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王朝,这其中绝大多数的王朝都是采用父死子继的制度,但是有一个王朝却和其他王朝大不相同,这就是商朝,商朝的主要继承制度是兄终弟及制,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历朝历代君主这个集体绝大多数都不长寿,虽然其中长寿的大有人在,但是中国400多位皇帝的平均寿命还不到40岁,娃娃皇帝(我认为15岁以下就可以称为娃娃皇帝)那更是每朝每代都有。
因为夏朝是采用父死子继的制度,结果后来被商汤给灭掉了,然后商汤认为父死子继制度不好,万一前代君主早夭,那么就很容易产生娃娃君主,影响君位继承。
反而如果是兄终弟及制,那么,君主的弟弟一般就会比君主的儿子要年长,可以保证每一代的君主都是年富力强,保证君权传承的稳定。
不可否认,兄终弟及制对比父死子继制确实可以解决娃娃君主的问题,但是它带来的弊端却远大于它的优势。
父亲传位给儿子,这没问题,哥哥传位给弟弟,这也没问题。可是到了下一代,那么到底应该传位给哥哥的儿子还是传给弟弟的儿子呢?要知道,他们可都是君主的儿子,拥有同样的身份,也就是说都有继承权,这样就会造成巨大的麻烦。
所以商朝除了前面好点儿,之后几乎每一次君位传承,都要爆发惨烈的争夺战。所以商朝的君主才会那么喜欢迁都,就是为了摆脱宗室的影响,包括商朝著名的盘庚迁殷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所以商朝到后来,也已经确定了父死子继的制度,也就是基本废除了兄终弟及的制度,商朝从康丁(或名庚丁)开始,之后的武乙、文丁、帝乙、帝辛都是父死子继,结果商朝还是爆发了宗室内斗,最终的结果就是微子去周,直接背叛了自己的国家,要知道他可是帝乙的儿子啊!
正是由于商朝所造成的惨烈教训,所以周朝建立以后就确立了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严格的宗法制,这样选出的继承人不是最优秀的,但最起码王权的传承总算是稳定了。
之后的朝代基本上都学习周朝,无非就是立嫡还是立长的问题,当然皇帝要是对继承人实在不满意,也可以废太子。
反倒是草原上则基本学习了商朝的制度,因为草原是游牧文明,所以必须保证每一代的首领都是年富力强的,不然部落就很有可能被人吞并,这是和中原农耕文明完全不同的两种状况。
总的来说,商朝的兄终弟及制度,就是商汤的一次大胆尝试,因为夏朝实行父死子继制度结果被他灭了,所以他就改变了继承制度,但是很明显商汤的改革是失败的,兄终弟及制度的优点无法弥补其巨大的缺陷,所以后代王朝几乎没有人在用这个制度,但这也不能说商汤做的不对,毕竟他也只是在摸着石头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