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朱高炽辛苦做20年太子无事,登基9个月便驾崩,朱瞻基与此有关?

朱高炽辛苦做20年太子无事,登基9个月便驾崩,朱瞻基与此有关?

明仁宗朱高炽,担得起这个“仁”字,可惜的是,他在位时间不长,仅有九月,又因史料中对朱高炽的死因记载语焉不详,让后人不禁对朱高炽这位九月之君的死,充满遐想。

朱高炽早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就已经被朱棣立为世子,但是这并不能代表朱棣对他认可,只是碍于朱高炽的身份,不得已而为之。

朱元璋曾留下祖训,“立嗣以嫡不以长 , 立嫡以长不以贤”,朱棣自然也只能遵守,但是朱元璋死后,朱棣起兵之后,朱元璋的话威慑力就降低很多,在靖难之役中,朱棣对自己非常喜爱的儿子朱高煦曾说过,?“勉之,世子多疾”。

反观朱高炽,因为体态肥胖,不仅无法骑马射箭,甚至行动起来也要随时有两个内侍搀扶才行,自然无法像朱高煦一样与朱棣南征北战,只能镇守在后方大本营。

朱棣成功登基以后,朱高炽虽然被封为太子,但是却并不稳固,因为朱高煦一直觊觎太子之位,并且仗着朱棣的宠爱,屡屡拒绝前往封地,不仅多次陷害太子及太子党,而且曾私自招兵买马,准备谋反。

不止是朱高煦,朱高燧也因曾谋反未遂,当时的情况,让人不禁联想起唐初李渊、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的情景,而朱高煦也不掩饰,经常自比做李世民,对于太子之位的贪恋之心,昭然若揭。

比如在永乐十二年,朱棣北征还朝时,当时身为皇太子的朱高炽正在南京监国,按照惯例,派遣大 臣金忠前去迎驾,但是金忠却在七月二十八日才谒见皇帝,造成皇太子失职,朱棣对此事很愤怒,对朱高炽的惩罚也很重,直接将太子身边的辅导官杨士奇、杨溥等人下狱。

此举乃是对太子一党重大打击,如果太子朱高炽失去杨士奇、杨溥等人,无异于断了太子朱高炽的左膀右臂,甚至是“大脑”。

从这一点来看,朱高炽的一生,做世子时期,他因为肥胖而身体不适,甚至行动都要有两个人搀扶,从这样的情况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身体并非健康。

朱高炽成为太子之后,又经常面对失去太子之位的危机,每一个人,都会因此感到焦虑,在他二十年的太子生涯中,监国是他的分内工作,虽然朱棣直到晚年才将核心权力下放给他,但是一些日常的繁重工作,他在二十年中依然无法避免。

朱高炽的身体状况和积劳成疾,很可能是导致他最终驾崩的一个重要原因,毕竟他的一生处境,都太难了,压抑半生,却壮志未酬。

“劳病致死说”的可信度,在笔者看来感觉很高,而且在他之后,朱家的人便很少有长寿之人了,似乎有某种遗传病,却没有相关的史料可以佐证了。

朱瞻基谋害说

在朱高炽死因的诸多说法当中,如“中毒”、“金丹”、“朱高煦陷害”、“纵欲”等等,最值得一提的还是“朱瞻基谋害说”。

这种说法看似是一种“阴谋论”,但是之所以这种说法在后世能够盛传,主要原因是朱瞻基确实有嫌疑,当然了,这种说法也并非一种定论,在这里笔者仅为大家做一个分析。

但是朱棣毕竟是一个有本事的君主,他虽然有个人的喜好,但是也会考虑如何做才能对国家更有利,不仅上有古人训示,下有朱元璋的祖训,废长立幼,始终是祸国取乱之道,即便是朱棣,也不禁有所犹豫。

朱棣最终立朱高炽为太子,其中一个原因是文臣们以封建礼法和祖训相逼,因为靖难之役期间,朱高炽镇守大本营,与文官打交道更多,所以能得到他们的支持。

但是朱棣造反都敢的人,谁敢保证那些封建礼法和祖训就一定能左右他的决定?恐怕没人敢确定。因此,令朱棣下定决心立朱高炽为太子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个,那便是他的那位“好圣孙”朱瞻基。

朱棣不喜欢朱高炽,但是朱棣却极其喜爱他的这位孙子朱瞻基,因为朱瞻基不仅不像朱高炽那样肥胖,而且精于骑射,与朱棣年轻的时候很像。

所以,在朱棣犹豫不决的时候,他问大学士解缙的意见,解缙说了很多,都没能说服朱棣,解缙情急之下,跪地高喊:“好圣孙”,朱棣才下定决心。

但是朱棣死后,朱高炽继位,朱瞻基虽然还是朱棣唯一的皇太孙,但却不是朱高炽唯一的儿子。

朱高炽虽然身体不佳,却并非耽误他生育,单单是儿子便有十人之多,而且有3人都是嫡出,虽然朱瞻基当年对朱高炽登基有助力之功,但此一时彼一时,朱瞻基在此时有危机感,其实也是人之常情。

朱高炽登基以后,准备迁都南京,朱高炽命朱瞻基南行祭陵,只不过朱瞻基并不愿意离开北京,在京城足足逗留41天,才不得已离开北京,去往南京。

朱瞻基为何不愿意离开北京?因为一旦离开以后,他也就离开了当时的权力中心,出走容易,回京却千难万难,除非有两种情况发生,朱高炽主动将其召回,或者朱高炽驾崩,他回去继位。

朱瞻基返回京城的时候,不无得意的说道:“天下神器非智力所能得,况祖宗有成命,孰敢萌邪心!”

而给他送诏书的人正是守在朱高炽身边的宦官海涛,此人真实的身份是朱瞻基的心腹亲信。

还有一点很重要,在朱高炽驾崩时,朱高煦因为地处乐安,得到朱高炽驾崩的消息后,立刻便着手埋伏朱瞻基,因为他算准朱瞻基从南京到北京的时间,一定要比他晚,但是他最终却没能伏击成功。

未几,仁宗崩,宣宗自南京奔丧。高煦谋伏兵邀于路,仓卒不果。——《明史》

这里有一个疑点,那就是朱瞻基是如何逃过朱高煦埋伏,提前抵达京城继位?在古代通讯不发达的情况下,距离远近几乎决定了信息传达的快慢,朱瞻基能够提前抵达京城的原因,除非他早就知道朱高炽会在什么时间驾崩!

这一点在史料中也蛛丝马迹可以寻找,比如朱瞻基还在南京城,未得到朱高炽驾崩消息时,南京城中就已经传出“仁宗上宾”的传言来,若不是预先有准备,又怎会出现如此“预判”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因为,朱高炽,登基,朱瞻基,世子,朱元璋,朱高煦,身体,太子,朱棣,观点评论,朱高炽,朱瞻基,朱高煦,太子,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朱高炽,登基,朱瞻基,世子,朱元璋,朱高煦,身体,太子,朱棣,观点评论,朱高炽,朱瞻基,朱高煦,太子,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朱高炽,登基,朱瞻基,世子,朱元璋,朱高煦,身体,太子,朱棣,观点评论,朱高炽,朱瞻基,朱高煦,太子,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