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唐玄宗、张九龄斗气,李林甫煽风点火,君臣联手毁了一位杰出人才

唐玄宗、张九龄斗气,李林甫煽风点火,君臣联手毁了一位杰出人才

牛仙客的经历对现代职场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或许您也能从他身上找到一点自己的影子。

牛仙客是典型的“官场伤仲永”,由于在地方政绩突出,他被唐玄宗树立为典型,以火箭般的速度蹿升为宰相。

岂料,在新的岗位上牛仙客却变成了酒囊饭袋。这让顶着压力提拔牛仙客的唐玄宗倍感失望,甚至说了一句极具羞辱性的话。

可奇怪的是,饱受讥讽的牛仙客却在宰相位置上呆了整整六年,如果不是因为病逝,这个记录还将延续。

唐玄宗的宰相从来以任期短而著称,贤明如姚崇、宋璟,也不过区区三年左右。一边骂人家酒囊饭袋,一边还抓住人家不放,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牛仙客出身于陇西一个小士族家庭,以“县吏”晋身官场。

古代的官场分为两类,一类叫“官”,指有品级的官员,另一类叫“吏”,指没有品级的办事员。前者为“流内”,叫“入流”,后者为“流外”,叫“不入流”。

流外和流内之间有一道无形的墙,像噩梦一样压在人身上一辈子。不过,这道墙似乎对牛仙客不起作用,因为他总是有贵人相助。

牛仙客的第一个贵人叫傅文静,是当地的一名县令,牛仙客的顶头上司。后来傅文静升任陇右营田使,便将牛仙客带在身边任为佐吏。

在此期间,牛仙客以军功累迁为洮州司马,“轻松”地就迈进了流内的大门。

牛仙客为何能得到傅文静的提携?因为他表现出了不凡的才能,傅文静离不开他。

牛仙客的不俗表现引起了第二个人注意,此人便是牛仙客的第二个贵人,河西节度使王君㚟。

开元九年(721年),46岁的牛仙客又迈出人生中重要的一步,由于得到王君㚟的赏识,他被任命为河西节度判官。

判官相当于助理角色,品级虽然不高,但节度使是个军政合一的机构,牛仙客的工作内容因此就变得很复杂,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锻炼机会。

开元十五年(727年),河西发生了一件大事,吐蕃攻破瓜州,王君㚟被回纥人趁乱杀害,兵部侍郎萧嵩顶替王君㚟来主持河西工作。

萧嵩就成了牛仙客的第三位贵人,他上任伊始就将所有的军政事务全都交给了牛仙客打理,自己专注于平叛工作。

问题来了,牛仙客咋这么吃香,每一位领导都那么喜欢他?不是说流内与流外壁垒森严吗?他凭什么轻松就越过了?

牛仙客憨憨一笑:轻松?史书一笔带过了我近二十年的经历,用这么长时间翻墙,你觉得很轻松吗?我老牛三十多年如一日,“清勤不倦,接待上下,必以诚信”,才取得了一系列不俗的政绩。我可以自豪地说,每一位领导的成就都有我的贡献,老百姓的每一粒粮食都有我的汗水。

人如其“姓”,牛仙客就像一头老黄牛,埋头苦干了大半生,这才厚积薄发,道路越走越宽。

开元十七年(729年),萧嵩回朝拜相后,多次向唐玄宗力荐牛仙客。有宰相大人的赏识,牛仙客进入官场快车道,五年内他历任太仆少卿、凉州别驾、河西节度留后、节度使兼任凉州刺史,步入三品高官行列。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61岁的牛仙客又出任朔方行军大总管,他的河西节度使之职由散骑常侍崔希逸接任。

让人意外的是,继任官员崔希逸竟然成了牛仙客的第四位贵人。

崔希逸到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清点前任留下来的资产,结果一翻账册吓了一跳:怎么这么多物资?

官员们都是猴精,谁也不会将自己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家底白白留给别人,再说了,河西常年跟吐蕃人打仗,有结余就已经很难得了,怎么可能富得流油?

崔希逸决定眼见为实,他挨个打开仓库亲自查验,眼前的一幕让他震惊了:“仓库积钜万,器械犀锐。”

崔希逸感动了,老牛得勤奋到什么程度能攒下这么厚的家底?难以想象啊。这老伙计怎么就这么实诚,不向朝廷表功呢?

咱不能白占人家便宜,也不能愧对自己的良知!于是崔希逸提起笔,将牛仙客的功绩写成了一部“报告文学”,寄给了唐玄宗。

以前萧嵩虽然也不断夸赞、提拔牛仙客,但萧嵩胸无文墨,始终没能掀起唐玄宗的波澜。崔希逸则文采飞扬,他那饱含深情的笔墨立刻打动了唐玄宗。

这是真的么?这真的是真的么?唐玄宗兴奋之余依然有所怀疑,于是他派了一名特使到河西核实。

特使回来后热泪盈眶:仓库盈满,器械精劲,千真万确。

唐玄宗一激动,当了牛仙客的第五位贵人,他立刻叫来宰相张九龄:“朕想提拔牛仙客为六部尚书,爱卿啊,朕是不是很英明?”

张九龄的回答却让唐玄宗大吃一惊:“不可。尚书,古之纳言,唐兴以来,惟旧相及扬历中外有德望者乃为之。仙客本河湟使典,今骤居清要,恐羞朝廷。”

牛仙客遇上了人生的第一位“恶人”,张九龄态度鲜明:六部尚书都是德高望重的人,牛仙客一个河湟小吏根本不配!

这会儿您懂那道无形的墙了吧?“官”和“吏”是永久的标签,只要以小吏出身的人,终生都会被戴上“不入流”的枷锁。

怎么会有这么离奇的观念?也不奇怪,自科举选仕以来,全社会逐渐形成了崇尚文治的风气,这种不论出身、单凭学识比高低的竞争机制更公平,也更具活力。

科举出身的人都是“流内官”,普遍得到人们的尊敬。而那些靠门荫、军功、举荐入仕的人,往往才学普遍偏低,在崇文的风气之下逐渐受到人们的鄙视。

牛仙客的父亲曾任刺史,他的第一份工作应该就是凭父亲的资历而获得的。

因此,当时的“鄙视链”也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但任何东西一旦绝对化就会有问题,科举入仕的人有才学,但不一定有能力,那道无形的墙恰恰就忽视了这一点。

张九龄本人就是科举出身的大文豪,自然看不起牛仙客这种“不入流”的小吏,他本能地认为,没有经过十年寒窗苦的人怎么懂圣人之德?怎么会德化治国?

唐玄宗怏怏不乐,只好退而求其次:“那就赏他一个爵位总可以了吧?”

却不料他的提议再次遭到张九龄的反对:“不可。封爵所以劝有功也。边将实仓库,修器械,乃常务耳,不足为功。陛下赏其勤,赐之金帛可也;裂土封之,恐非其宜。”

张九龄的意思是,牛仙客的所作所为都是分内事,配不上封爵之功,赏俩钱就足够了。

唐玄宗被顶得噎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默然离开。李林甫却悄悄跟在唐玄宗身后说了一句:“仙客,宰相才也,何有于尚书!九龄书生,不达大体。”

李林甫就是牛仙客的第六位贵人,他的意见是:老牛是宰相之才,当尚书都亏待人家了,张九龄就是个不识大体的酸书生。

唐玄宗一听,嗯,还是你懂事。在李林甫怂恿下,第二天唐玄宗再次跟张九龄掰扯,而张九龄依然固执己见。

唐玄宗终于火了:“你嫌弃牛仙客出身低微,难道你张九龄就高贵吗?”

让我们先按个暂停键,来回味一下唐玄宗、张九龄与李林甫的这场小冲突。

是不是闻出火药味了?是的,此时的唐玄宗与张九龄都有点失去理智,变成了君臣斗气。

原来,张九龄自从当了宰相后就一直违逆唐玄宗的心思,而且说话的方式像一架大炮,一点不妥协,也不顾及唐玄宗的感受。久而久之,唐玄宗对张九龄也逐渐厌恶了。

本来对牛仙客该如何赏拔,并非不能达成一致。唐玄宗提拔牛仙客为尚书,步子确实迈得有点大,毕竟牛仙客从来就没有在中枢机构任职的经历。张九龄不同意给他封爵也过于意气用事,牛仙客的贡献绝不是平平常常的小贡献。

问题出在君臣二人的沟通方式,他们都以斗气的方式进行,再加上有个小人李林甫的煽风点火,事情只能越来越遭。

李林甫这些年只有一个念头:扳倒张九龄取而代之。与其说他是牛仙客的贵人,倒不如说牛仙客是他的扳倒张九龄的工具。

李林甫与牛仙客唯一的共同语言就是,他们都是“流外”出身。

毫无疑问,唐玄宗的这个反问已经变成了人身攻击。人一旦丧失理智就会出错,唐玄宗的质问毫无道理,牛仙客的低微是“出仕起点低”,而张九龄的低微是“出身寒门”,二者根本不是一回事。

果然张九龄也火了:“臣岭海孤贱,不如仙客生于中华;然臣出入台阁,典司诰命有年矣。仙客边隅小吏,目不知书,若大任之,恐不惬众望。”

俺老张虽然出身低贱,但我有才学啊,咱大唐这些年还不得靠我?牛仙客目不识书,也配跟我比?

这就是张九龄的脾气,你可以说他清高孤傲、刚烈如火,你也可以说他不懂权术之谋。

结果可想而知,李林甫再次搓火,忍无可忍的唐玄宗一道圣旨罢免了张九龄的宰相。而牛仙客则一飞冲天,被唐玄宗直接任命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知门下事。

你张九龄不是认为牛仙客不配当尚书吗?我不光让他当尚书,还直接让他当宰相!

就这样,在君臣三人的一场意气之争中,牛仙客居然收获了意外之喜。

但接下来的事让人大跌眼镜,牛仙客坐上宰相宝座后突然变了,面对复杂的政务他如坐针毡,只会说一句“如令式”(按老规矩办),从来不敢做任何决策。

不是牛仙客变得不负责任,原因有两个:

一是他确实没有处理政务的经验,只好因循旧例。牛仙客以前做所的都是“事务”,即针对具体事件的处理方法。而当了宰相之后他面对的是“政务”,是重大决策,考虑的面太宽太复杂,二者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因此张九龄的话也不全是“学术鄙视”,一个学识水平太低的人,确实做不了这种决策层面的工作。

二是在李林甫面前牛仙客不敢决策。牛仙客这个人比较厚道,李林甫又是他的“贵人”,还是首相,按照唐玄宗一贯的风格,副相就是绿叶。

跟李林甫相比,牛仙客无论从资历、能力,还是人望,都难以望其项背。

以往,副宰相们虽然也不怎么做事,但他们至少可以当作道德领袖供人瞻仰,牛仙客呢?他做不到,似乎除了被人讥笑什么也作用也没有。

唐玄宗有点后悔了,有一次他问高力士:为何大家都对牛仙客指指点点?

高力士笑笑:“他本来就是一个胥吏,没有宰相之才。”

唐玄宗怅然若失,说了一句很搞笑的话:“朕且用康䛒!”(我还不如用康䛒呢)

康䛒是谁,我没查到,估计就是宫里的某个门卫。这话就相当于是:“用牛仙客为相,还不如用门卫康大爷呢。”

也不知道谁的嘴那么快,把唐玄宗的话告诉了康䛒,据说这伙计白高兴了很长时间。

唐玄宗虽然后悔没听张九龄的话,但也不好抽自己的脸,只好认了。而李林甫有了一个对自己毫无威胁的副手,也乐得与牛仙客亲密无间。

就这样,原本可以在地方发挥巨大能量的牛仙客,像是祭台上的牺牲,摆着好看,白白浪费了本可尽情发挥的才华。

有时候所谓的“贵人”也会害了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河西,君臣,李林甫,萧嵩,宰相,贵人,张九龄,崔希逸,唐玄宗,节度使,故事传记,李林甫,牛仙客,张九龄,崔希逸,唐玄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河西,君臣,李林甫,萧嵩,宰相,贵人,张九龄,崔希逸,唐玄宗,节度使,故事传记,李林甫,牛仙客,张九龄,崔希逸,唐玄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河西,君臣,李林甫,萧嵩,宰相,贵人,张九龄,崔希逸,唐玄宗,节度使,故事传记,李林甫,牛仙客,张九龄,崔希逸,唐玄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