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唐朝无飞机、无汽车、无高铁,唐朝人是如何游走世界?

唐朝无飞机、无汽车、无高铁,唐朝人是如何游走世界?

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穿越去古代的梦想,带着超越古人千年的智慧,拥有一个超级厉害的人生,火力全开,智慧碾压。原本想借穿越之机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将脚印踏遍曾经的每一寸土地,但日行千里的想法马上便被时代的局限扼杀。因为,在相对落后的古代,出行难度太大了。

古人的世界中,没有高铁、没有汽车,也没有飞机,人们难以实现日行千里的梦想。然而,唐人出差、自驾游、走亲访友、上朝上班,或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些需求不会改变,那么,他们出行有哪些交通工具呢?

高大上的交通工具

出门当然可以走路,但是交通工具不仅能提高出行效率,节省力气,还是身份的象征,这一点古今都是一样。唐人喜欢骑马,在他们看来,这是非常有面子的出行方式。从唐朝诗人为马赋诗的数量来看,就足以佐证唐人爱骑马出行。在《全唐诗》中,可搜索到的“马”字有五千八百余处,人们不吝笔墨描述对马的喜爱和骑马的感受。那时的唐人拥有一匹好马,如同现代人拥有一辆豪华轿车,他们对名马的喜爱不亚于现代人对劳斯莱斯汽车的痴迷。

唐诗就如同现代的自媒体一样,记载了当时的风俗民情,流传后世。比如,杜甫在诗歌中记载了自己从骑马到骑驴的人生境况。年轻时的杜甫,官宦家庭有经济实力,出行首选骑马。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杜甫写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裘马,是轻裘肥马,用于形容生活富足。少年裘马,悠然自得,是有经济实力、有身份的人才可能具备的生活方式。安史之乱后,落魄的杜甫出行被迫选择骑驴,“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平明跨驴出,不知适谁门”,人生际遇从交通工具中即可见一斑。个中滋味,古今相通。

在唐朝,马深受唐人喜爱,有身份、有实力的人喜欢骑马,包括武官、文官和女子。问题来了,唐人为何爱骑马呢?尚武和胡风入中原是唐人以马为交通工具的主要原因。唐朝王室本就源于尚武的鲜卑人血统,遂形成唐初尚武轻文的风气。那时的唐人希望投身军队,报效国家,换取功名。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随着民族融合而杂居生活,这些都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唐人的日常生活方式。

但是,养马成本太高了。唐朝养一匹马需要的物资,是养活一个成人物资的数倍。公务员公家的配马,由国家给养活;个人骑马,只能自费了。

朝廷非常重视养马,官府是养马和使用马匹的主力,主要供给军队、官府驿站、门阀世族、皇室和官员。据唐朝政治家、文学家张说在《大唐开元十三年陇右监牧颂德碑》记载:唐建国后约四十年时间,马匹从三千匹增至七十万六千匹。换句话说,唐朝的马匹数量在四十年间出现二百三十多倍的高速增长。

这些马匹中,最受欢迎的是突厥马。骑突厥马基本上是门阀士族、皇室宗亲的专利。突厥马高大、漂亮、冲刺速度快、耐力好,属于神骏,不是人人都能拥有的。但是,突厥马有容易生病的缺点。

唐朝官员和平民百姓鲜有骑突厥马的,但大部分相对有钱、级别高一点的官员可以拥有普通的优质大马。那些没有油水的小官,实在养不起优质大马,可以骑“劣马”。如骑劣马的条件都没有的话,这些官员便只能步行或骑驴上班了。

当然,不是有经济条件的就能使用相应的交通工具。唐朝对交通工具的使用有一些限制。民众、市井小贩、犯罪被流放的人、奴婢等是禁止骑马的。阶级等级和经济实力都促使唐朝底层人民使用其他交通工具。

底层人民的交通工具

普通民众消费不起突厥马,养不起优质大马,也用不起“劣马”,只能选择驴、骡这样的畜力。那时的驴、骡有一个交通专用名词,叫作“劣乘”。“劣乘”,名字不好听,使用起来也丢面子,但胜在价格便宜,是唐平民百姓除走路外的主要出行方式。

驴、骡作为畜力,有两种使用方式:一是唐人自己家养驴或骡子,以备出行使用;二是使用“共享驴”租赁服务,类似现代人的共享单车服务。圆仁的《入唐示法巡礼行记》记载,山东地区“共享驴”的价格每二十里五十文钱。杜佑的《通典》对此也有记载:“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在唐朝的交通要道上,一些店肆有驴赁客乘。这些记载一是反映当时交通之盛况,二是说明唐人“共享驴”业务具备一定的市场空间,深受欢迎。

下层平民百姓使用驴作为交通工具,个别文人雅士因爱好或生活落魄,也有可能选择骑驴。李白在《赠闾丘宿松》中就有提到驴的诗句:“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平。剖竹十日间,一朝风化清。”意思是说,阮籍被提拔为东平太守,是乘着驴上任的。他当了太守有十天,将衙门的旧习气整肃一清。

丝绸之路上的运输工具

唐朝的包容气象吸引了周边国家的人。唐朝与周边国家互通频繁,从以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上的行人可见一斑,而骆驼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运输工具。据《朝野佥载》,魏晋南北朝时期已有骑骆驼的记载:“后魏孝文帝定四姓,陇西李氏大姓,恐不入,星夜乘鸣驼,倍程至洛。”意思是说,骑着戴铃铛的骆驼,昼夜兼程赶往洛阳(魏都)。到了唐朝,骆驼作为长途运输工具,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与西域和唐朝之间的密切交往有关,并且骆驼来源于西域,数量多,可供选择。二是与骆驼本身属性相关。骆驼能在荒漠中找到水源,本身又具备坚韧不拔的特性,还能帮助迷路的人找到归途。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其他交通工具

白居易在《卖炭翁》中记述:“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牛车在唐朝民众生活中承担了比较重要的运输工作,但是不同阶层使用目的不一样。底层人民为了生计使用牛车,如卖炭翁;而门阀贵族使用牛车的作用是出行、游玩。

由于汉末战乱不断,马匹大量减少,于是牛车的使用在魏晋南北朝进入黄金期,至东晋十六国,逐渐被上层统治者接受并普及。到八世纪中叶的盛唐前后,牛车这种交通工具逐渐消失。考古学家发现,唐天宝年间,出土的墓葬中多有牛车陪葬品,而随后唐朝墓葬几乎找不到,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后世猜测,主要是唐人喜欢骑马,而原来的牛车成为劳动生产工具和部分妇女的交通工具。如此一来,牛车使用量少于前朝,退出了人们的视野,用牛车陪葬的现象也就不多见了。

除了牛车,还有肩舆、车舆等出行工具供唐人使用。肩舆是后世轿子的前身,最初只有一些老弱病残大臣才有资格使用肩舆,后发展到上至大臣家庭,下到百姓均可以乘坐,但主要的使用群体是妇女。朝廷规定,商人和庶民的妻女不得乘坐肩舆。此外,官员也不可以随便乘坐肩舆。唐末允许官员在生病时可以乘坐肩舆,但是须自己出钱雇佣抬轿子的人。白居易《东归》诗中写到:“翩翩平肩舁,中有醉老夫。”这里的肩舁指的就是肩舆,是指用人力抬扛的代步工具,有二长竿,中设软椅以坐人。而关于李叔明使用肩舆的记载有:“后朝京师,以病足,赐锦辇,令宦士肩舁以见。”总体来说,唐朝礼法中对肩舆的规定和限制,主要与等级观念有关。

除肩舆等出行工具,唐人日常生活和朝廷仪仗中会使用车舆这种交通工具。具体来说,车舆即车轿,多有马车、驴车、骆驼车、牛车等交通工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唐人,经济,生活,杜甫,汽车,实力,唐朝,方式,突厥,飞机,测评盘点,交通工具,唐人,杜甫,牛车,唐朝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唐人,经济,生活,杜甫,汽车,实力,唐朝,方式,突厥,飞机,测评盘点,交通工具,唐人,杜甫,牛车,唐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唐人,经济,生活,杜甫,汽车,实力,唐朝,方式,突厥,飞机,测评盘点,交通工具,唐人,杜甫,牛车,唐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