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被冠以谋反罪而被诛杀。胡惟庸谋反案是明初四大案之首,数万人被诛杀,牵连者达十余万人。
在朱元璋这个开国雄主面前,胡惟庸有胆子谋反吗?
胡惟庸的崛起离不开三个因素,首先就是自身的聪明才智,第二就是李善长的提携,第三就是朱元璋的纵容。为何会这么说呢?
在胡惟庸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暂露头角的时候,他就被李善长盯上了。胡惟庸处理政务的能力确实很强,再者胡惟庸和李善长是老乡。在元末明初那个混乱的日子,人们在外多靠乡党,乡党之间互帮互助,共渡难关。放到现在也是一样的道理,在外工作的时候,遇到老乡也是有一股亲近感。
胡惟庸虽说自身才华横溢,再加上李善长的提携,升迁速度是非常快的,但是他终究出头太晚,跟随朱元璋的时间太短。所以到了洪武三年,朱元璋大肆分封功臣的时候,各种爵位随便封,胡惟庸却是什么爵位也没捞到,得到了一个参知政事的职位,相当于宰相的副手。
随着李善长的年龄日益增大,再加上朱元璋的暗中授意。洪武四年,李善长就正式退休,回家享福。
朱元璋就任命汪广洋为右丞相,胡惟庸为左丞相。但是汪广洋此人随波逐流,再加上淮西党在朝中巨大的影响力,胡惟庸逐渐的把持朝政,独断专权。
其实,这些表象都是朱元璋暗中授意的,作为开国雄主,朱元璋早就想废除丞相制度,再加上朝中淮西党的影响力太大,盘根错节。朱元璋想要同时解决掉这两个问题,胡惟庸便是最好的人选。
胡惟庸把持朝政之后,再加上朱元璋的可以纵容,胡惟庸不由得飘飘然起来了,最终越来越放肆。被朱元璋找到机会扣上了谋反的大帽子。
为什么是谋反呢?因为谋反这个罪名株连者众,不仅可以达到朱元璋一举废除丞相制度的目的,还可以清除淮西党的势力,达到整顿朝堂的目的。
如果胡惟庸能够守住本心的话,或许朱元璋无从下手,能够躲过一劫,可惜胡惟庸被权利遮住了双眼,获得如此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