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古代历史上英明神武的君主,很多人可能会率先想到唐太宗李世民,作为经常在演义中以正面形象示人的皇帝,在现实生活中,唐太宗的确也是一位率性皇帝。而《新唐书》、《资治通鉴》等著作都记载了一件唐太宗期间的趣事。
贞观六年(632年),眼看着新年除夕将近,唐太宗正在浏览着死囚的名单和卷宗(所有判处死刑的罪犯应当让皇帝亲自批准),他们即将在来年的秋天问斩。在古人看来,秋天是肃杀的时节,而《礼记》也提到:“仲春之月……毋肆掠,止狱讼”。因此唐律规定:“从立春到秋分,除犯恶逆以上及部曲、奴婢杀主之外,其他罪均不得春决死刑。”
李世民却突然心血来潮,带着大臣来到了天牢内,看完这些将要问斩的囚犯。
看到皇上到来,天牢里关押的犯人纷纷哀哀戚戚的下跪,请求陛下的饶恕,没想到唐太宗却下了一道让群臣大惊失色的圣旨:“若干犯人,皆是父母儿女依靠,如今时间有多,朕特意允许你们回家团聚过年,帮家人干农活,来年再到京城就刑。”
大臣急忙劝阻,这怎么能行呢?监狱里关押的,大多是穷凶极恶之徒,要是他们释放后,远走高飞又当如何?
唐太宗却是微微一笑,将390名犯人全部释放,相约第二年再问斩,这些囚徒千恩万谢,纷纷离开了京城, 回家看望老婆孩子,很快半年过去,眼看到达而来问斩的时节,想不到那些囚犯,竟然又逐个回到刑部报道,390人回来了389人,正当官府准备捉拿最后一名的时候,那名死囚却被一辆牛车搭载着缓缓前来,原来他在路上患上了重病,奄奄一息。
当唐太宗年后一看,也愣住了,听闻囚徒们全部齐聚的消息,他却并没下问斩的命令,而是大手一挥,这些犯人全部释放...听闻这个消息后,犯人们欢声震天,纷纷感激李世民的恩德。
这就是史书上著名的“唐太宗纵囚”事件,白居易还专门写下了一首诗《七德舞》来歌颂:“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
但是它在后世的影响和争议巨大的,很多学者认为,唐太宗此举,虽然能够收买人心,实际上也是在挑战律法的尊严,这让那些因为犯人罪行而受到痛苦的黎民情何以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就在《纵囚论》中抨击唐太宗“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身为天子却违反律法,只不过是一次沽名钓誉之举。
当然,什么事情,都要从两面上来分析,李世民纵囚这件事情背后,依然大有深意,公元630年,史书记载,唐朝总共才只有29人被判处死刑,然而到了632年,这个数字却急剧上升到390件,究竟为何让死刑人数上升到了十倍有余呢?
原来这受到了631年张蕴古案件的影响,当时的张蕴古出任大理丞(法官),有一个叫做李好德的相州人,是相州刺史李厚德的弟弟,犯有重罪,按照唐律该处以绞刑,然而张蕴古却认为,李好德犯有疯病,不应该治罪。
结果有御史以张蕴古接受李厚德贿赂的名义,向唐太宗告状,这让李世民雷霆大怒,立刻斩杀了张蕴古,并且对审理案件的官员发布失入(过失重判)的惩罚措施。
一时间人人自危,为了不受到惩罚,这导致唐贞观六年的死刑案件大幅度上升,而李世民纵囚的背后,也同样起到安抚众人心思之意,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