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到了尾声,燕军攻占了南京城,宫中发生一场莫名其妙的大火,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
关于建文帝朱允炆的去向,《明史》的记载前后矛盾。
一边说“帝不知所终”,一边又说“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燕王朱棣派人在火中找到了建文帝朱允炆和皇后马氏的尸体,关于这两具尸体,是存在疑问的,尸体烧成啥样?能否辨认出来?史书没有详细说明。
可以这样理解,燕王朱棣找不到建文帝,篡位就不可能名正言顺,只好随便在诸多烧焦的尸体中,找出两具和皇帝、皇后身材差不多的尸体,冒充了建文帝夫妇的尸体。
《明太宗实录》记载:“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中,还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呆耶!’”
“老戏骨”朱棣还进行了一番精彩的表演:
朱棣发现宫中浓烟滚滚,急忙派遣宫人前往营救,当时已经来不及了,宫人抬出朱允炆夫妇的尸体,向燕王朱棣汇报说建文帝已经驾崩了。
燕王朱棣痛哭流涕说:“咋会是这样的结果啊?大侄子啊,你咋这么傻啊?”
《明太宗实录》其中的“其”是谁?没有说明,令人费解。补本有一句:“棣遣中使出后尸于火,诡云帝尸,越八日壬申,用学士王景言,备礼葬之。”
一个“诡”字足以说明,尸体并非建文帝夫妇,而是朱棣作秀,是在故意掩人耳目。
“帝问葬建文帝礼,景顿首言:‘宜用天子礼。’从之”。
明成祖朱棣向大臣们征询意见,问如何埋葬建文帝。
大学士王景说应当以天子的礼仪入葬,朱棣听从了他的谏言。
八天后,以天子之礼为建文帝举行葬礼。
《明太宗实录》记录葬礼过程很吝啬笔墨,但也足可说明当时葬礼规模确实不一般:“备礼葬建文君,遣官致祭,辍朝三日。”
以天子礼仪举行葬礼,为何在南京城没有留下一处像模像样的陵墓?甚至连一块墓碑也找不到,数百年来,引发学者、史家议论纷纷。
明末史学家谈迁经过一番调查,很遗憾地写道:“金陵故老,无能指建文帝葬处。非其迹易湮也,史牒禅代沿例久矣。孟氏所以不尽信书也!”
三百多年以后,南京城的老人之中,没有一个人知道建文帝究竟葬在何处,实际上建文帝陵墓并非因时间久远而淹没,那些史书上的说法不足为信,用孟子的话来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也有学者认为,明成祖确实以太子礼仪举行葬礼,没有以天子的礼仪入葬,因此没留下规模较大的陵墓和墓碑,连平民坟墓的规格都不如。
明成祖之后,建文帝以及父亲朱标一系的子孙死的死,逃的逃,也没人去祭祀,因此,过了数百年,当然找不到了。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出现了很多建文帝出逃的证据。
其中南京的《让氏家谱》记载:宫中发生大火,建文帝从地道逃脱,辗转湖北,后以僧人身份云游四方,改名让銮,还俗后留下一支让氏家族。
孰是孰非,真相不得而知。
期待专家的进一步论证,最终能解开建文帝下落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