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浴血沙场的武将敌不过东华门外执笔的儿郎?大宋之殇!武将之痛

浴血沙场的武将敌不过东华门外执笔的儿郎?大宋之殇!武将之痛

纵观历史,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历史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人常说以史为鉴,但是却有很多人因此矫枉过正,慢慢的偏离了最初的目标,大宋便是如此。

我不喜欢读宋史,因为总会有一种愤恨难平之感,尤其是大宋的那些武将,简直憋屈到了骨子里,“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这句诗放在大宋真是恰到好处,将士们在前方浴血沙场,躲得过敌人的明枪,但是没想到却毁于“自己人”的暗箭,实在是令人心寒不已,接下来让我们看一看大宋的武将究竟有多么悲哀!

狄青

《清平乐》中的狄青形象

以狄青为例,在战场上意气风发,回到朝廷却饱受攻击,最后郁郁而终。

狄青出身不高,家中又贫寒,年少时因为无人管束混迹于市井之间,狄青本人是一个很重义气的人,当时很多少年人都慕名前来投靠狄青,所以在市井间,狄青也算是小有威望。但是好景不长,16岁时,狄青因为代兄受过被捕送到京城问罪,不久就被发配充军,这也是狄青军旅生涯的开始。

《清平乐》中的狄青形象

进入军队后,狄青如同蛟龙入海一般,在军队如鱼得水,打了不少胜仗,而且狄青本人勇猛有胆识,为人又仗义,武将不像文人那样喜欢弯弯绕绕,所以在军队狄青很受欢迎,结交了不少朋友,还得到了伯乐尹洙的赏识,从此狄青算是平步青云。后来,狄青一步步成为大将军,进入朝堂,本来志得意满的狄青却发现,能夺人性命的不仅仅是敌人的刀剑,还有那些文臣的口蜜腹剑。

狄青在外征战屡建功绩,尤其是在平定侬智高叛乱中立下首功,本应得到封赏,但是当皇帝要给封赏的时候,文臣却不干了,开始大肆反对,甚至还有了死谏的苗头,大有一种皇帝不答应我就血溅朝堂的架势,幸而宋仁宗是一位仁君,是非黑白还是懂得的,依旧给了狄青大官职,文臣一见改变不了皇帝的决心,于是开始暗地里使绊子。

在朝堂上,狄青就被群臣挤兑,动不动就被参一本,而且还有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在市井中散布一些狄青的谣言八卦,舆论的力量有多可怕在这我就不多说了,相信大家都应该知道,总之,狄青在京城过得举步维艰,文人总是能做到杀人于无形,我不知道那些文臣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一个于国家有功的英雄,是真的为皇帝考虑还是从心底里瞧不起武将,只有排挤诋毁狄青才能维持自己可笑的自尊心!

《清平乐》中的狄青形象

仁宗是一位好皇帝,但是在如此高压之下,还是将狄青贬官,狄青一家被下放到陈州,这次被贬,我想狄青是愤懑的,但更多的是不解:天下之大,居然容不下一个狄青,只因是武将,就永远低人一等!嘉祐二年,也就是被贬到陈州的第二年,狄青郁郁而终。

以史为鉴却矫枉过正

在大宋,狄青悲哀的一生正是大宋武将的真实写照,追其原因便是大宋的“重文轻武”,古今中外,有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那便是只有强兵才能富国,这么简单的道理一国之君怎么会不明白?但是为何一直践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呢?其实和唐朝的灭亡还有大宋的建立有很大关系,先人想要以史为鉴,没想到最后却矫枉过正,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也走向了灭亡。

唐朝藩镇割据

唐朝藩镇割据地图

在唐朝武将的地位是很高的,当初李世民靠着征战最后夺得天下,坐稳江山后也没有亏待那些武将,给予了武将极大的权力,后来为了更好的管控边关设置了节度使,但没想到这却成了一把双刃剑,一开始节度使为唐朝稳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时间一长节度使开始拥兵自重,不受管束,唐朝的军事实力也呈现出外重内轻的趋势,再到后来,皇帝已经控制不了这些节度使,唐王朝大乱,宋朝建立后,皇帝就将唐朝的灭亡归咎于武将权力过大,所以对武将处处防范。

宋太祖黄袍加身

黄袍加身图片

唐太宗是武将,所以他重视武将,但令人感到讽刺的是宋太祖赵匡胤也同样是武将,却对武将处处设防,就连平等对待文臣与武将都做不到,赵匡胤的皇位依靠兵变得来,而重文轻武就是因为害怕自己再次碰到这样的兵变。

影视剧中的赵匡胤形象

赵匡胤本是后周的一位将军,在进攻南唐时屡立战功,受到了周世宗柴荣的赏识,成为柴荣的亲信,后来柴荣驾崩,只留下了一个7岁的儿子柴宗训,手握重兵,皇帝年幼,这两个因素放到一起让赵匡胤对皇位动了心,不久,在赵匡胤的授意下他的亲信煽动士兵情绪发动兵变,赵匡胤被黄袍加身拥立为帝,夺取了后周的政权建立了北宋,这便是赵匡胤取得皇位的过程。

杯酒释兵权图片

赵匡胤知道自己皇位来得不正而且是依靠那些武将得来,他害怕会有人用同样的方法取替他,于是他先是“杯酒释兵权”将那些拥立他的武将手中兵权收回,然后采用“更戌法”不断调动军队和将领,以免将领和士兵联合,这便是重文轻武的由来,也是大宋武将悲哀的源头。

受到“重文轻武”风气的影响,上到皇帝文臣,下到百姓都对武将不是那么友好,武将的待遇也没有文臣高,其实平心而论,武将同文臣相比,确实对皇帝的威胁更大,一个手握重兵的武将更能威胁皇帝的地位,但是这并不是如此对待武将的理由。

我看《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的时候荀首辅就曾说过一句:“长林之罪,罪在将来。”我觉得何其荒谬,将来的罪过为何要用现在的长林来偿还,何况那个罪过还是虚无缥缈、不曾发生的呢?认为武将有威胁就各种打压,用到武将的时候就以大义相压,当真是虚伪无比!

《清平乐》中文臣对待武将的态度就是北宋很真实的写照,那群文臣对待武将还不如对家中的一条狗尊敬,尤其是司马光和韩琦对狄青的嘲讽至今历历在目,被气了个仰倒!

《清平乐》中的韩琦形象

司马光认为狄青缺少圣贤书教导,为人稍欠豁达,因此做事粗俗不堪。

韩琦更是说了个“名句”:“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这乃好儿,此岂得为好儿耶?”意思就是:东华门考取的状元是好儿郎,就你这粗鲁武将,也配?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这些文臣从未想过,自己能够安稳在这对武将冷嘲热讽是因为什么,没有将士们浴血沙场何来安稳江山?而自己又为这安稳江山出了多少力呢?

生于大宋的武将,注定成为悲剧罢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文臣,狄青,赵匡胤,唐朝,市井,皇帝,东华门,武将,军队,节度使,消息资讯,文臣,狄青,赵匡胤,东华门,武将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文臣,狄青,赵匡胤,唐朝,市井,皇帝,东华门,武将,军队,节度使,消息资讯,文臣,狄青,赵匡胤,东华门,武将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文臣,狄青,赵匡胤,唐朝,市井,皇帝,东华门,武将,军队,节度使,消息资讯,文臣,狄青,赵匡胤,东华门,武将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