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微信公众号@中国种子协会 图
据中国种子协会发布消息,2月22日,中国种子协会生物育种产业化分会成立筹备会在北京召开。首批分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30家候选单位共计50多人参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李新海介绍了分会成立的有关背景情况,并讨论了成立大会的相关事宜。
中国种子协会会长张延秋在讲话中指出,种业振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国家重点战略,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仍是我国生物育种创新研究的主体,企业是市场的主体,筹备成立生物育种产业化分会搭建产学研用的科企融合发展平台,将有利于推动生物育种产业的稳定有序健康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万建民也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对会议作了总结。他进一步强调了成立分会的重要性,要求分会树立行业规范,做好生物育种的科普工作,加强组织管理,促进科企融合,激励科研创新并号召各参会单位积极投入到分会的成立和发展中来,为我国生物育种产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种子被称为是农业的“芯片”,培育优良品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对于育种历史的发展,学术界有不同的提法,目前比较主流的是将育种发展分为4个典型阶段。万建民此前介绍称,1.0时代是农家育种;2.0时代是杂交育种;3.0时代是分子育种,包括分子标记、转基因、基因编辑育种等;4.0时代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育种。
“发达国家已进入种业4.0时代,我国之前没有这个概念,也是最近几年在提,国内整体还处于2.0至3.0时代之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胡培松此前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如是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在日前发布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明确指出,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其中包括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具体为完成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构建开放协作、共享应用的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机制。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和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加快培育高产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盐碱作物等新品种。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有序扩大试点范围,规范种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