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作为古代封建史上职位最高的第一人,是无数人垂涎的地位。但皇帝可不是那么好做的,光是每天处理政务就要花费他们一半时间。不仅如此,他们还要随时担心自己的位置被人抢去,还得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勤勉,这也直接导致了古代皇帝的平均寿命不超过40岁。
当然也是有几个长寿的,就比如大家熟知的乾隆皇帝,作为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活了88岁。而他为了不超过自己祖父康熙皇帝在位时间,主动选择了退位。可是即便说了禅位,但乾隆皇帝依然大权在握。
其实赵构是个十分聪明的人,他虽然一直处于被动挨打局面,但对形势的判断,依然很清晰。而这种清晰,归根到底,只有三个字,打不过。
诚然,南宋流亡政府的确打过一些胜仗,比如黄天荡之战,朱仙镇之战,也收复过一些失地,比如襄阳六郡,但这些胜利并不能证明,现在的宋朝能和北方金国相抗衡。反而完颜亮一出手,就可以动员近三十万大军南侵,宋朝日薄西山,金国如日中天,这种强弱对比,赵构一路南下,心里清楚的很。
首先就排除了身体原因,因为赵构在退位后,还活了25年。在这段时间里,他到处游山玩水,活的可谓是好不惬意。赵构56岁时就选择主动下诏退位,传位给了养子赵昚,也就是后来的宋孝宗。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宋高宗赵构在壮年时期,就主动放弃权力呢?
其实这要从宋高宗的即位过程来讲,他在北宋时期是康王,遭遇靖康之难后,金兵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这时赵构建立南宋朝廷,并南迁至绍兴、临安一带。赵构是一个懦弱的人,他拒绝主战派,重用奸臣秦桧,以割地、赔款、称臣等屈辱条件向金人投降。
顺理成章的退位
综合而言,宋高宗赵构是一个善于运用权术的人,但却并不是一个昏君,相反,这个人相当聪明,明白什么时候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是合理的。因此,我个人总结出宋高宗赵构玩禅让的这几个原因:
第一、采石之战结束后,大局已定,南宋王朝已经可以延续下去。自己本身的目的已经达到。如果再贪恋权位,肯定会节外生枝。
第二、完颜亮死后,金国由战略进攻变成了战略防守,已经抛出了渴望和平共处的橄榄枝,但南宋朝廷里,主战派却有了上升的趋势。在吃瓜群众看来,这种趋势是收复失地的良好开端。只有少数人明白,采石之战赢得十分惊险。金国的势力依然在南宋之上。贸然主战实属昏招。而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省事的方法就是退位。
第三、赵构退位不让权,在宋孝宗时期,出现了一种类似于西方两权分立的政治模式,太上皇赵构,在掌握了一部分权力,宋孝宗赵昚,掌握另一部分权力,政治环境出现了长时间平衡状态。所以才会出现,宋孝宗在南宋历史上名气很大,却没有彻底改变金宋对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