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李白也十分仰慕孟浩然,说到“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更是家喻户晓。孟浩然写了一首诗却把自己害惨了,我们一起看看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年近40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了。满腹经纶的孟浩然居然落榜了,使他大为怨愤,心情沮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心中又十分犹豫。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复杂心情的驱动下写出来的。
“多病故人疏”同样也很精彩,“病”在古代不完全是生病的意思,它也有“穷”的意思,“途穷”“命途多舛”也说成“多病”。自己仕途不顺疏远了故人,这是牢骚之语,其实是埋怨“故人疏”,故人引荐不力,以至于明主没有发现自己的才能,也就是说“故人疏”也是导致“明主弃”的重要原因。
所以颔联感情很复杂,处处隐藏着诗人微妙的心里。据《新唐书》记载,王维私自邀孟浩然入内署,唐玄宗突然来了,孟浩然一时间手足无措藏在床下,王维不敢隐瞒,玄宗并没有生气,反而很高兴,因为他早就听说过孟浩然,于是叫孟浩然出来,玄宗问孟浩然的诗作,孟浩然念出了这首诗,可是当念到“不才明主弃”时,玄宗的兴致没有了,当即说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这触忤了皇上,结果就不言而喻了。
应该来说,孟浩然写这首诗时,有牢骚的成分,有归隐的想法,甚至他当着玄宗的面说这句,还有希望皇帝启用之意,但是玄宗说它“诬上”确实是过头了,也许是玄宗只是听到这句的字面意思,没有去细想它的弦外之音。“不才明主弃”被皇帝误会,孟浩然这次亏大了,不知孟浩然当时有什么想法?站在旁边的王维看着这一幕,又会有什么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