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宋朝有多富庶?檀渊之盟换来的百年和平,需要用什么代价去买单

宋朝有多富庶?檀渊之盟换来的百年和平,需要用什么代价去买单

公元946年,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冬天异常寒冷,罕见的大雪覆盖了从辽东半岛到日本关东平原的大片地区,生活在朝鲜北部山区的农民甚至数月都没有见过正午的太阳。大雪持续了很久,且融化的过程非常缓慢。直到五月气候转暖,土地露出时,人们才发现世界早已被厚厚的火山灰覆盖。

长白山,这座中国最大的休眠火山在此之后的两个世纪中逐渐活跃了起来,剧烈的喷发将累积超过3000亿吨的火山灰喷上了4万米的高空。如此大规模的喷发直接影响了光照和气候。

尽管全球小冰期的到来是个复杂的因素,绝不单单是火山的作用,但火山灰确实明显加剧了严寒。事实就是长安从原来可以种植柑橘到马车能在封冻的湖面上通行,气候转向了寒冷的一面。

气候变化对王朝兴衰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由于时代的局限,史书中没有也不可能有相关性的明确记载。然而,东汉末年、五代十国以及明末清初这三个中华文明动荡的时代,都对应了地质学上有明显降温的时期。

当大环境趋于寒冷,等降水量线南移,华北和关中产粮区的雨季缩短,旱灾、蝗灾和冻害要不了几年就能摧毁黄河流域脆弱的小农经济。一旦官府没有足够的储备粮赈济灾民,没饭吃的人们就会揭竿而起,让秦淮以北的人口稠密区陷入动荡和战乱之中。而在纬度更高的北方草原,苦寒天气也让生活在这里的游牧民族变得更有侵略性,为了生存,他们加紧了南下劫掠的步伐,没有野性的民族都会冻死在北边的荒原上。

公元1004年,辽国萧太后下令南苑辖区15岁以上50岁以下的男性一律到官府应征入伍,他要赌上国运用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为25年的辽宋战争画上句号。

就这样,辽国集结了20万契丹人组成军队,在萧太后和辽圣宗的带领下,挥师向南,兵锋直指北宋都城开封。在契丹铁骑势如破竹的初期攻势下,宋朝第三位皇帝赵衡直接打算向南逃窜,准备让南宋提前100多年出现。但由于宰相寇准和一众主战派文臣的死谏,不会打仗的书呆子皇帝硬是被赶上马车,为了达到提振士气的效果,被将士抬到了北方前线。

原来边关龟缩城内不敢迎敌的守军在皇帝到来后士气大振,宋军开始以城池为据点,向孤军深入的辽国铁骑发起反击。经过一个月的激战,宋军挡住了辽军的增援,并和后续来援的宋军各州部队完成了对辽军主力的合围,而且宋军在澶州城下以八牛众弩在600米开外射杀了辽军的总指挥萧挞凛。

辽军士气受到重挫,战况愈发不利。此时,只要稍微有点长远思维的君主,在那个零和博弈的时代都会选择血战到底,剿灭辽国大军以绝后患。然而,赵衡却不顾寇准等大臣的反对,执意要在战争形势对宋军有利的情况下罢兵和谈,谈判的最终结果也被主战派们视为屈辱。宋向辽缴纳岁币,以兄弟之国相称,两国军不得在边境驻军或修筑防御工事,甚至连两代先帝梦寐以求的幽云十六州的领土诉求都未曾提及。伯父和父亲一生戎马,却养出了个只爱看书的接班人。

为什么宋朝的后继之君宁愿花钱买和平,也不愿意大动干戈?这次澶渊之盟换来的百年和平究竟是宋朝的幸运还是不幸?为什么明知外有强敌还要重文轻武?为什么当年岳飞在即将成功之时被十二道金令叫回,回来后还被迫害致死?因为最近从影视剧中看到了宋朝人在赚钱方面还挺厉害的。这样的场面在中国封建史上的其他朝代里几乎不可能出现,但是为什么宋朝在军事上这么窝囊,这就又产生疑问了,战争的背后不就是经济吗?所以就让我们来看看宋朝这个繁华与屈辱并存的时代,也以它为样本,看看人类社会变迁的根本因素是什么,由此体会历史的激荡与轮回。

故事是从五代十国末期的后周国开始的。公元960年的正月初三,时年33岁的后周大将军赵匡胤奉命统率10万大军北征,目标是先帝柴荣未能攻占的燕云十六州。大军出征给京师百姓带来了恐慌,但民众恐慌的并不是战乱,而是曾经莫名出现了一则流言:“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

点检是后周武官中权力最大的官职,作为中央禁军的最高统帅,点检一直是皇帝身边最需要依赖但又最难以信任的人。而对于后周皇室来说,点检做天子的流言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一年前也有流言说,周世宗柴荣曾经在批阅文书时发现过一个皮囊,里面装着一个木牌,牌上赫然写着点检做天子几个大字。那时当点检的是先帝的女婿,和作为养子的柴荣比起来,这个女婿当皇帝好像确实也更名正言顺。在猜忌和怀疑中,柴荣急招在外握有重兵的归德节度使赵匡胤进京接替姐夫当点检。

而就在这个操作结束后不久,39岁的柴荣就莫名其妙的病死了,成了先帝,留下毫无主见的太后和七岁的儿子继位。

此时,左手握有中央禁军,右手掌控京师东部大片领地财政和军权的赵匡胤成了后周说话最管用的人。

北征大军出征当晚,赵匡胤在帐中设宴,邀请军中所有高级将领一同饮酒作乐。就在大家喝得忘乎所以的时候,赵光义、赵普等一众将士将早已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了赵匡胤身上,然后跪倒在地高呼万岁。其他没有参与阴谋的将领立刻意识到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兵变,但因为赵匡胤的权势,也不敢有动作。

看着披在身上的黄袍,赵匡胤先表现得一脸茫然,然后是不情不愿,最后是无可奈何。而天一亮,他就立刻下令北征计划取消,大军立刻掉头冲向国都。早已得到消息的守军直接打开城门迎接王师,宫内不成规模的抵抗也就持续了半天,赵匡胤就站到了小皇帝面前,然后哄小孩似的小皇帝禅位,实现了对前朝军政的绝对控制。

宋朝就是这么开始的,相比于汉唐的威武与强盛,有些史学家将宋朝的特点定义为可爱。气候的变迁与初代统治者夺取权利的方式,让宋朝真的成了一个可爱的朝代。宋朝立国之初,盛唐的温暖与繁荣已经成为历史,各方势力相互攻伐,无休无止的割据战争成了时代的主题。100年的时间里,入主中原的政权像走马灯一样换个不停,54位君主先后称帝,从登基的那一天起,他们就开始思考一个现在韩国历任总统都在想的问题,怎么做才能多活几年啊?

由于乱世中皇权衰弱,除了看得见的外敌,身边的宦官、朝中的武将、自己的兄弟儿子,一旦有人心怀不满或者军权在握,就会立刻考虑篡位的可能性。所以赵匡胤黄袍加身夺取政权,本来就是那个时代司空见惯的事,但是比起那些登基之后就开始摆烂,只想着在人头落地前,尽可能多享受几天的昏君们来说,赵匡胤显然聪明得多。

依靠后周留下的后世家底,赵匡胤很快带领一众将领平定了西南方向的割据政权。然后趁着自己在军中威望正盛,赵匡胤又召集将领们喝酒,刚威风凛凛地坐在朝堂上,突然就开始哭,说自己害怕下面的大臣们哪天也整个黄袍变出个皇帝,把他整没了。堂下的人突然意识到这哭声里带着杀气,这家伙不会哭着把我们全杀了吧?把下面的武将们吓得急忙求活路。于是又是一场酒局下来,和他戎马半生甚至帮他当上皇帝的将领们就被削去兵权,杯酒释兵权。

为了防止这些人心生不满,赵匡胤赏赐给他们大片的土地和财物,让他们足以安享余生。

因为靠着兵变上台,宋太祖赵匡胤和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对武将的危险和不可控性再清楚不过,说远的有安禄山的前车之鉴,说近的有自己的前车之鉴,得防好像自己这样的人。所以这俩皇帝想尽办法一边压制一边安抚,把抑制武将权势定为宋朝的基本国策。

自己黄袍加身是天命所归,别人黄袍加身那就是大逆不道了。此后,不管是对皇子的培养还是对人才的选拔,孔武有利、精于骑射不再是重要的教育和考核指标,尚武甚至变成了野蛮粗暴的代名词。整个宋朝的贵族精英集团都开始以诗词歌赋为雅,以纤细柔弱为美,再加上赵家皇帝得国不正,还特别在乎死后的名节,文人的地位也就不断被宋代皇帝推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是不用武将,遇到战事怎么办?皇帝想起来,自己就是武将出身,所以御驾亲征亲自指挥,结果赵光义在对辽战争中大败,乘着驴车逃回来了。自此之后,宋朝皇帝逐渐不在他人面前称朕或者寡人,而是拼命压低姿态,以亲近群臣的官家自居,不杀言官,也在推崇儒学治国的两宋得到了彻底执行。所以宋朝就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一旦对外用兵失败或者防线压力吃紧,宋朝的皇帝们不仅不抬高武将的地位,反而会拼命压制武将,防止其在国家危难之际有谋逆的可能,然后摆出更低的姿态,乞求文人笔下的宽恕。

年轻时的苏辙曾在科举考试的考卷上痛骂宋仁宗沉迷酒色,不为天子,但碍于苏家世代文官加文豪的影响,皇帝也只能摆出一副宽宏大量的姿态,苏辙后来还当了宰相。

在两宋的300年间,皇帝为了巴结读书人不骂他,共计开科取士十一万五千余人,比唐、元、明、清四朝加起来还要多,并且比起明清的候补官制度,宋朝科举一经考取,立刻录用,没有缺位,也要创造新的岗位,把人填上去。同时,宋代皇帝规定的官僚薪酬也是封建史上的高峰,同级官员的薪资大概是汉代的十倍,清代的六倍。除了相当于固定月薪的俸钱外,御赐的禄米、罗锦不断,再加上逢年过节赏赐大小官员的茶酒钱、薪炭费,宋朝的大小官员过上了羡煞其他朝代公务员的生活。

现在,建国之初的武将安分了,满朝的文臣言官满意了,皇帝安全了,可问题是政府的钱从哪来?正常来说,农耕文明的首选财政收入是农业税,然而在宋朝,这些成了统治者首先排除的选项,因为无论是汉唐还是明清,以武力建国的大一统王朝都会摧毁前朝的统治系统,收拾前朝的权贵,把老地主的田产没收,然后分配给流民和士兵,向得到好处的人民收税会很容易。新王朝开始新一轮的土地兼并循环。

可是依靠兵变上台的宋朝皇帝直接继承沿用了前朝的统治系统,同时为了安抚文臣武将根本不敢动这些前朝地主的田产。赵氏皇帝自己就是旧统治集团的一员,宋也是唯一一个开国就明确不会抑制土地兼并的中原王朝,而向富人权贵收税,古今中外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放任地主兼并土地的代价, 不仅使农业税的征收难上加难,流民滋事更是摧毁统治阶级的最高等级。风险怎么办?宋朝皇帝把目光看向了一个被历朝历代疯狂贬低的职业商人。

由于没有均分土地,做不到重农的宋朝自然也下不了死手去抑商。为了解决流民问题,宋朝给出的方案是,要么回到家乡去给地主当佃农,要么就去城市里的窑厂或者船厂当工人。如果他们能够幸运地积累一些财富从商,或者是考取功名,朝廷一并效纳,并出钱扶助。

普通人有了提升阶层的通道,尽管希望渺茫,但只要没到万不得已,老百姓也没人想着去造反,毕竟上不去了,在官营的厂子里捏花瓶赚钱也能买粮食饿不着。

如同工业革命前期大量失去土地的英国农民造就了纺织业的繁荣一样,开封、洛阳、青州、襄阳的制造业和贸易也都相继繁荣了起来,这就是东方版的圈地运动。

同时商业的繁荣也带来了市民阶层的兴起,毕竟工商业也确实比农业更能积累财富,因为那是高附加值产业。清明上河图展示了开封与历朝历代的城市都截然不同的城市风貌,没有宵禁的夜市也成了宋朝独有的繁荣表现。

由于商税逐渐成为宋朝的主要税源,其政策不仅不抑制商业,反而一直增加对商人的保护和对商业的鼓励。说起官府,通过买买买来创造需求,直接奠定了宋代五大民窑的基本格局。瓷器、书籍这些在上个时代还只能被少数人享有的奢侈品,在科技进步和商业繁荣的大背景下,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上千艘能够进行远洋航线的船只停泊在广州港和泉州港中。指南针和印刷术的出现普及,是宋朝的商人连接起了东至日本、西到非洲的远洋航线。比起汉唐形势大于实质的朝贡贸易,宋朝商人是真的在做民间的国际进出口贸易。进出口带来的巨量财富也让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达到了中国封建史上的巅峰。

同时,宋朝的GDP也占到了世界总量的50%以上,有些说法说甚至占到了80%。起初的宋朝统治者也曾短暂地实行海禁,但世界航海技术大发展导致远洋贸易变得越来越容易,海运相比陆运的超大运力优势,让越来越多汉唐时期西域的奢侈品变成了必需品,利润巨大的远洋贸易让越来越多的沿海居民开始铤而走险。海禁是禁不掉了,最后官府和民众一起入局,其中通过在码头征收船舶靠港费的方式扩大税源。

到了南宋时期,仅市舶费单项税收就占到了朝廷总税收的15%以上。海运和商业的繁荣以及与之相伴的世界工农业技术的交流造就了宋朝的繁华。尽管北宋末年的疆域不及大唐的1/3,但通过大量已经越南地区高产的占城稻,再加上土地兼并导致的农业大庄园生产,让先进的农具更容易普及,宋朝成为了世界文明史上第一个人口过亿的国家。

两宋的铸币厂也是开足了马力铸造铜钱,为了改善贸易需求逐年成倍增加。唐朝最鼎盛的天宝初年,一年的铸币量是33万贯左右,而北宋初年的铸币量就在80万贯,到宋金战争之前达到了506万贯。

即使这样,北宋还一直长期处于通货紧缩状态,也就是铸币速度没有跟上贸易发展的速度。在海内外不断扩张的贸易需求下,日本、朝鲜等国也相继把宋钱作为本币,允许在其国内流通,也就是说,宋朝在1000年前实现了宋币国际化。

为了补充货币的巨大需求缺口,宋真宗赵恒的妻子刘娥开始在他出生的蜀地发行飞钱和骄子,飞钱让远距离大面额汇款成为可能。印有等价铜钱面额的交子也开创了用纸币作为国家法币的先河。

公元1022年,赵恒病逝,不光是宋,就连北方的辽国都为他举办了盛大的祭典。辽圣宗带领群臣感恩这位签订澶渊之盟、缔造和平的南朝皇帝。此后,依照盟约,辽与宋在800里的边境线上相安无事近百年,边境地区的两国人民“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

尽管每年要向辽国支付岁币,但支付金额不及之前战争费用的1%。巨额的结余也让宋朝在一片歌舞升平中进入了自己的全盛时期。

而此后历任宋朝皇帝的爱好也越来越放飞自我,茶道、蹴鞠、诗词歌赋,宋朝皇帝给人一种除了当皇帝什么都会的感觉。在皇帝的带领下,娱乐业空前发达,像李师师这样的演艺明星大受皇家恩宠,唱几首歌就能家产万贯。相对来说,北宋这段时期的人民确实是封建历史上最富裕的。这么看,澶渊之盟简直是花小钱办大事的伟大战略。赵恒比起他只会用武力抢地盘的大伯和老爸,简直伟大多了。

然而,海上贸易路线的兴起,让宋朝统治者彻底失去了对河西走廊的兴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战略,也从曾经连打带哄的遏制变成了纯粹的消极防御。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也成了阿拉伯帝国衰落的原因。

自澶渊之盟签署,宋朝三代皇帝在和平的摇篮里过起了诗词歌赋的雅士生活,统兵大将数年不上马背,只会坐在大帐中纸上谈兵,且由于和文臣巨大的待遇落差,逐渐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克扣士兵军饷也成了宋军的常态,士兵也开始摆烂,导致规模最大的河北军、河东军近30万兵马武备皆废,除了需要抵御西夏的陕西军外,包括晋军在内的所有部队战斗力都开始断崖式下跌。估计梁山上的那帮人能对他们施展无双割草可能也不完全是杜撰,朝堂上武将被排挤,社会上军人地位如同囚犯,所有人都忘记了他们富庶生活的根本保障是什么,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民间谚语开始流传,文人引导百姓把和平归功于天子的圣明,皇帝也把保佑大宋太平的任务交给禅师道士,而不再关心军务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和宋朝差不多,北方的辽国在澶渊之盟之后也迅速腐化了起来,既然不需要武力就能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那没事打什么仗呀。宋朝纳贡的巨额岁币和各种物产,除了能够满足辽国皇室的开销外,还满足了他们赏赐下面各级部落首领的需求。慢慢的,下面的贵族也开始只争物资不求战功。每当生出来的人多了,物资不够时,只需要派遣使者把信送到宋朝皇帝的手中,南方的土豪朋友就会乖乖满足他们的要求。

逐渐辽国统治者在南院的生活时间越来越久,对北庭的政务愈发漫不经心。除了偶尔和其他部落会盟外,辽国皇室唯一关注的事情就是今年各地的贡品有多少,什么时候送到。底层的牧民也开始举家南迁,最好能在离宋朝边境城市不远处找一块耕地,以前那种风餐露宿的流浪生活,契丹人已经越来越看不上了。

宋朝的统治者以为这样就能解决所有外敌问题,但是那个时代,它的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让大家都能吃饱穿暖的地步,谁都向往温暖的地方,而弱势的民族就只能守着严寒。在全球进入小冰期,生存资源减少的背景下,总有人过得越来越差。逆境会激发战斗力,而这份战斗力已经不属于契丹人了,宋朝慷慨支出的肉,只会招来更贪婪的恶狼。

女真,另一只古老的游牧民族,他们世代生活在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之间,穴地而居,过着逐水草而迁移的原始渔猎生活。由于辽国的强大,女军人被迫臣服并向辽纳贡。辽国的统治者把女真的大部落聚拢起来,强迫他们迁往内地并将其控制,只留下几十个小部落继续在草原上养鹰放牧,繁衍生息。

每年,辽国都会派遣银牌天使向女真人索取牲畜,并强迫他们采集珍珠、人参等特产作为贡品。女真部落稍有不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契丹人南下过好日子去了,大片的森林和草原就留给了女真,他们开始在逆境中成长。

公元1114年,完颜阿骨打看到了契丹强大表象下的虚弱,这位年轻的领袖当机立断,杀了辽史,率领女真部落中最强大的一支起兵反辽,女真各部纷纷响应,拥完颜为帝,国号大金。

在初期的三场小规模战役中,辽军几乎一触即溃,消息传回辽国首都,朝野震动。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亲率契丹大军20万,御驾北征。但皇帝的决心根本无法改变军队积攒百年的问题,腐败丛生,战斗力衰退的辽军被不到2万金国骑兵大破而归。

宋的北方,比辽国更恐怖的敌人出现了,而此时宋朝皇帝对金军的情况一无所知。五年后,金国灭辽只是时间问题,宋朝皇帝却还在庆幸辽国的北方出现了一个可以帮宋分担军事压力的盟友。在会见金国特使后,宋朝不仅断掉了辽国的岁币,还与金军相约攻辽。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即使面对即将亡国,没有后方的辽军,宋军的战线还是没能向北推进一步。而辽国的灭亡也使得宋失去了北方的屏障。完颜阿骨打这位生来嗜血的狼王,看到了一头比辽国更肥美也更虚弱的羔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后周,什么,时代,柴荣,赵匡胤,檀渊,皇帝,宋朝,代价,和平,消息资讯,辽国,赵匡胤,皇帝,宋朝,宋军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后周,什么,时代,柴荣,赵匡胤,檀渊,皇帝,宋朝,代价,和平,消息资讯,辽国,赵匡胤,皇帝,宋朝,宋军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后周,什么,时代,柴荣,赵匡胤,檀渊,皇帝,宋朝,代价,和平,消息资讯,辽国,赵匡胤,皇帝,宋朝,宋军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