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曾这样评价《孙子兵法》:“得孙子一二句,便可成功名。”
或许当时的王安石也没想到,在1000多年后,这句话会被电视剧《狂飙》中的反派高启强诠释地淋漓尽致。
不得不说,高启强能从一个老实巴交的鱼贩子到黑白通吃的京海市黑社会老大,这本书居功至伟。
高启强
他读“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理解了孙子所说的“攻心为上,不战而胜。”
为了认识京海市真正的大佬泰叔,高启强主动亲近泰叔的义女陈书婷。
当时的陈书婷,丈夫刚去世,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孤儿寡妇,正是缺乏依靠的时候,所以他主动追求陈书婷,甚至放下身段,讨好他的孩子。
因此陈书婷带他去见泰叔,高启强这才有了被泰叔收为义子、成为总经理的机会。
他读“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懂得了要学会伪装,以假象迷惑世人。
表面上,高启强衣着朴素,是兴办敬老院和幼儿园的慈善家,后来还成功当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背地里,高启强是黑社会老大,一句“告诉老默,我想吃鱼了”,就能让他的死对头的凭空消失。
两种身份产生强烈的冲突,以至于后来高启强被判死刑,很多人还觉得不可思议,甚至为他求情。
他读“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懂得了要适可而止,不要欺人太甚。
在蟒村改造时,他劝弟弟高启盛不要急于求成,要给敌人手下留情,以防在绝境中的敌人反扑,反噬到自己身上。
甚至电视剧中的很多个场景,高启强手中也经常拿着那本读得破破烂烂的《孙子兵法》,他亲自承认:“每次看《孙子兵法》,都有新的体会。”
高启强读《孙子兵法》
这本书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那得从两千多年前《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开始说起。
01,出身豪门,投身武学
和卖鱼为生的高启强不同,孙武出身就是富二代加官二代。
孙武的爷爷是大将军,父亲是外交官,所以孙武从小接触的环境就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孙武画像
如果是和平时期,像孙武这样的富家子弟肯定是等着子承父业,成为一名优秀的外交官(春秋战国选官制度主要为世袭制),可公元前545年——孙武出身的那一年正处于春秋战国时期,彼时礼崩乐坏,战火连天,国内国外打成了一锅粥。
学武从军,在马上建功立业,就变成了在乱世之中安身立命的主要出路,好在他也并不排斥这些。
相反,从小耳濡目染,他幼时便喜欢听一些打仗的故事,战场的瞬息万变、主帅的运筹帷幄、谋士的料事如神,这些都让他如痴如醉,并为将来在战场上实际应用提前打下了基础。
为了让他成为一个合格的军事家,父亲把他送去了蒙山凌霄观,拜道士真元子为师。
真元子是著名的蒙山大师,受过高人指点,年近八十,依旧鹤发童颜,还有另一种说法:真元子是鬼谷子的另一个名字。
大师,一般是不会轻易收徒的,这主要是为了保持自身的神秘感,但孙武祖父和真元子是旧识,便破例给了孙武一次考试的机会。
上山那天,时值夏季,蒙山刚刚下过一场瓢泼大雨,山上积水,水流顺着孤峰一泻而下,形成一道瀑布。
真元子以此为题,问孙武:“从眼前这激流飞瀑中,你能悟出怎样的道理?”
孙武简单思考了一下,向真元子作揖,说:“善于用兵者,兵既要多,更要精,主帅要运筹帷幄,方能以少胜多,决胜千里。”
当时的孙武不过十八岁,真元子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他,随即抚着白须,哈哈大笑,“英雄出少年呐!”
自此,孙武正式拜真元子为师,跟着他学习兵法、韬略、计谋、天文等一切能影响战争胜负的知识。
寒来暑往,时光倏忽,两年时间已过,在师傅的悉心教导下,孙武的兵法学问又增进了一大步。
只是在山里待得时间久了,难免烦闷无趣,世界那么大,孙武也想去看看。
而且孙武还是个杠精,在读兵书的时候,他发现上面很多内容跟实际出入很大,他想实地考察,纠正这些错误。
于是他辞别师父,下山巡游去了。
他到达兵塞葵丘,回想着齐桓公在此会见诸侯,创立雄图霸业;他登上泰山观看齐国长城,见山峰万谷,报效祖国的浩然正气在胸中奔腾;他翻越太行到达晋国,懂得了只有爱戴子民才能实现富国强兵。
孙武一边签到,一边修缮兵书,等到再回到齐国,他已经有了指点江山、号令万军的信心与勇气了。
过了而立之年,孙武觉得是时候出仕,实现自己的雄图伟业了。
可没有多久,他就被迫放弃一切荣华富贵灰溜溜逃亡到了齐国。
02,中年逃亡,撰写兵书
如果说青年的孙武是鲜衣怒马的少年公子,那中年的孙武就只能用凄惨二字形容。
为什么孙武会沦落至此?
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因为孙武的祖父和父亲搞政治斗争,站错了队,被齐王渐渐疏远,孙家大不如前。
二是因为孙武有一个偶像——大将军司马穰苴,因为能力太强威望太高,被齐王嫉妒,免去官职沦为一介草民,最终抑郁而亡。
这两件事,给孙武造成了极大的打击。
和父亲彻夜长聊了一个晚上,孙武总结出了一个道理:跟着小心眼的老板干活,没前途。
于是第二天凌晨,孙武就带着妻儿匆匆忙忙跑路了。
那年,孙武37岁。
彼时,吴国君主面向天下,广发英雄帖,召集各路好汉,跟他一起平定叛乱,称霸中原。
于是,孙武踏上了去吴国的道路。
举目无亲的他在吴国一个偏僻的农村,盖起了一间草屋,坐等吴王“三顾茅庐”,请他出山,拯救天下苍生。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好几个月过去了,都没人搭理他。
身份的落差,也让他越来越不适应吴国的生活。
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丫鬟小厮伺候,到连喝水都得去几里外的井边去挑。
从和宰相权贵高谈治国之道,到现在与村夫为伍。
从众鲜衣怒马的贵族公子,到举目无亲的山野村夫。
那些时日,孙武时常思考:自己几十年寒窗苦读,到底是图什么?还没找到工作,就被迫退休了?
孙武觉得自己不能坐以待毙,开始专心丰富自己的简历。
他把这些年所学所见的行军思想、军事谋略整理成《兵法》,这也是后来《孙子兵法》的雏形。
他希望,有人能通过这些兵书看到他的才华,即使终生没有机会,这些书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些东西,也不枉自己终生所学。
在草屋埋头苦干一年的孙武,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
公元前515年,吴国将军伍子胥辅佐吴国公子光夺取王位。
吴王刚上任,正值用人之际。
伍子胥早已听说过孙武的名字,多次在吴王面前夸赞孙武,并把他的简历呈给吴王看,说:“大王若想称霸天下,孙武是不二人选。”
但吴王始终半信半疑,他知道简历不等于能力。
为此,他给孙武安排了一场超高难度的面试——在短时间内,用手无缚鸡之力的宫女组建一支军队,其中两个领队的还是吴王的宠妃。
2000多年的后“青面兽”杨志在押送生辰纲时碰到了跟孙武同样的问题——老板让他领头做一个项目,但却安排了一个人监视他。
杨志没能解决,行动失败了,但孙武毕竟是孙武。
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杀鸡儆猴——当着吴王的面,处决了2个不听话,还拿训练当儿戏的宠妃,以此达到威慑作用。
孙武练兵画像
尽管吴王再三求情,但孙武以一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直接拒绝。
大厅里的空气还带着血腥味,只剩下一群被吓傻的宫女,在拿着兵器按照孙武的口令执行各种队列动作。
孙武觉得时机已到,便告诉吴王,军队已经训练完毕,随时可以上阵杀敌。
吴王咬着后槽牙给孙武鼓掌,就这样,孙武顺利拿到了他的第一份工作。
短暂的相处之后,吴王觉得孙武可堪大任,便虚心向他请教:“我一直想要攻打楚国,希望先生助我一臂之力,统一大业。”
但孙武却摇摇头说:“时机未到”然后悄然离去,留给吴王一个高深莫测的背影。
03,助吴伐楚,功成身退
孙武犹记得当年父亲的教诲,一场战争的胜利,绝不仅仅在于军事方面的较量,而是在于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抗衡。
当时的吴国,势单力薄,勉强算是新起之秀,而楚国威震天下,早已雄霸一方。
早期楚国疆域
现在攻打楚国,无疑使以卵击石。
孙武向吴王献策:现在的吴国应该保存实力,举全国之力,聚全民之心,以备之后攻打吴国。
在孙武的建议下,吴国开始了全面的战前准备。
吴王虚心听取了孙武的建议,放弃奢侈雍华的生活,走进军营,和将士们同吃同睡,对他们嘘寒问暖,共唱官军一家亲。
将士们受到感染,士气大涨。
之后,孙武和伍子胥两个军事家强强联手,共同商讨作战计划,从地形天气各方面入手,提出了三大战略方针,势必直捣黄龙,一举攻破楚国都城。
公元前506年,吴王决定亲自率军攻打楚国,并任命孙武和伍子胥为左右将军,负责指挥全军。
孙武提出建议:“虽然楚国的军事不如当年,但我们还是要小心为上,从水路顺势而上,攻打薄弱地带,而不是直接攻打国都楚国。”
楚国大将仿佛早已知道吴军攻打楚国,早早在楚国郢都做好迎战,准备一举击灭吴军,可是万万没料到吴军从北部攻入,慌忙率军前往抵挡。
吴国伐楚
可时机已晚,大势已去。
此战,吴国大胜。并取代楚国,成为中原新的霸主。
随着吴国霸业的徐徐展开,吴王早已不是那个励精图治、礼贤下士的吴王,但职场小白孙武依旧保持初心,数次向吴王进谏,丝毫不留情面。
职场老手都知道,你不看好老板,老板也不会看好你。
如果今天孙武敢当着臣子的面公然拒绝武王,那么第二天武王就会偷偷给孙武穿小鞋。
孙吴希望吴王爱民如己,尊重贤义,所以吴王任用奸臣,为所欲为。
孙武希望武王勤俭朴素,让武王挥霍一切。
孙武说:我去,吴完说:我在等你讲话。
“飞鸟已死,良弓已藏,狐兔已疲,走狗已吠。”
孙武不想重蹈父母的覆辙,以体弱多病辞官回乡,退出政坛。
此后,孙武再也没有出现在史书上。
有人说:孙武勇退谷中,青山绿水归林,七十五岁时完善了兵法。
但这是一个神话,没有史料考证。
04.屠龙者的另一种选择
《狂飙》之后,“人人都想成为高启强”成为最热门的话题。
从高启开始,我们都忍常人所不能忍,接受常人所不能忍,不完全从社会底层回归,获得权力。
但不得不承认,由于时间和个人选择的原因,屠龙少年最终成为了一条龙。
高启强前后对比
与高启强相比,孙武更值得我们学习。
他出身豪门,却被迫背井离乡,半生贫穷。
迫于时局,他准备倾尽毕生所学为人民而战。
他上朝拜见将军,不受官贵人的诱惑,隐居山中。
在孙吴身上,我们看到了另一种选择,一个年轻的屠龙者,挥舞着长剑与巨龙搏斗。
文:赵小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