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李世民为什么敢逼李渊下台?

李世民为什么敢逼李渊下台?

要弄明白李世民为何敢逼李渊下台,我们从他在玄武门之变中的积极谋划,以及李渊被逼迫时的怂样,就可以看出个大概了。

当初在晋阳起兵的时候,李渊曾许诺李世民说,“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

怀揣着这个美好的愿望,李世民在后来的大小战争中就像是开了挂一样,硬生生把自己打成了一代战神,并最后帮助李渊建立了大唐帝国。

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李世民和李建成尚且能够密切配合,兄弟感情也还不错。

但唐朝建立之后,李渊单方面撕毁诺言,以立嫡立长为由,让李建成做了太子,他与李世民的兄弟感情就开始出现嫌隙了。

为了安抚李世民,李渊在封李世民为秦王的同时,让他成为军队老大,并让他成为实际上的宰相,成为官员中权势最高的一个,地位仅次于李渊和李建成。

不过,李世民对李渊言而无信是有怨气的,但一直没有表现出来;而李建成则对李世民的功高震主感到惴惴不安,开始想办法对付他。

从武德五年开始,由于李世民消灭了窦建德和王世充,被封为史无前例的天策上将,掌握了朝廷大部分权力,对李建成的威胁更大,他便产生了杀掉李世民的想法。

双方你争我夺,在李渊的支持下,李建成逐渐占据上风,李世民的势力不断被削弱。

在李建成操纵下,李渊处处压制李世民,他的妃子们也时常说李世民的坏话,李世民四处不受待见,因此难以自处。

更可气的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合起伙来,几次三番想要残害李世民。

就比如说,有一次李建成请李世民去东宫喝酒,但他在酒中下了毒,李世民喝完之后吐血数升,差点没死掉。

但事后李渊却偏袒李建成,只是下旨说以后不许再通宵饮酒了。

上幸西宫,问世民疾,敕建成曰:“秦王素不能饮,自今无得复夜饮!”

再比如说,李建成和李元吉不止一次在李元面前进谗言,说想要保住太子,就必须除掉李世民。

按道理说,兄弟相残是做父亲的要尽力去制止的,但李渊却没有这么做,他只是觉得杀掉李世民会招致非议,因此一直犹豫不决。

元吉密请杀秦王,上曰:“彼有定天下之功,罪状未著,何以为耻!”

李世民知道李渊对他是这个态度,因此下定决心要造反,他一方面积极积极派遣卧底安插到李建成身边,另一方面又收买禁卫军,还派人去洛阳招兵买马,建立根据地,以此作为政变失败之后拥兵自立的地方。

遣秦府车骑将军荥阳张亮将左右王保等千馀人之洛阳,阴结纳山东豪杰以思变,多出金帛,恣其所用。

与之对应的,李建成为了防范李世民,也私自招纳了两三千精兵藏在东宫,养着他们来对付李世民。

武德九年,争夺战进入高潮,李建成为了铲除李世民,联合李元吉,并发动李渊的妃子不断向李渊进谗言,说李世民要造反,李渊又起了杀掉李世民之心,但依然比较犹豫,也很害怕李世民反扑。

李渊这一犹豫,就给了李世民转圜的空间了,他召集手下在秦王府密谋,房玄龄和杜如晦首先倡议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来获取政权。

(玄龄)乃与府属杜如晦共劝世民诛建成、元吉。

这一点很重要,房玄龄和杜如晦只是说要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可没说要杀掉李渊,这是为何呢?

原因是没必要也不能杀掉李渊。

李世民之所以不能杀李渊,是因为杀掉李渊就是弑君之举,风险太大了,李世民即使政变成功了,恐怕也很难坐稳皇位。

李世民之所以没必要杀李渊,原因有以下几点,这几点其实也是李世民之所以敢逼李渊下台的原因:

第一,李渊有四个嫡子,老三李玄霸已经去世,只剩下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了,李世民只要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他自然而然就成为唯一的皇位继承人了,李渊就是不同意也没办法。

第二,李渊虽然是皇帝,还掌握着军队调动权,但李世民长期带领军队南征北战,在军中的威望远远大过李渊,并且整个唐朝大多数将领都是李世民的亲信和支持者,只要李世民政变成功,军队是绝对听他的。

第三,李渊的性格优柔寡断,胆子还特别小,如果他遇到生命威胁,是绝对不会跟自己过不去的,保命才是第一位的。

第四,朝廷之上大部分臣子都是支持李建成或者李世民的,并且那些开国功臣们都被他们给笼络了,只有一小部分人是李渊的亲信,所以他充其量只是个名义上的君主。

除此之外,李世民之所以敢发动政变逼李渊下台,还在于他接近完美的谋划,接着往下看。

在确定发动政变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李世民还没来得及制定行动方案,就遭受了一次差点毁灭他的威胁。

武德九年六月初一,太白金星在白天出现于天空正南方的午位,预示着皇权更替。

恰好在这一天,突厥入侵唐朝,包围了边防重镇。李渊在朝堂上问众人如何应对,李建成心生一计,他建议李渊让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出征,然后征调秦王府的一干将领跟着李元吉一起去,得到了李渊的同意。

这其实是李建成的阴谋,为的就是进一步削弱李世民的羽翼,但更狠毒的还在后面。

下朝之后,李建成跟李元吉积极谋划,他们打算在李世民送李元吉出征的时候,趁机将李世民和秦王府将领一起杀掉,然后逼迫李渊交出皇位。

太子与齐王:‘今汝得秦王骁将精兵,拥数万之众,吾与秦王见汝于昆明池,使壮士拉杀之于幕下,奏云暴卒,主上亦无不信。吾当使人进说,令授吾国事。敬德等既入汝手,亦悉坑之,孰敢不服!’”

注意划重点,李建成的目的其实跟李世民一样,都是发动政变杀掉对方,然后逼迫刘渊交出政权。

我们可以发现,就连李建成都敢逼李渊下台,可见李渊绝对是个软柿子,他的几个儿子根本就没把他视为真正的威胁,这也体现出李渊的权势其实与皇帝的身份不符,是他的几个儿子帮他掌管着朝廷。

李建成的计划很周密,但他不知道的是,他的一举一动都已经在李世民的掌控之下了。

原来,在此前不久,东宫率更丞王晊已经被李世民收买,他得知李建成的阴谋之后,偷偷告诉给李世民,李世民因此有了防备。

不过还没等李元吉出征,太白星就在六月初三白天再次出现在天空正南方的午位,那正是李世民封地的方位。

李建成大喜过望,便让人进宫给李渊上了个奏折,说李世民会拥有天下,言外之意就是说李世民要谋反。

金星出现在秦地的分野上,这是秦王应当拥有天下的征兆。

这种事在古代是无法辩解的,因为古人太相信这个了,尤其是皇帝,他们对此神经十分敏感。

李渊很重视这件事,当天晚上就叫李世民入宫说这事,他自知无法辩解,便想了个声东击西的办法,说李建成和李渊的后妃有染。

李渊哪能容得下儿子给自己戴绿帽子,便不再追问太白星之事,而是告诉李世民,他会在第二天早上把李建成和李元吉找来说说这事,还让他也来对质。

……高祖省之愕然,报曰:‘明日当勘问,汝宜早参。

李世民回到秦王府之后,高兴地不得了,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他准备带人提前埋伏在入宫的必经之地玄武门,然后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

有人可能要问了,难道李世民不担心玄武门的禁卫总领常何吗,他可是太子李建成的亲信呀?

当然不担心了,因为常何名义上是李建成的亲信,但其实是李世民的人。

早在武德二年的时候,常何就开始跟随李世民了,在李世民的安排下,他于武德七年到长安投靠到东宫门下,并开始担任玄武门守将。

不仅如此,在李世民的授意下,大部分禁军首领都被常何给收买了,他们都表示愿意效忠于李世民,这也是李世民敢于发动政变夺权的底气所在。

由此可见,李渊连赖以生存的禁军都失去了,还有什么可以帮助他保住皇位呢?

正是因为李建成认为常何是自己人,所以他才敢发动政变,也才敢在明知道李渊和李世民谈话内容(张婕妤偷偷告诉他的)的情况下,依然决定第二天一大早入宫去见李渊。

因此,李世民在这一谋划上的成功,决定了李建成是必死无疑的,而他对李世民的构陷也就变成了搬起石头砸自己脚了。

李世民唯一的威胁,就是东宫的那两三千精兵,但富贵险中求,他还是决定搏一把。

六月初四一大早,李世民带着程知节,尉迟恭等十人和一些亲兵埋伏在玄武门,李建成和李元吉进来之后,很快就被杀掉。

不过,东宫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得知玄武门发生激战之后,率领二千多精兵攻打玄武门,还杀掉了玄武门守将云麾将军敬君弘等人。

好在玄武门其他将士奋勇杀敌,抵挡住了冯立的进攻。不过,冯立受挫之后,决定率兵去攻打秦王府。

在此关键时刻,尉迟恭割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然后上到玄武门城墙上,展示给冯立等人看,他们见主子都死了,也没什么心思再打仗了,于是作鸟兽散。

尉迟敬德持建成、元吉首示之,宫府兵遂溃,万彻与数十骑亡入终南山。

玄武门激战的时候,李渊正在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裴矩等人陪同下,在宫内的一个池子上划船,他当时正等着三个儿子的到来。

但左等右等,李渊没有等来三个儿子,而是尉迟恭等人带着士兵闯了进来,他马上意识到可能发什么了什么事,便问尉迟恭说,是有人作乱吗?

尉迟恭说,是太子和齐王作乱,秦王已经杀掉他们了,还派我入宫保护你。

李渊就问裴寂等人说,我早料到这种事会发生,现在该怎么办呢?

李渊听到自己两个儿子被杀,不仅一点也不不伤心,也不敢指责李世民,他的第一反应竟然是关心自己的处境,可见他胆子有多小。

李渊的亲信萧瑀和陈叔达也都是怂货,他们见秦王李世民已经获胜,便对李渊说,李建成和李元吉本就没什么功劳,反而是李世民的功劳最大,威望也最高,但他受了很多委屈,您现在应该封他为太子才对!

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即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逃而诛之,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为之国务,无复事矣。

萧瑀和陈叔达说这话虽然是为了自保,但也是为了李渊好,因为李渊已经完全被控制住了,失去了人身自由,外面又没人支持李渊,除了妥协别无他法。

李渊见萧瑀和陈叔达等人都开始支持李世民,便对他们说,好啊,这也是我长久的的心愿啊!

上曰:“善!此吾之夙心也。”

李渊这话自然是言不由衷的,但为了自保,他也知道只能如此。

事实上,政变虽然成功了,但李世民的目的还未达到,因为他想要掌控天下,还缺少一些法理上的依据,不然名不正言不顺,将会留下很大的后患。

但李世民很聪明,他没有亲自去见李渊,而是让尉迟恭等人去逼迫李渊。

李渊表达了支持李世民的态度之后,尉迟恭趁机对他说,现在外面还有人在跟秦王府将士对抗,请您颁布亲笔敕令,让秦王节制各个军队,李渊表示同意。

敬德请降手敕,令诸军并受秦王处分,上从之。

这一步很关键,前面我们也说了,李世民虽然是军中老大,但调动军队的权力还在李渊手上,现在李渊下旨让李世民控制军队了,事情就尘埃落定了。

李渊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他担心尉迟恭对他不利,这正是李世民不去见李渊的主要原因,为的就是让李渊感觉到威胁,从而顺从自己。

李渊在交出兵权之后,李世民就马上去见他了,两人相拥而泣,上演了一出父子情深的戏码,而且两人都是非常好的演员,大家都认为父子二人重归于好了,于是越发坚定地支持李世民了。

李世民掌握军权之后,马上杀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各自的五个儿子,还杀掉了他们的大量亲信,并将他们的妻女送到宫中为奴。

玄武门之变一个月之后,李渊下诏封李世民为皇太子,并开始代替他处理朝政;又两个月之后,李渊正式禅位,李世民登基为帝。

在此过程中,几乎没有出现过军中将领起兵讨伐李世民的事情,朝中也极少有大臣站出来反对李世民,就连李建成的许多亲信也都表示效忠李世民,比如魏征,等等。

这也印证了前面我所讲的,大部分文武官员都是李建成或李世民的支持者,只要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不但李渊将被迫选择李世民,就连支持李建成的人也只能转而支持李世民。

李世民在政变之前,已经把自己的优劣势想了几百遍了,也想好了所有的可能性,这才敢于发动政变。而在李世民的考虑范围之中,李渊其实是很小一个环节,他的主要目标就是李建成和李元吉。

李世民虽然双手沾满血腥味,但他的成功绝不是单纯的暴力夺权,而是有组织有预谋的的智取。

还有一点很重要,李建成看似强势,但实际上占优势的是李世民,因为李建成的实力都暴露给李世民了,而李世民的实力却隐藏得很深。

一个在明处,一个在暗处,显然是处在暗处的李世民更容易获胜。

并且,李世民长期积累的人脉和威望也是李建成无可比拟的,这是一种软实力的比拼,但在关键时候有大用处,玄武门之变中众人对李世民的忠诚表现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因此,李世民可谓是占领天时地利人和,而李建成也是这么错误地认为的,这是他的失败所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李渊,李世民,政变,唐朝,李元,秦王,威胁,李建成,太子,军队,消息资讯,李渊,秦王府,李世民,李元吉,李建成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李渊,李世民,政变,唐朝,李元,秦王,威胁,李建成,太子,军队,消息资讯,李渊,秦王府,李世民,李元吉,李建成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李渊,李世民,政变,唐朝,李元,秦王,威胁,李建成,太子,军队,消息资讯,李渊,秦王府,李世民,李元吉,李建成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