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太平公主的势力远远大于李隆基,唐玄宗是如何反败为胜的?差点改写唐朝历史

太平公主的势力远远大于李隆基,唐玄宗是如何反败为胜的?差点改写唐朝历史

唐朝经过“神龙之变”后,国内形势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武则天退位后不久就死了,继位的唐中宗李显软弱无能,没几年也被他深爱的韦皇后和爱女安乐公主联合给毒死了,“唐隆政变”中,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又被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给绞杀了,这样大唐王朝的政权落到李显的弟弟唐睿宗李旦手里,然而李旦比李显也强不了许多,也很怯弱,朝中大权被其皇妹太平公主及其三子李隆基所操纵,李隆基对于他这个强硬的姑姑也是无可奈何,开始他只是一个亲王,和太平公主根本不在一个层次,由于两人都很要强,又都有很强的权力欲望,所以私下关系并不好,大有一山难容二虎之势,幸好李隆基只是一个藩王,不会太危及到太平公主的地位,所以,太平公主对他是即防又压,倒也没有危及到他的性命。

然而由于能力所在,太平公主对她这个不简单的侄子也很不放心,在李隆基的成长过程中没少给他使绊子,尤其是李隆基在诛杀韦后过程中的表现让太平公主感到吃惊,这种担忧一直伴随着她,在李旦的长子李成器让出太子之位李隆基成为太子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彻底对立,为了压制李隆基,太平公主将自己的亲信窦怀贞、岑曦、崔湜相继推上宰相的位子,而将支持李隆基的韦安石、郭元振和张说从相位的位子上给赶了下去,太平公主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做武则天第二,最后在看到没啥希望后就想占有更大的权力。

既是在李隆基登基后,太平公主和太上皇李旦仍然不想放权,还将李隆基的坚定支持者刘幽求诬陷下狱,不久流放封州,随即将自己的亲信萧至忠提升为中书令,这样一来,朝中7位宰相之中有4位是太平公主的党羽,《大唐新语》上说的很清楚:“宰相有七,四出其门,玄宗孤立而无援。”不甘心成为太上皇的李旦也听从了太平公主的挑拨,“劝上(李旦)虽传位,又宜自重大政。”说白了就是建议李旦架空新皇帝李隆基,而太上皇李旦一方面传位给李隆基,另一方面又采纳了太平公主的意见,以太上皇的身份“自总大政”,他对李隆基说:“况朕授汝,岂忘国家!其军国大务及授三品以上,并重刑狱,当兼省之。”也就是说军国大务和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包括刑狱的事,还是取决于太上皇,唐玄宗李隆基虽然正式登基了,但是他的权力受到了太上皇李旦的极大的限制,并没有掌握核心的权力,这就给太平公主以可乘之机,让她得以继续活跃在政治舞台上。

唐玄宗李隆基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后来被逼无奈,他接受了右羽林将军张暐的建议,密谋诛杀太平公主的党羽,不料消息走漏,太平公主立即将此事报告给太上皇李旦,随后将右羽林将军张暐贬到岭南封州,同时派广州都督周利贞欲将刘幽求在狱中杀死,幸好有人营救,刘幽求才幸免于难,太平公主随后又收买了北门禁军将领常元楷和李慈,并决定在先天二年(713年)七月四日入宫拿下唐玄宗李隆基,实现她废立的目的,要不是此事被宰相魏知古提前侦到,报告给了李隆基,估计大唐的历史将会改写,既然和姑姑已经彻底翻脸,李隆基决定反击,提前一天动手。

先天二年(713年)七月三日,唐玄宗李隆基亲自和龙武将军王毛仲、高力士等亲信十多人带领羽林军三百多人,出武德殿,进入太极殿左边的虔化门,派人召来北门禁军将领常元楷和李慈,当场将二人斩杀,迅速稳住了北门禁军,然后又派人捉拿宰相萧至忠、岑曦等人,全部当场斩杀,听到风声的太平公主连忙逃入了山里寺中,不过三天之后她又回来了,这次唐玄宗毫不客气,当即下令赐死了太平公主,紧接着太平公主的其他党羽也悉数被杀,就在太平公主被杀的第二天,太上皇李旦怀着复杂的心情颁布了一道诏书:“自今以后,军国政刑一事以上,并取皇帝(玄宗)处分。”表明自己彻底退休,进入养老状态。

处于下风的李隆基是如何反败为胜、一招制敌的?要知道铲除太平公主的势力要远比诛灭韦后艰难的多,李隆基的亲信王琚曾对太平公主做过这样的总结:一方面她是“则天之女,凶狡无比”;另一方面,“朝之大臣,多为其用”;第三,“主上(睿宗)能忍其过。”就连北门禁军将领都被太平公主收买,可见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的实力存在着多大的区别,而李隆基之所以能最终取胜,无外乎有以下三种优势。

第一,改革派占据上风。李隆基所代表的是改革派,而太平公主代表的是守旧派,唐睿宗李旦登基后,重用了李隆基的支持者姚崇和宋璟等改革派人士,国家在这两个人的打理下颇具起色,李旦又根据两人的建议罢黜了唐中宗时期的“斜封官”(也就是非正式任命的官员,当时皇帝脑子一热随便加封的官职)数千人,这就得到多数人的支持,而太平公主代表的守旧派在这上就先失掉一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二:掌控羽林军。早在唐隆政变之前,李隆基就已经开始结交羽林军将领了,史书记载:“王(李隆基当时为临淄王)数引万骑帅长及豪俊,赐饮食金帛,得其欢心。”在被册立为太子之后,他就更加重视对羽林军的掌控了,“改万骑左右营为龙武军,与左右羽林为北门四军,以葛福顺等为将军以押之。”葛福顺是唐隆政变的骨干,也是李隆基的亲信,以他为将军,这样唐玄宗李隆基就牢牢控制了羽林禁军,尽管后来北门的禁军将领常元楷和李慈被太平公主收买,但总体的羽林军还是掌握在李隆基手里,此外,李隆基还牢牢掌握着改组后的龙武军,最后也是靠着龙武将军王毛仲轻松杀死了常元楷和李慈,迅速稳定了局势。

第三:及早得知消息,策略得当。身为李旦第三子的李隆基本来是没机会当上太子的,如果不是因为他在唐隆政变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建立了不世之功,他的大哥宋王李成器也不会感到压力山大,自知能力不及他,果断将自己的太子之位让给他,从而最终保全了自己,当然这也是太平公主一直看他不爽的原因,李隆基当上太子之后日子也不好过,《册府元龟》记载了李隆基成为太子之后的一段自我表白,他说:“臣以微功,非次见擢,偏守储贰,日夜兢惶。”显然这是他以退为进的小伎俩,想必太平公主也早看出来了,但从另一个方面也道出了他的心迹,太子确实不好当,另外,李隆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地位,也不得不拿出一些姿态来,和自己的兄弟们搞好关系,利用这种政治姿态就是想表明自己和兄弟之间毫无嫌隙,最终连嫡长子都支持自己,很能说明问题,另外更主要的一点就是及早得知了太平公主要对自己下手的消息,在她下手之前的头一天动手,打了太平公主一个措手不及,并果断将其党羽诛杀,逼其自尽,毕竟他是大唐皇帝,这样做也具有合法性。

大唐王朝在经历了武则天末年的政治混乱以及唐中宗、唐睿宗两代的暗弱无能之治后,国家迫切需要一位有志者出来稳定政局,反观太平公主所代表的守旧势力,虽然势力强大,但依附她的人大都是为了自身富贵、维护自己现有的地位和权力,并没有想着改进国家的政策和指导前进的方向,像宰相窦怀贞就曾是韦后的帮凶,早已臭名远扬,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才不得不投靠太平公主,而他们的存在,更大的是威胁着皇权统治,成为国家的不安定因素,从本质上来说,他们是违背人民意愿和历史发展趋势的,注定不会成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宰相,禁军将领,权力,李旦,李隆基,亲信,势力,唐朝,唐玄宗,太上皇,观点评论,李旦,李隆基,太平公主,羽林军,唐玄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宰相,禁军将领,权力,李旦,李隆基,亲信,势力,唐朝,唐玄宗,太上皇,观点评论,李旦,李隆基,太平公主,羽林军,唐玄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宰相,禁军将领,权力,李旦,李隆基,亲信,势力,唐朝,唐玄宗,太上皇,观点评论,李旦,李隆基,太平公主,羽林军,唐玄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