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包拯者,真可谓执法之臣,故虽至今儿童妇女犹知称之,况当时乎!
——张居正
1993年,《包青天》一剧将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包拯再度搬上银幕,由金超群饰演的黑面黑髯,眉间生月痣的铁面包青天也成为了最知名的包拯形象之一。包拯作为一代清官,虽然千年已逝,但他的清忠名节却依然留存,他的清廉事迹依然在民间流传。
十年至孝
包拯生于公元999年,成长在安徽合肥一带。幼时家境一般,父母连年耕作省吃俭用送包拯上学,包拯也十分努力,在1027年时就不负众望考上了进士,当时的包拯才28岁,比大部分进士年轻了十余岁。
进士及第之后,他就被派去江西建昌县出任知县一职。 但这个时候,包拯的父母已经日渐年迈,日常劳作之中常常力不从心,因此,包拯就请求在调任合肥,朝廷感念包拯孝道,自然应允了。
于是,包拯便前往安徽和州当监税。当他的父母却十分思念儿子,虽然为儿子高兴,但背后还是常常为包拯的离开而落泪。包拯便干脆辞官回家,陪伴父母。没几年之后,包拯的父母就纷纷去世,包拯便搭棚守孝,三年期满之后依然不忍离去。
最后还是在乡里乡民的劝说之下,包拯才重新进入仕途。在1037年时,重新赴京接职,并成为了安徽天长的知县。
清廉一生
正是因为包拯出身于普通劳动人民的家庭中,让他对包括自己父母在内的劳苦大众十分同情。加上父母从小的教育和影响,让包拯长大之后就胸怀天下,体恤百姓,刚正不阿又学富五车。
1041年,包拯调任为更加富庶的端州知府,而端州是古时候砚台的多产地。当时的端州贪官横行,常常大肆敛取超过朝廷供奉数量几十倍的砚台,除了一部分进献给皇帝之外,此外大多的都被用来打点朝廷众臣的关系了,剩下的则是被知县中饱私囊自己独吞了。
包拯上任之后,立即施展才能, 查处贪污受贿的人员,并命令砚台制造处的生意人除了正常经营和纳贡的砚台之外,不许再造多余的砚台,由此消灭了当地的贪污问题。而包拯自己,则是一分工人和劳动者的钱和砚台都没拿过。
经此一事,包拯清廉的品质也就慢慢传开了。到了皇帝耳朵里,对包拯之清廉也极为赞赏,毕竟在北宋中期,国富民强城市繁华而吏治迂腐,大部分官都会贪,而清廉的包拯反而少见了。
因此,包拯在之后便不断擢升,1043年升任殿中丞,而后又迁为监察御史。到了1056年的时候,包拯就进了著名的开封府,擢升为右侍郎中,到后来还当了谏议大夫等等,成为了北宋时期的著名丞相之一。
而在这些年里,包拯都恪尽职守,为国为民做了不少好事,他不仅以清廉见长,而且以机敏聪慧而闻名,常常破获各种疑案难案,这才使得后来的《包青天》电视剧能够有足够丰富的素材来展现包拯的大公无私和明镜高悬的清廉聪慧。
盗墓留言
正因为包拯在民间和历史中都十分知名,所以对包拯的研究也一直没有停下。而他的陵墓自然也成为后世保护的对象。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因为要发展工业建设钢厂,在厂区规划时就无法避免地撞上了包公的墓。
于是,各路专家立即开始对包拯墓进行研究探索,并设法迁移整座墓穴。而进入包公墓之后,专家发现,包公墓虽然面积颇大,但陪葬品却并不多,当然这很有可能是盗墓贼所为。
经过细致探索之后,专家发现墓中文物实在寥寥可数,而且也的确找到了盗墓贼曾经的盗洞痕迹,以及八个字的留言——“包公清廉,吾辈佩服”。可见盗墓贼在墓中也没什么收获,因此对包公的评价也是佩服至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