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以民为本、重民养民,王夫之为什么格外重视“民本”?

以民为本、重民养民,王夫之为什么格外重视“民本”?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无数封建士人最核心的目标,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中国古代的读书人都将实现政治抱负当做自己的最终目标,因此这也催生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历史英雄。

王夫之,明末清初的一代大儒,其罕见

“以民为本”思想在封建的牢笼中撕开了一道通往现代发展的裂缝,在他的经历中他看到了风雨飘摇的中国、看到了饱受欺凌的百姓,为此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知识分子,他愤怒了,他抨击封建政权、痛斥官僚地主阶级,同时对农民阶级伸出了同情之手。

这样的人才配称之为“圣人”,这样的人才配成为我们读书人的榜样!王夫之是如何诞生这种在当时那种时代堪称反叛精神的琼脂玉液。

一、王夫之的“重民”重的是哪些方面?

要想了解一个人的思想,那么就必须先要了解他的经历。王夫之出生在明末清初的湖南,字而农,他的家族在当地可以算得上是书香门第,家中世世代代以读书为职业,以考取功名为目标,因此王夫之从很小开始就已经在学习儒家的四书五经。

十多年过去后,王夫之其实学有所成,但是考试运气却不是很好,每次考试都名落孙山,为此王夫之毫不气馁只是觉得自己知识还不够扎实,于是潜下心来继续研究学习的事情,时间很快到了又一次乡试的节点,而这次王夫之很幸运一举考到了第一名,还收获到了改卷督学考官的青睐,在他的推荐下,王夫之即将前往京城进行会试。

但是王夫之同时也面临着人生中一次巨大的转折。众所周知,在每个朝代的末年都是伴随着起义战争和侵略战争的,明朝末年自然也不可能免俗,就在王夫之怀揣当官梦想走在道路上时他的前途被节节败退的明朝士兵挡住了,原来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大败明朝军队,明朝即将达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王夫之的心在滴血,想到自己多年的努力、十年的寒窗终于要得到回报之时却被可恶的农民起义军打回谷底,这样的仇恨比起夺妻之恨、杀父之仇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王夫之又无法改变什么,于是他只好打道回府在家中做一个闲人,每天写写诗喝喝酒日子倒是逍遥快活。

但是很快这种平静的日子又被打破了,农民军的起义很成功,可是推翻了明朝后要建立新的政权就必须要人才来帮助他们,因此农民政权通过各种手段招徕贤人异士帮他们卖命,其中他们就想招揽王夫之。

为此,这帮目不识丁的家伙抓了王夫之的爹王朝聘来逼他妥协,王夫之始终不愿意为这帮毁了他前途的人合作,但是一边是亲人、一边是节操,无奈之下王夫之选择了自残来让农民起义军放了他的父亲,这件事情也让王夫之对农民军更加的憎恨。

就在这时,改变王夫之一生看法的事情发生了。吴三桂打开了国门卖主求荣迎接了清军入关,清兵入关后对百姓大肆残杀,这些都被王夫之看在了眼里,此时的他对这些侵略者无比厌恶,甚至把农民军的仇恨算在了清朝士兵身上,也因为如此努力抗击清军的农民起义军被王夫之当做了最后的救命稻草,他开始希望农民起义军战胜清兵。

在不断的战乱当中,王夫之见识到了一个又一个修罗场景,失去孩子的父母、失去丈夫的妻子等等,这些都使得王夫之的内心像有一个麻绳拧紧了一样疼痛,为此他的脑海中开始产生了体恤民生的思维,他的“重民思想”也由此诞生。

王夫之的“重民思想”简单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对皇帝和百姓之间关系的新理解。在封建古代百姓对于皇帝来说只不过是覆手可灭的蝼蚁,因此古代帝王大多不懂得百姓的重要性。经历过农民起义的王夫之则对此有了新的理解,他认为百姓和皇帝的关系绝对是息息相关的“君以民为基,生以杀为辅,无民而君不立,无杀而生不继。”意识就是君主要以百姓为根基,有民众才会有皇帝,民心的稳定决定了君王统治是否能够长期存在。

同时他还指出皇帝要如何对待百姓“人君之当行仁义,……是切身第一当修之天职”,在这里王夫之认为君主对待百姓就要像父母对待孩子那样充满了爱意,而且还要时时刻刻照顾百姓们的利益,这在当时的时代绝对是无比超前的,因为那个时候的统治者想的无不是如何瓜分民脂民膏,王夫之的理念做到了近代化思维。

同时王夫之也解释为什么会有农民起义的爆发,君主只在乎自己的统治而完全不顾百姓的死活,没有意识到百姓爆发出来的强大力量,这最终就会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而且这种爆发是一定会以王朝覆灭作为结局。

其次,就是对家天下的批判。在上古时期的君主之位都是禅让的,因此那个时候的政治非常的公平公正,而到了夏朝以后公天下就变成了家天下。王夫之的思想中就包括了对家天下的批判,他认为这种方式是绝对错误的,认为君王不能把天下当作私有财产,王位是可以“可禅、可继、可革”,这对传统的君权神授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这也不得不让我们佩服王夫之的思想是有多么的先进。

第三,严格对待官员,宽容对待百姓。明朝末期之所以那么快灭亡,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宦官和官员的同流合污和结党营私,明朝末期的官员贪污问题到了无比严重的程度,而且他们为了更安全的贪污还花钱贿赂上司,形成了一级接一级的贪污集团,这样的人一多就好比蚂蚁变多,那么久而久之王朝就会被蛀坏。

对此王夫之说到“严下吏之贪,而不问上官,法益峻,贪益峻,政益乱,民益死,国乃以亡。”,因此他的意思就是对于管理就要严格的掌控,对那些作威作福的管理更是要进行打击,如果不对他们采取措施和惩罚就会给下面的人造成不好的表率。

王夫之同时也提出了方法,第一是要对上级官员采取严厉的整治,王夫之举例说在很多政治清明的朝代皇帝身边总是有一帮忠正严良的大臣,他们成为了表率给下级官员开了个好头,因此整个朝堂之上一片欣欣向荣没有任何藏污纳垢的事情。

第二,王夫之说要重视法律的作用,太祖皇帝朱元璋就是用重典治理官吏,的确在他那个时候的政治非常清明。

第三,重视教育,对于官员不仅仅要用严格的法律约束、惩罚他们,更重要的还是要让他们自动自觉地形成习惯,不贪污不犯法不鱼肉百姓,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做到了肃清吏治。

与王夫之重典治官息息相关的就是“宽以养民”, “夫为政者,廉以洁己,慈以爱民。”是王夫之宽容待民的核心思维,对此王夫之觉得宽以待命第一就是要树立保护百姓的意识,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然后在此基础上在出台政策来恩惠百姓。

对此,王夫之说到对待百姓要宽地待民,对于百姓来说土地就好比他们的生命,没有土地百姓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保障,如果给他们合理的土地百姓们就会感恩戴德歌颂这个朝代,那么就不会存在起义这样的事情了。

还有就是要刑罚上面宽容待民,他说:“假令要民为善,

教格

过密,立法过峻,岂非太过?”,就像秦朝一样为什么会那么快灭亡?就是因为它的法律太过严苛让底层的百姓根本没有喘息的机会,这样的高压下百姓怎么可能不造反呢?所以如果国家能够温柔待民,那么百姓也就会安居乐业不会做出一些偏激的事情。

二、为何王夫之会产生这种思想?

思想的产生必然有着与之配套的物质基础。在明清的时候,社会上面已经出现了非常多的矛盾点,当时的欧洲已经开始了圈地运动、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取代了封建主义,而在明朝中叶其实资本主义的萌芽也已经出现,但是在高强度的封建主义的统治下资本主义遭到了巨大的阻碍,工商业的发展勇敢的冲击了所有人对于传统思想的固化,因此王夫之产生这种颠覆性的思想其实是受到了资本主义思潮的影响。

还有就是王夫之对封建社会的厌恶。在明朝末期,王夫之亲眼看到了数之不尽的家庭支离破碎,为此他也产生了对封建王朝轮替的厌恶,他觉得就是君王的问题导致了百姓的苦难,为此他想要改变这个残酷的世界。

总而言之,王夫之的思想是伟大的、革命的、前进的,他给当时的封建黑暗世界带来了一束光明,但是实际上在王夫之的核心里面种他还是没有彻底剔除封建思维,比如说废除君主,因此还是有不少落后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明朝,爆发,农民起义,王夫之,皇帝,经历,天下,君主,思想,百姓,消息资讯,明朝,重民,王夫之,百姓,王夫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明朝,爆发,农民起义,王夫之,皇帝,经历,天下,君主,思想,百姓,消息资讯,明朝,重民,王夫之,百姓,王夫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明朝,爆发,农民起义,王夫之,皇帝,经历,天下,君主,思想,百姓,消息资讯,明朝,重民,王夫之,百姓,王夫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