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长庆二年(822年),杜牧20岁时,博通经史,尤其专注于治乱与军事。杜牧23岁作出《阿房宫赋》。25岁时,杜牧又写下了长篇五言古诗《感怀诗》,表达他对藩镇问题的见解。此时的杜牧已经很有名气,作品流传。大和二年(828年),杜牧26岁,在朋友的推荐下进士及第,为同期考生第五名。按照惯例,新科进士要到曲江游玩。曲江是当时最热闹的场所,尤其在春天更是摩肩接踵。
江南夜
这时的杜牧春风得意、顾盼生辉。他们一行三五人来到曲江寺院,正巧碰见一位打坐的僧人,便攀谈起来。僧人问杜牧姓名,杜牧得意地报上大名,心想“天下谁人不识我”,以为僧人会大吃一惊。谁知僧人面色平静,木然不知,这让杜牧分外失落,很是惆怅,遂现场赋诗一首云:“家住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时芳。老僧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气味长。”同年,杜牧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被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和尚
大和二年十月,杜牧进士及第后八个月,杜牧就奔赴当时的洪州,即王勃写《滕王阁序》那个地方,开始了多年的幕府(幕府中的僚属称幕僚,幕僚同编入正规官制的官吏有明显的区别。其主要功能为:置备顾问、咨议谋划、参与决策、掌握机要、典属文书,乃至迎接宾客、经办庶务或代主巡行出使等,其中尤以参议决策和掌握机要为重)生涯。其时沈传师为江西观察使,辟召杜牧为江西团练巡官。沈家与杜家为世交,沈氏与杜牧的关系也颇为密切。唐朝时期,观察、节度或刺史的治所都有官妓。官妓是服务于各级地方官员的妓女。
秋水共长天一色
官妓是体制内的,虽然地位卑贱,生活却相当优裕,由国家财政供养。官员易地做官,不带家眷,生活起居便由官妓操持。后来,官妓渐渐地成为官场应酬会宴的主要角儿。没有官妓,就没有应酬和娱乐。一般来讲,官员履新是不许带官妓去的,因为官妓有籍,就像今天的户口,不易迁移,除非有人给官妓迁“户口”,落新籍。每当官僚们举办宴会,这些官妓便要前来歌舞助兴。杜牧抵达南昌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829年,年仅13岁的歌女张好好来到乐籍中。
古风女
有一次,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带着官员们来到滕王阁参加宴会,张好好奉命歌唱。众人都被张好好的歌声所吸引,沈传师笑逐颜开,送她天马锦、犀角梳。杜牧对张好好的歌声也是“赞誉有加”。从此之后,张好好成了江西观察使府官员中的红人,凡是春秋佳日有宴会,必有张好好娇小的身影,杜牧更是经常与张好好相会。后来,沈传师调任宣州观察使,张好好也是随身而行。再后来,沈传师的弟弟、曾任集贤校理的沈述师对张好好一见钟情,纳其为妾。就算这样,杜牧还是经常去沈述师家做客,并写诗赠送给张好好。对于官妓来讲,做官吏的小妾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杜牧和张好好
可是张好好命运多舛,做了两年小妾,爱夫沈述师病逝,而她又不能见容于沈氏家族,只得流落洛阳街头,成了当垆卖酒的商妇。大和八年,小杜在洛阳与张好好不期而遇。杜牧内心感慨,作五言长篇《张好好诗》,对张氏的才貌极尽赞誉,浓情之下有悲声。“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杜牧在序中谈到: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舞来乐藉中。后一岁,公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藉中。后二年,沈著作述师以双鬟纳之。又二岁,余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文君当垆
除了张好好,杜牧的风流还体现在为未曾谋面的佳人写诗。杜牧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唐浙西观察使治所)与群友畅聊时听说了杜秋娘的故事,便挥笔写了著名的《杜秋娘诗》。杜秋娘,润州人,出生于普通家庭,天生丽质,长到十五六岁的时候,越发漂亮,是十里八村公认的美人。住在润州的镇海节度使李锜听说后,便纳其为妾。杜秋娘虽说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但是她也学了点曲子,能唱《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花开堪折只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李锜非常喜欢这个曲子,也非常宠杜秋娘。但是,这种幸福生活并没有延续多长时间,唐宪宗元和初,李锜谋反,兵败被杀,杜秋娘等人被没入宫禁。由于杜秋娘长得漂亮,很快就被唐宪宗看上,成为唐宪宗的“宠妃”。就这样,杜秋娘过了几年较为安稳的生活,不过,随着唐宪宗驾崩,杜秋娘便只能去做皇子李凑(唐文宗弟弟)的傅姆。
杜秋娘
按理说,作为皇子的傅姆,生活也倒还无忧。但是,宫廷斗争无处不在。唐文宗任命宋申锡为宰相,准备除掉宦官王守澄及其门客郑注,但宋申锡用错人,竟然推荐首鼠两端的王璠,王瑶将事情泄露给王守澄等人。结果,对方诬告李凑想谋反。最终,李凑被贬为巢县公,杜秋娘则被遣还乡。被遣还乡后,杜秋娘的生活一落千丈,生活困苦,想要一匹素绢,都要向邻人借机子。公元833年,朝廷发布诏令,调沈传师进京,担任礼部侍郎,调江西观察史裴谊到宣州任职。接到任命后,裴谊带着自己的幕僚团队来到宣州,沈传师与其交接,工作交接完毕,沈传师便起身赶往京城,此次他没有带杜牧回京。
织布
至此,杜牧在沈传师身边做幕僚的生活结束了。沈传师一走,杜牧只能自己找出路。好在这个时候,牛僧孺给他发来邀请函,请他当推官。牛僧孺是大唐帝国晚期一位极为重要的政治人物,后来的牛李党争中牛派的首领人物。牛僧孺,进士出身,为人也较为正直,刚刚入朝为官就和李宗闵等人批评时政,惹怒当时的宰相李吉甫而得不到重用。后来,外调地方,担任淮南节度使。杜牧在江西、宣州两府任幕职期间,与牛僧孺有过往来。公元833年春,杜牧奉沈传师之命到扬州(江苏扬州)聘问淮南节度使牛僧孺,两人相互赏识,自此往来较为密切。杜牧还曾写诗寄给牛僧孺。所以,在沈传师离开宣州不久,杜牧就从宣州启程前往扬州,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扬州瘦西湖
在扬州,杜牧先是担任推官的职务,后来转为掌书记(节度掌书记,秩为从八品,为掌管一路军政、民政机关之机要秘书),这一年,他31岁。在唐代,掌书记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职位,节度使往往公务繁忙,无暇管理众多事务,“凡文辞之事,皆出书记,非阂辨通敏兼人之才莫宜居之”。牛僧孺任命杜牧为掌书记,可见牛僧孺对杜牧的赏识和重视。
在唐代,扬州是一个繁华的商业都市,商业繁盛,人口众多,饮食歌舞等娱乐也全国有名。杜牧是有贵族公子的习气,喜好声色歌舞,而扬州又是一个纸醉金迷的地方,所以,杜牧经常寻花问柳。白天公事办完之后,杜牧经常一离开办公室就去十里长街游玩。每次看到杜牧离开府衙,牛僧孺便无奈地摇了摇头,然后命令身边的人跟随他,组建了一支30人的便衣护卫队暗中保护杜牧,生怕杜牧在声色场所受欺负。对此,杜牧一点也没有察觉。
古风女
直到大和九年,朝廷调杜牧进京担任监察御史时,牛僧孺才在践行宴会上对他说:“你英雄豪迈,前途自然不可限量,但是我非常担心你的身体,在风花雪月方面你应该有所节制。”对于老上司的劝谏,杜牧一本正经地说:“大人,我平时很检点,您不必担心。”牛僧孺听后,笑而不答,而是让仆人将小书匣取来,当着杜牧的面打开,里面都是便衣护卫队的密报,上面写着:“某夜,杜书记过某家,无恙。”杜牧看后脸一下子红了起来,对牛僧孺表示感谢。(彭忠富/整理;参考文献《杜氏家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