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大明王朝1566》深度解读:为什么浙江农民不愿意改稻为桑?

《大明王朝1566》深度解读:为什么浙江农民不愿意改稻为桑?

“改稻为桑乃是国策,上利国家,下利你们,我就不明白了,这天大的好事,为什么就是推行不下去?”

《大明王朝1566》中,浙江淳安的稻田边,杭州知府马宁远带着骑马踏苗的明军,对着跪倒在地的老百姓发出这样的灵魂咆哮……

《大明王朝1566》中的马宁远

看过这剧的朋友都知道,嘉靖四十年,严党为补国库亏空,想出改稻为桑的政策。是打算把浙江的稻田改成桑田,桑田产了蚕丝,再由作坊织成丝绸,然后卖到西洋换取白银。

也就是说,老百姓虽不种稻子了,但也不会饿肚子。他们可以把产出的蚕丝卖了,再买其他地方调来的粮食吃。

这中间还有一个“织造”环节,需要大量工人。于是,老百姓还可以弃农从工,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变成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坐在厂房里上班的“打工仔”。

这妥妥双赢的“产业升级”,不是天大的好事是什么?

所以,马宁远很愤怒,死活理解不了为什么这么好的政策,愣是推行不下去。

不仅马宁远搞不明白,相信一些观众也没搞明白,为什么老百姓不愿意改稻为桑?

首先要说明的是,历史上根本没有改稻为桑,这个情节是虚构的,但在剧中作为一个引子,作用非常重要。那么为什么它最终没有成功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大明朝的统治阶层,从上到下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算盘。

为什么要改稻为桑?因为没钱要赚钱……而赚钱干嘛呢?嘉靖要修宫殿道观,严嵩要弥补国库亏空,郑泌昌、何茂才要分成,沈一石要赚利润,甚至连田有禄这样的小吏也想捞一把,唯独没考虑改稻种桑苗的老百姓是不是能活下去。

剧中胡宗宪对这件事的评价是:“这条国策,本身就是剜肉补疮。”

改稻为桑,真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不是,对吧?它是为了填补财政亏空。

这财政亏空是怎么来的?主要就是嘉靖挥霍无度和以严党为首的官僚阶层贪污腐化造成的。这边亏空着,那边嘉靖赏儿媳妇生孙子一赏就是十万匹丝绸,严嵩买个戏班子就是二十万两银子,真要补亏空,嘉靖少赏两回人,严嵩少买两个戏班子,不就什么都有了吗?

所以改稻为桑,不过是变了个方式来对浙江百姓进一步地搜刮。

为什么剧中要把带头反抗“改稻为桑”的齐大柱设定为桑农而非利益直接相关的稻农?目的就是暗示观众,无论是稻农还是桑农,不论在哪种经济形态下,百姓都是被压榨的对象。

第二,改稻为桑的时间点不对。要改稻为桑,也不看是几月份,立马推了稻田改桑田,为什么?因为政策说了:改了桑田之后按稻田收税,桑田比稻田的产量要高几倍,赚的钱就更多啊!

本来稻田的粮食卖1两银子,桑田的能卖6两,还按照稻田的税收交,这样算下来,简直赚翻了。但农民不管什么国策,首先要吃饭才行,就算种桑苗也要收了今年的稻子才行,不然吃什么?吃桑叶?农民又不是蚕……

再说,一个省的田都种桑苗了,粮食价格一定会蹭蹭往上涨。为什么?因为没有大面积的粮田了,粮食还要别的省救济,当然就贵了,再加上奸商囤货居奇,哄抬粮价,那就是把老百姓往死里逼:又没钱,又没田,还要交税!

第三,那时大明朝廷的公信力已经严重不足。农民作为大明朝生态圈里食物链的最底层,吃官府的亏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即使官府好好宣传,好好做思想工作,农民就能信了衙门里的各级老爷么?

这时下面就有人扯大旗了,反正是朝廷的国策,不改也得改。

正如马宁远说的那样:“死一千个人,死一万个人,全浙江的人死绝了也得改!”

当真让人脊背发寒。人命在马宁远那里就这么不值钱吗?踏青苗,毁堤淹田……这是迫害,这是屠杀。古往今来,有哪个政策是以这种面孔给人看的?没有。

可见,大明朝廷的信誉就是一坨便便,信它的老百姓早就被坑得死绝了。

马宁远审问齐大柱时,还有一个细节:马宁远问齐大柱,你一个桑农为什么要带头反对?齐大柱回答:“心中不平!”而马宁远是怎么做的?问他认不认识倭寇头子王直,然后就把他定成了通倭的奸细。

只不过为乡亲抱不平,直接一个通倭的罪名就扣下来了。马宁远自己也是乡下人出身,老百姓不愿意改稻为桑他怎么会不懂呢,只是对他而言,老百姓的想法一点都不重要罢了。后面的剧情里郑泌昌何茂才也想用“通倭”的罪名来诬陷海瑞,可见借 “剿倭”为名栽赃陷害早已是浙江的常态了。

第四,朝堂斗争令局势扑朔迷离。一些官员态度暧昧,甚至明确表示不合作,要搅局,给了农民一些幻想空间和行动空间。农民伯伯肯定不知道朝堂上的那些烂屁股事,但是朝堂斗争必然令各级官府的执行力下降,甚至给外界一些特别的信息。

在剧中,戚继光不是就用行动告诉农民:胡部堂大人完全知道乡亲们的苦,践踏秧苗他老人家是不同意的,他是支持你们的!老百姓也不是傻子,他们不就去找胡部堂大人寻求支援去了?老胡不也是为他们出头了?各级政府,各个衙门,本身就不能拧成一股绳子,怎么可能指望广大农民伯伯们高度觉悟,坚决执行?这不是搞笑嘛!

最后,不要觉得大明朝的那些农民鼠目寸光,看不长远,看不透事情的真相。在大明朝那个社会环境中,还有人比这些底层的穷苦人更了解真相吗?他们才是真正的穷苦专家,单纯比穷,你觉得还有谁比他们更了解丛林社会的残酷性。

你们都是纸上谈兵,他们却每天都在为生存坚持着,比穷你比得过吗?

所以,笔者想说的是:不要看不起这些农民,是他们撑起了大明帝国的铁桶江山。得罪了他们,一次可以,一百次可能也行,但可能你就是死在第一百零一次上。

—END—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大柱,嘉靖,深度,马宁远,老百姓,稻田,浙江,剧中,大明,王朝,观点评论,桑田,嘉靖,马宁远,齐大柱,严嵩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大柱,嘉靖,深度,马宁远,老百姓,稻田,浙江,剧中,大明,王朝,观点评论,桑田,嘉靖,马宁远,齐大柱,严嵩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大柱,嘉靖,深度,马宁远,老百姓,稻田,浙江,剧中,大明,王朝,观点评论,桑田,嘉靖,马宁远,齐大柱,严嵩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