斯30岁破解线性文字B......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破解者中大部分属于业余爱好者。

然而,在西方屡破“死文字”之时,不是“死文字”的中国甲骨文破解却举步维艰。百年殷墟考古中,一共出土16万片甲骨文,其中包含的单字大约有5000个,但无数顶尖语言学家的百年探索,迄今还有3000个没能破解。

2016年,为了吸引更多的天才破解甲骨文,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布了一则“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奖励计划”公告:破译出一个未解甲骨文字,奖励10万元人民币。但迄今为止,只有蒋玉斌教授(下图)破解了一个“蠢”字,拿到了三亿奖金池里的10万元。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现实却是只有一人拿到10万奖励。那么,到底是中国学者不够天才,还是甲骨文破解实在太难?事实上,不是不够天才,而是破解难度太大,比如以下三点。

甲骨文的字形,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一个字在甲骨文早晚期的字形会不大相同,比如“羌”、“戈”、“爵”等文字。

其中,“羌”字字形上起初存在绳索(见下图),代表商羌战争中被俘的男性羌人,但后来绳索没有了,说明商羌关系可能和解。

随着时代变化,字形发生变化,固然可以让我们可以看到文字背后的历史,但也显然成为破解的障碍。因为文字在改变,事物也在改变,而甲骨文中多数文字缺少演化过程,如此也就很难将不断变化的事物与文字一一对应,从而破解该文字。

况且,如今距离商朝3000多年,完全无法想象商朝人的社会环境,也就增加了破解的难度。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甲骨文研究者朱彦民指出:3000多年来,语言在发展,文字在进步,我们也已经脱离了商代的时代环境,文字的变化是文字释读一大障碍。

笔者认为,其中最难破解的甲骨文,应该是文字反映的东西(或某种抽象意思)已经废弃,没有传承下来,或者另造与之大不相同的新字。

根据商周文字来看,周朝肯定继承了甲骨文,但至少存在以下两个问题,导致破解难度的提升。

一,周朝有没有全部继承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是商人使用,适应的是商朝社会与文化,周人兴起于商朝边陲之地,且商周文化不太相同,因此客观上周人不太可能全部继承甲骨文。甲骨文中的很多文字,在周朝文字中就找不到丝毫痕迹,原因之一或许就在于此。

二,周朝有没有对甲骨文大改造?

以战国七国的“马”为例,周朝继承了甲骨文中的“马”(见下图),但经过数百年的演化,七国马字各不相同,且大相径庭。因此,周人对所继承的甲骨文,必然会对其做一些改造。再以“福”字为例,甲骨文是双手捧着礼器,旁边还有一个祭台(示),但周朝文字中省略了双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网上搜一搜这个字。

其实,在文字还没有定型的商周时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往往会反映相应的社会文化,于是也就必然出现相应的改造。对于这一类文字,如果变化过大,无疑就难以破解,以下图战国马字为例,单从文字来看,没有提示的话,除了秦国的,其他国家的马字你能识别吗?

汉字在发展过程中,时常分化为正体和俗体,两者差别较大,前者一般比后者更复杂,如今使用的很多简体字,在古代多属俗体字。学者裘锡圭考证指出:“我们可以把甲骨文看作当时的一种比较特殊的俗体字,而金文大体上可以看作当时的正体字。”

之所以这么判断,其中理由之一与甲骨文书写性质有关,因为甲骨文毕竟是用刀刻写,难度比较大,更有理由力求字形的简单,因此容易造成文字出现一定的“变形”。

总之,无论是特殊的俗体字,还是力求简单的刀刻方式,无疑都会提升甲骨文的破解难度。

因此,不是中国学者不够天才,也不是不够努力,而是甲骨文破解难度实在太大,即便知道甲骨文遵循六书造字法的规律,但依然需要一个字一个字的破解,音形义全部对得上才算破解成功。

如此,也就很难理解古埃及文、楔形文字、线形文字B等“死文字”的破解了,它们数千年来似乎都没什么变化,不会随着时代变化而发生大的变化,且一直有着令人惊讶的严密的造字规律,书写还极其规范,让人破解一点就能破解全部,西方天才总能取得违背常理的成就,殊为神奇,让人不得不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字形,时代性,变化,下图,甲骨文,难度,死文字,西方,周朝,天才,观点评论,埃及文,周人,甲骨文,死文字,文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字形,时代性,变化,下图,甲骨文,难度,死文字,西方,周朝,天才,观点评论,埃及文,周人,甲骨文,死文字,文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字形,时代性,变化,下图,甲骨文,难度,死文字,西方,周朝,天才,观点评论,埃及文,周人,甲骨文,死文字,文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