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司马师有一个儿子叫司马攸,为什么司马师还传司马昭呢?宗室得以占鹊巢,征伐魏建津,司马师却有一个儿子,为什么死后不传位给儿子,而是传给弟弟司马昭呢?
历史上的司马师可以用“阴险毒辣,沉稳刚强,才华横溢”这十二个字来形容。
如果说周瑜和诸葛亮是三国初期的最强英雄,那么司马师就是三国中期的最强英雄。
《晋书》记载:司马师“儒雅儒雅,刚毅大方,名声远扬,与夏侯玄、何晏齐名”。一个短短的数字,勾勒出一个乱世俊男的形象,才华横溢,风流倜傥,为人风流,但这只是表面形象,司马师的手段却让人不寒而栗。
司马师原名夏侯惠,夏侯尚之女,夏侯尚是西征大将夏侯渊的侄子,与曹操的关系很深。但公元234年,曹睿当政时,25岁的司马师毒死了夏侯徽。据《晋书》记载,夏侯徽知道司马师不是曹魏的忠臣,而司马师对出身夏侯氏的妻子也很顾忌,所以毒死了夏侯徽。
但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
魏国率军迎战司马懿。此时的曹睿虽然对司马懿和司马氏有所防备,但总体上还是重用了他们。司马师为什么要杀夏侯徽?或许,司马师此时已经密谋颠覆曹魏江山,被夏侯徽知道后,不得不杀了他。公元234年,也就是高平陵之变的15年前,司马师就已经布下了布局,可见此人高瞻远瞩,而毒杀妻子却显得心狠手辣。
公元249年,高平陵前夕,司马懿将这个计划告诉了司马师和司马昭。司马昭担心得彻夜难眠,司马师却一如既往的睡得很安稳。次日清晨,司马师亲自带兵驻守司马门,控制了京城,让司马懿感叹:“我儿好厉害。”
这里有个问题,司马懿政变的死士三千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曹魏没有察觉呢?原因很简单。司马世隐举尸三千,散于人间,高平陵一日更替,不明其事。所以,司马师应该很早就密谋推翻曹魏江山,而且他的谋划之远,古今罕见。大功告成后,司马师因有功被封为昌平乡侯,城中千户。不久,司马师被封为魏将军。
高平陵之变后,曹魏皇室的残余力量依然很强,但司马懿此时已经71岁高龄,没有足够的精力应付残局。
司马氏是如何完全控制曹魏建立晋朝的?其实,关键就在司马大师身上。251年,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接管了司马氏。此后,曹魏部将多次造反司马师,司马师率兵平叛。在这个过程中,司马大人既要稳定政局,确保司马家族的势力,又要平息叛乱。没有足够的本事,是做不到的,只要失败一次,司马家就可能岌岌可危,面临更多的叛乱。因此,司马师是金朝的主要缔造者。
255年,镇东大将吴秋俭、扬州刺史文钦造反司马氏。司马师率军镇压叛乱。本来,眼睛上长了一个瘤子,经常流脓,导致眼睛从眼眶里抖出来。这一年,司马师在许昌痛苦地死去,享年四十八岁,算是英年早逝。
但奇怪的是,司马师有一个儿子,名叫司马幽。为什么他死后把皇位传给司马昭而不传给司马幽呢?
司马师和夏侯徽有五个女儿,没有儿子,而司马昭的儿子很多,所以司马幽就被司马师收养了。
在古代社会,养子与父母子女享有同等的继承权。法律上承认的继承关系,如汉宣帝刘秉吉被收养给汉昭帝为孙子,代表正统继承。司马攸被司马师收养,也就是说他是司马师的儿子,每年、每逢佳节都会为司马师烧香烧纸。
251年,太尉王陵造反,司马师也带着司马幽镇压叛乱,但为什么司马大师最后没有传给司马幽呢?
司马大师并没有把皇位传给司马幽,实际上是为了司马家族。
司马师死时,司马幽只有十岁。司马幽虽然善良贤惠,才华横溢,才华和威望都超过了他的哥哥司马炎,但他太年轻了,无法驾驭魏国复杂的局势。师传司马昭。毕竟,司马大人是猝死的。如果他再坚持十几年,到司马幽能够控制局面的时候,估计司马昭就传不下去了,也就没有金武帝司马炎了。
历史在这里开了个大玩笑。司马师的英年早逝,让司马幽的皇位没落,却给中国带来了灾难。司马炎在位的时候,司马幽对匈奴刘渊的举动很警惕,直截了当地对司马炎说:“陛下若不除掉刘渊,恐怕并州不能长期安居乐业。
”可惜,司马炎拒绝了。于是,公元304年,刘元建汉(史称韩昭,前赵)开始了五夫乱世的悲剧。308年,又攻陷西晋都城洛阳,灭了西晋。灭吴之后,司马炎身体每况愈下,太子司马衷等诸侯都十分虚弱。朝中很多大臣都希望司马幽继位,但司马幽对荀彧、冯蘅等诽谤大臣非常痛恨,所以对大臣进行诽谤。在贾充(简南风妃子的父亲)的努力下,司马幽以太子之名被调回封建,司马炎又将司马幽调回齐国。次年,司马幽病倒,吐血而死,时年三十六岁。
明朝大儒王符的评价一针见血,“西晋之亡,齐王佑之疑,以死废。善治国,贾氏不可奸,八王不能乱,故令朝廷争之,为金朝存亡而战。如果司马炎接替司马幽,或许中国就可以避免五夫的悲剧,历史就会大不相同。
可惜,时间也是宿命,也是宿命。司马幽两次与皇位失之交臂,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甚至有可能改写中国历史。
参考资料:《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