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洛阳桥可能很多人对其历史不太了解,但这座桥与河北赵州桥、北京卢沟桥、广东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它是北宋年间泉州太守莆田人蔡襄主持修建。它横跨泉州与惠安分界的洛阳江出海口之上,是当年广东、福建通往京城的必经之路,当时每天在这座桥上经过的人络绎不绝。宋朝建造的中国首座跨海大桥,用一海鲜加固桥梁,屹立千年不倒!
听到“洛阳桥”这个名字,可能大家会很奇怪,泉州在福建省,怎么那里会有一个洛阳桥?中国历史上有几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第一次就是西晋时期的五胡乱华,中原人大量往南迁。其中就有一部分来到了今天的泉州这一块,当时的泉州还是蛮荒之地。这群中原人发现,不管山形水势,都非常像自己的故都洛阳,所以他们就给这里起了个名字——洛阳,流经这里的那条大河,也有了新的名字——洛阳江。
它与其他三座桥不同,并不是建在河上,而是横跨泉州洛阳江的入海口。至今洛阳桥能屹立千年不倒,因为古人们利用了一种有趣的海洋生物:牡蛎。为了巩固桥基,聪明的宋朝人在桥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额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创造了世界先例。
为了保证一方百姓安宁,在那种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近千年前的中国桥梁工程师们首创了一种直到近代才被人们所认识的新型桥基——“筏形基础”就是用船载着石头,然后沿着桥梁中线抛大量的石块,在江底形成一条矮石堤,再到堤上建桥墩,这样的桥墩两头尖尖,可以分水势,起到了减轻浪涛对桥墩形式的冲击。而在基石上养殖牡蛎,使之胶结成牢固的中流砥柱,起到了巩固基石的作用。
洛阳桥的桥面是由很多个大石块铺成的,每个都几十吨重,有了这些神奇,洛阳桥才会被称为天下第一桥。靠人力肯定不可能搬上去,也没起重机,那是怎么搞的呢?古人很聪明,用水的浮力。因为它是跨海大桥,所以它的建造难度要远大于另外三座古桥。人们先把石块用木排托好,放到要铺的地方,奇葩的筏型基础和牡蛎固桥法,也是洛阳桥的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