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从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承自东晋,有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四朝,均以建康(现江苏南京)为都,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承自十六国,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跟北周五朝,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北周灭北齐。
南朝是继东晋之后,由汉族建立起来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发展和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执政者的努力,还出现了元嘉之治、永明之治等,令国力得以强盛。
因为战略运用的错误以及北朝的兴起,逐渐形成了北强南弱的局势,南朝的疆域逐渐南移。到了南朝梁的时候为梁武帝改善,加上北魏六镇之乱,令南朝的国力逐渐追上北朝。不过在梁武帝晚年之时,过度崇信佛教,国家承平日久,民众不习战事。侯景发动了侯景之乱以后,梁武帝死于台城,部分萧氏皇族为争夺皇位而各自为战,致使南朝的实力大大减弱且四分五裂,最终由南朝陈的陈文帝将南朝完全统一。不过这时的南朝,国力已经衰弱,唯有依长江抵御北朝。
北朝承继五胡十六国,其皇室大多都是鲜卑族。而鲜卑皇室也慢慢地受汉文化的熏陶,其中以北魏孝文帝的汉化运动最盛。因为受北部柔然的牵制,北魏难以用全力攻打南朝,直到较亲北魏的突厥取代了柔然以后才较安定。在北魏后期,政治逐渐败坏。六镇民变发生后,北魏国力大衰,是北魏走向末路的一个重要转折。
后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北齐的核心主要是六镇流民跟关东世族,其军力比较强盛。因为源头六镇流民偏向鲜卑化,以及统治者是鲜卑化汉人,使得北齐主要是提倡鲜卑文化。北周的立国的时候,鲜卑军不比北齐多,政治地位上也比不上北齐跟南朝梁,迫于现实军事跟政治压力,实行关中本位政策,融合鲜卑及汉人,尽量消除胡汉隔阂。
最后北周形成团结的贵族关陇集团,得以攻灭因政治混乱而衰退的北齐,而汉族也逐渐成为北周军队的主力,逐渐占据统治地位及主体,取代鲜卑贵族,也给后来的杨坚建隋奠定了基础。北周武帝去世以后,刘昉、郑译矫诏以杨坚总知中外兵马事,入朝辅政。
大定元年(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丞相杨坚,北周覆亡,隋朝建立,隋文帝杨坚定国号为“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杨广率领大军攻入南陈国都建康(今南京),南陈灭亡,隋朝统一全国。南朝陈政权的灭亡标志着南北朝时代正式退出历史的舞台,也标志着自西晋灭亡后长达273年的分裂局势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