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作为上承盛唐时期的繁荣,下启元明两朝的发展,两宋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和璀璨期。难怪,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曾在《宋史职官志考正》中这样评价: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伴随着农耕经济,特别是农耕经济下城市和文化的繁荣,北宋的娱乐产业迅猛发展,出现了层出不穷的青楼妓院产业。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年北宋汴京的青楼远胜于如今西方国家的红灯区,像荷兰阿姆斯特丹德瓦伦,像德国汉堡堕落大道等等,都显得相形见绌。据《东京梦华录》记载:
汴京向东曰东鸡儿巷,向西曰西鸡儿巷,皆妓馆所居。城西的郑新门大路,一直过了金明池,西边是道者院,院前面全是妓院。
由此可见,在当时经济和文化发展下,对青楼和妓院的需求是多么的旺盛,几乎遍地都是红灯区。可能有人会提出质疑,说青楼和妓院并不能一概而论,因为青楼大多卖艺不卖身,而妓院大多卖身不卖艺。但是,二者的差别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真的不是泾渭分明的。
在中国历史上,妓女古来有之,逐渐划分为官妓、营妓、家妓和民妓。其中,官妓是服务于达官贵人的,营妓是服务于前线士兵的,家妓豪门巨贾服务于自己的。只有民妓,才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妓女,为社会提供性服务和其它服务的女子,而李师师无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关于她的故事和传说,多流传于野史的记载,基本上从帝王将相到文人墨客都是她的裙下之臣。尤其是,经过了施耐庵在《水浒传》中的艺术加工,李师师的形象更加被人津津乐道。
历史上,李师师本姓王,生于汴京的一户商人家庭。幼年丧母后,父亲王寅更加将她视为了掌上明珠,因为孱弱而时常夜间啼哭,经法师指点建议将她舍身寺庙,以“师师”取名。
王寅入狱死在狱中,王师师就成了孤儿,是好心的娼户老妓女李姥姥收留了她,从此更名为“李师师”。在李姥姥照拂下,李师师从小就开始琴棋书画的培训,加之她本人天生丽质难自弃,逐渐成为了京城的名人。
随着她李师师艳冠汴京,越来越多人都趋之若鹜,甚至但求一见以目睹芳容。其中,最被人屡屡提及的要数她和宋徽宗赵佶的风流韵事了。
赵佶除了治国理政不精通,对于琴棋书法、撩猫逗狗等都非常擅长。据说,他已经厌倦了后宫的三千佳丽,开始从民间猎艳,悄悄化名为“赵乙”光顾李师师。
从此以后,“赵乙”将李师师买断包圆,甚至还从皇宫内院挖通了一条地道通往李师师的闺房。不过,垂涎李师师的远不止皇帝一人,他的大臣们和文人们也完全不能自拔,比如周邦彦。
周邦彦得知李师师被皇帝垄断后,变得茶饭不思,精神萎靡。当得知赵佶身体有恙,估计他不会再私会李师师,立即风风火火赶到,刚要与李师师亲热,没想到皇帝还不辞辛劳冒病约会,差点儿将他俩“捉奸在床”。
有这样昏庸的皇帝和大臣,北宋焉能不败,很快遭至了靖康之耻。金兵攻入汴京后,李师师捐出自己的全部家资,竭力助力北宋军民继续抗金,不过依然无法阻挡北宋的灭亡。
之后,李师师隐姓埋名,一贫如洗后逃离京城,随同宋朝流亡政府南迁到南方的湖广一带。面对江山沦丧,面对人生落差,她终于出家为尼,应验了自己当初起“师师”之名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