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现代社会坚持读完《资治通鉴》的人有多少?以及有什么感受?

现代社会坚持读完《资治通鉴》的人有多少?以及有什么感受?

司马光是北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编纂的《资治通鉴》是继司马迁的《史记》之后,又一部非常有名的史学著作。中国古代的文人辈出,文学名著像沙海一样多,这样的文人辈出,佳作不断诞生的时代。

我读《资治通鉴》有什么感受?

这是很早之前我朋友来拜访我是看我在抱着《通鉴》品读时开的玩笑。

虽是玩笑之语却又折射出一个残酷的社会现实,读历史书有什么用?

我与历史的结缘之路

小学时初读《历史百科丛书》以启蒙,但也只是图个乐趣而已,中学时代网罗各色的历史书。

有如《资治通鉴》、《三国志》、《史记》等此类纪实类的史书,也有《商鞅变法法理研究》、《东晋门阀政治》等学术类的专著。

我读过的书

前四史凌烈俊俏的笔锋,令我能通其大意。

晋书所记神怪之事,令我读之大笑,魏书所载荒淫之乱,令我读之愤慨。

宋史又过于啰唆,但纷繁复杂之中又有着宋时的烟火气。

但是最令我喜欢的还是《资治通鉴》。

所以我可以毫不费力地知道哪些英雄人物,当他们作为对手时究竟是如何着子。

当我读完《通鉴》时就感觉自己身上的历史脉络全被梳理了一遍。

身上有关于历史的部分,终归被串联起来,这件事导致那件事,而那件事又引起了这件事,如此互为因果,才有了我们。

而有了阅读《通鉴》的基础,在读到其他历史时就不容易被某一朝代或者人物被绕进去,进而迷失自己。

看吧,读到宋亡之时不会心痛,读到明亡之时不会惋惜,因为我知道这都是历史的必然。

读历史培养大局观

读史也是在培养一种大局观,而一个宏观的世界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年少之时,时常为了情爱而叫苦不迭、生不如死。

但是当我读历史发现那些王侯将相更多的只是在历史的角落留下个姓名而已。

就拿雄才伟略的汉武大帝来说,《通鉴》留给他的笔墨无非也就是四十多页。

而霍去病呢?从出道巅峰到突然暴死不过区区几页纸。

自从知道读史时,历史上无数人的生死就在我的指尖滑动,往前翻一页,他们还活着,往后翻一页他们也就死了,人世无常、唏嘘感叹,我就不再悲伤。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话是对肉食者们所说的,而我们普通人呢?

千万劳苦大众就如同那四十万被秦军坑杀赵卒,历史不会留下姓名,留下的只是数字。

但高兴的是在《通鉴》中除了王侯将相之外,还有闪烁着无数小人物的人性光辉。

即使他们卑微得连姓名都没有留下,但也就是他们连同你我,共同筑就了一个大大的“人”字。

看到了《通鉴》中的太多不由己身、也看到了人性中的狡诈险恶。

你会不由感概,对于历史的演变来说,自己的这点挫折又算个什么。

不追求有用,要为通透

你问我,读这些有没有用,我会告诉你对于求职加薪确实无用,但是“不为无益之事,安能悦有涯之生”。

但是现代人浮躁,总想着赚大钱,读书也是读一些《xx成功秘籍》之类的书,而不舍得些时间读一读历史书。

不过也对,对于现代人来说学好了金融可以去华尔街,学好了医术可以救人,学好了法律可以当法官。

可是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学好了历史可以去干什么,仿佛就只有当老师这一条出路。

读完《通鉴》时,沉默良久。

我突然发现所谓的以史为鉴,根本不存在。

就如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最后抒发感概时说到:所有的错误,不管你读了多少史,你该犯的错一样不会少。

为什么?因为人性。

同时在读史时,我们也应该假设自己就是所读事件的主人公,问问自己在没有开天眼的情况下自己会怎么选,抛去善恶,抛去对错。

要明白很多历史人物的选择其实都是被历史进程所裹挟的迫不得已。

亡国之君不一定全是混蛋,忠臣也不一定孝子,奸佞也不见的就是彻底坏人,我们要辩证地看。

《资治通鉴》又是权谋教课书

司马温公笔致朴素,言之有物,在《通鉴》的编纂上删其冗余,留其精要。

简洁、清晰、准确,但又十分精彩。

但也正是因为足够精彩,而我们的历史又背负着足够多的苦难。

纵观《通鉴》全书,每当太平盛世之时,总会以天下大治,海内宴平而轻轻掠过,每逢乱世写起刀光剑影,阴谋阳谋,钩心斗角之时又是大费笔墨、颇占篇章。

有人说读史就是想看高人下棋,看着那些顶尖人才的博弈,看着他们每一处着子在历史上留下的或多或少的印记

然后顺着这些残缺的记记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棋谱的残局,这样我们也就能下棋。

但是我们熟读历史最重要的就是心中有数,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光是有文字记载的年代就接近三千年。

蓝星上什么样的阳谋阴谋没有在我们历史中发生过?

推恩令?二桃杀三士?又或是金刀记?贸易战?中国的历史上有着数不胜数的阳谋阴谋。

在某地暴徒作乱之时,我曾问过我高中的历史老师,我问:为什么国家还不干预?

他反问我:奚齐死后,重耳为什么不立即回国?

我瞬间懂了原来是民怨还不够。

眼看江河万古,眼看萧萧落木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似乎又是在田径场上赛跑,每当你觉得领先了对手好几圈,不过又是循环、又是重蹈覆辙而已。

同理,历史千年事就是一个大循环,没几个人记得前车之间,无数人在重蹈覆辙。

人生的兴衰荣辱一望可尽,个体的喜怒哀乐谁其知之。

阮籍猖狂,实属可笑,嵇康绝琴,殊为可悲。

谢安执棋,虎狼压境不变着子。刘裕北伐,气吞如虎错失长安。

想象征西将军曹候赤壁之时横槊赋诗,恒大司马老泪纵横中抚摸着垂柳。

祖狄于大江中敲着船楫豪迈宣誓,宗泽在病榻之中大呼渡河渡河。

夫复何言。

东晋寄居一隅如何,盛唐万国来邦怎样,眼看江河万古,眼看萧萧落木。

英雄才俊总是凋零如斯,人间事却在史笔中永恒不灭。

既然我们始终在重蹈覆辙,那学历史岂不是很悲哀?并不是。

其实学历史也就是学如何做人、识人、用人及明理。

恰巧做人、识人、用人、明理这些又是现代社会中最被忽视的技能。

就拿《通鉴》开篇的第一个事件来说,要是你遇到了一个长得帅,有才情,身高180,谈吐优雅,文辞犀利的人,你会想到这一定是一个完美的人对不对。

但是《通鉴》的智慧告诉我们,并不全是。

上述的条件在智瑶身上完美呈现,但是如此完美的他却还有着一个缺点就是不仁。

而这个不仁也为智氏家族的覆灭埋下了火药桶。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五条是古代知识分子所尊奉的信条。但对于现在来说都不如一技傍身重要。

浮躁之心盛行,消费主义正在充斥人们的大脑,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年代凡事都要问个作用。

我有时也在想,为什么凡事都要有用才去做呢?没用可不可以去做?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

带着这个疑问,当我再次读到崔杼弑君时恍然大悟,原来有些事不一定要有用,只要觉得它是对的去做就行。

不然你问那些为记录崔杼弑君事件而死的史官们,他们为什么明知是死也要记录崔杼弑君这件事?他们值得吗?

只要他们觉得对,那么就值得!

为天子执棋,为己身谋命

读史可以知兴替,历史对于那些站在权力顶端的贵族阶级来说就是一个不断更迭的游戏版本日志。

而每一个版本就是一个王朝,每一次的版本更迭就是王朝的兴替。

而尽管游戏版本不断更新,但是他的基础玩法却没有大的变动。

只要从历代的版本中窥探一些技巧那么游戏通关也不是什么难事。

有些人觉得历史是天子游戏,和普通人不沾边,这只不过是他们知识面窄,所接触的人、物、事都太过局限罢了。

普通人熟读历史,同样可以参悟那些谋士们是如何以将兵运筹之才给天子执棋。

把棋谱悟得一知半解如杨修,把棋谱悟得通透又如范蠡。

于是我们知道,学历史既是进身富贵之道,也是退身活命之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因为,资治通鉴,什么,姓名,时代,社会,人性,人物,历史,司马,八卦爆料,资治通鉴,崔杼,历史,读史,通鉴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资治通鉴,什么,姓名,时代,社会,人性,人物,历史,司马,八卦爆料,资治通鉴,崔杼,历史,读史,通鉴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资治通鉴,什么,姓名,时代,社会,人性,人物,历史,司马,八卦爆料,资治通鉴,崔杼,历史,读史,通鉴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