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以《大明王朝1566》为例,浅析商人在明朝的尴尬处境

以《大明王朝1566》为例,浅析商人在明朝的尴尬处境

《大明王朝1566》目前依旧是我国评分最高,最为扣动人心的影视剧之一,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这部剧前半部分有一个角色十分经典,虽然早早领了盒饭,但却令观众印象深刻,那就是由赵立新老师所饰演的浙江首富沈一石!

沈一石在剧里,将其设定为一个富甲一方,但却又利用自己的财富,疯狂上下打点,行贿敛财的反面角色!然而当看到最后,该角色的形象大为转变,他根本不像一个传统的反面角色,更像是一个被卷入历史洪流的悲情角色!

作为浙江首富,沈一石长得那叫一个眉清目秀,且谈吐不凡,他在生意场和官场上的漩涡中,摸爬滚打、左右逢源地练就了一身本领,无论面对官场、商场还是情场都能够应对自如,游刃有余,如此风光,着实令人称羡!

然而这些风光都只是表面而已,但他的背后却被各种势力裹胁,以至于身不由己,最终连自己的命都没能保住!剧中的沈一石是依靠制造局发家,得到了朝廷的庇护,因而可以顺风顺水地获得巨额利润,但于此同时也不得不向朝廷里里外外的官员进行巨额打点,如此一增一减,可供沈一石自由支配的财产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多!

这也就是说他沈一石,已经完全成为了朝廷敛财的一个工具,如果他有能力持续为朝廷敛来财富,倘若他做不到了,就很容易被当做一颗棋子给丢掉!

《大明王朝1566》开篇第一集就已经向观众点明了国库亏空,而为支援抗倭大业又需要朝廷给予大量的钱粮支持。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朝廷内部一般大臣商量来商量去的结果就是改稻为桑!拼命地生产丝绸,拿去外国卖,赚取高额的利润!

但改稻为桑损害的是贫困农民的利益,因为在这一过程中,一定会有官员设法逼迫农民贱卖土地。可农民一旦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就容易变成流民,进行激起民变!这是谁都不想要见到的局面

剧中的改稻为桑就遭受到了巨大的阻力,而推行不下去。可如果不改稻为桑的话,朝廷就没有足够的钱去支援抗倭大业。如此,负责改稻为桑的人也自然吃不了兜着走!

为此,矛头就指向了全程虽然有参与,但却插不了嘴的富商沈一石,意图拿他去为自己顶罪,通过抄他的家来弥补国库的亏空。

毕竟自古以来,朝廷如果缺钱了,要么去搜刮民脂民膏,要么就是劫掠商人。现在改稻为桑推行不了,也就是劫不了民,那就只能去劫他沈一石,这样一个在外人看来家产万贯的大商人!

沈一石就清楚地洞悉到这一切,并自知无法抗拒,所以选择自焚而死,并且在遗书中,字字珠玑地写道:

“我大明拥有四海,倘使朝廷节用以爱人,使民以时,各级官员清廉自守,开丝绸、瓷器、茶叶通商之路,仅此三项即可富甲天下,何至于今日之国库亏空!上下挥霍无度,便掠之于民;民变在即,便掠之于商。沈某今日之结局皆意料中事。然以沈某数十年倍受盘剥所剩之家财果能填补国库之亏空否?”

这段话的意思已经再清楚不过了,大明王朝之所以会出现国库亏空,其根源在于上下挥霍无度,追究其根源还是在于皇帝本人的不作为!

结果就是沈一石的家抄了,但却搜刮不了多少银两,因为他平时都把赚取银两都拿去上下打点了,也就是都被官员给拿走了,根本就没有多少余财可供抄家!所以国库亏空的问题依旧解决不了!

沈一石的悲剧性是由于当时商人社会地位过低,和资本主义萌发相矛盾而导致!我们都知道,在封建社会里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永远是最低的,比如:在洪武十四年,大明法律规定:农衣绸、纱、绡、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商人所赚取到的财富,同他们所得到的社会地位是严重不对等的,他们看似赚取了众多的金钱,出入于各种高端的上层社会,但却处处遭受鄙夷,一旦出了什么事情,也会是率先被卖掉的那一个!

所以剧中的胡宗宪都不禁表示:“逼他们(商人),总比逼百姓造反好!”

连沈一石这样排得上号的大商人都如此处境的话,其他的小商人也过的,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光鲜亮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角色,明朝,朝廷,浅析,沈一石,财富,剧中,国库,大明,王朝,消息资讯,沈某,朝廷,沈一石,国库,商人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角色,明朝,朝廷,浅析,沈一石,财富,剧中,国库,大明,王朝,消息资讯,沈某,朝廷,沈一石,国库,商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角色,明朝,朝廷,浅析,沈一石,财富,剧中,国库,大明,王朝,消息资讯,沈某,朝廷,沈一石,国库,商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