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开十三届全国政协二次会议教育界联组会,委员就“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言献策。委员们讨论了一些热点问题,如师德、教师评价制度等。让我们和边肖一起来看看吧!
据了解,2019年,教育部将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提出新时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督促各地各校深入贯彻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细化制度措施,将规范要求转化为教师行为准则和禁止底线。
政协委员韩平是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主管基础教育。他说,目前教师待遇低,分配制度缺乏激励,但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家庭教育任务转移到了学校。
“浙江目前实行三点半放学后托管服务,受到老百姓欢迎。因为孩子被放在学校里,他们感到最安心和安全。但是老师们压力增大,积极性不高。”韩平说,现在很多老师把工作当成谋生的职业,而教育是热爱的职业。两者完全不同。
“目前报考师范专业的优秀学生越来越少。水平低的同学报考师范专业。如果他们回去教优秀的学生,教育质量怎么提高?”韩平建议,探索教师公务员制度,让教师待遇落到实处。“提高待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顺理成章。同时,退出机制进一步建立。提高待遇和严格要求要结合起来。”
针对目前社会上一些关于师德师风的质疑,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敏静认为,在媒体发达的时代,个别教师的一些行为叠加在一起,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其实老师的整体水平还是在提高的,但是家长的素养提高的更快。他们对教育的需求和理解是多元化的,对于教师来说,提高素养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他说,除了提高教师待遇,我们还应该关注普通教师,让大多数普通教师都有机会脱颖而出,减少现有的马太效应。“有的被评为特级教师、特级校长、高级职称。他们戴的帽子多了,个人素质也没有提高。”?倪敏静说,一般的教师需要高质量的培训,但目前的情况是,好的教师整天在培训,差的教师没有得到培训或者得到的培训很差,所以应该在政策设计上多下功夫。
好的人才评价体系也是激励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指挥棒”。会上也有委员对目前错位的评价体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常务副院长王筱凡说,目前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负担比较重,一个刚到学校的新老师要上好几门新课程。青年教师当然要承担教学任务,但不能只注重数量,应该引导他们花更多的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希望能给青年教师减负。
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临时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张正文表示,文科教师的评价体系和理工科的差距很大。在制度设计上,理工科有院士但文科没有。这个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对文科教师队伍建设影响深远。张正文还说:“我们还应该加强对文科教师学术评价标准的调整。现在对文科的评价标准来自理工科,量化程度太高,不适合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