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如果没有遇到唐太宗,那么魏征这块美玉只能藏在石头之间,不会成为万世传颂的名相。
顾谓征曰:“玉虽有美质, 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若遇良工,即为万代之宝。朕虽无美质,为公所切磋,劳公约朕以仁义,弘朕以道德,使朕功业至此,公亦足为良工尔。”摘自《贞观政要》第一卷《政体》
大家都知道魏征是谏臣,他因直谏名垂青史,他的《谏太宗十思疏》被高中生背诵,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他还是一名优秀的政治改革家。正是他在贞观初年提出的“以文德治国”的策略被唐太宗所采纳,才会有 “贞观之治”盛世的出现。
太宗尝谓长孙无忌等日:“朕即位之初,有上书者非一,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任,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惟有魏征劝朕‘ 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联从此语,天下大宁,绝域君长,皆来朝贡,九夷重译,相望于道。凡此等事,皆魏征之力也。朕任用岂不得人?”摘自《贞观政要·论诚信》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唐太宗刚开始继位的时候,有不少人建议唐太宗独揽大权,不放权给部下,或者说用武力震慑周边国家。只有魏征劝唐太宗:“息武兴文,广施恩德,中原安定了,周边的国家自然也就顺服了。”唐太宗正是听从了魏征的建议,几年后天下太平,连天涯海角的酋长都来朝贡,远方的部族纷纷前来朝拜。这些事业,都是魏征出力,我任用的人怎么能说不得力呢?
其他人提到的主张是独揽大权,恩威并施,耀兵振武,震慑四夷,这些政策是秦始皇时期的,但是秦朝只传了二世,对唐太宗没有吸引力。
魏征主张改弦更张,实行仁政,一下子吸引了唐太宗的眼球。首先,它是对以前的朝代失败的经验总结,吸取教训,不去重蹈覆辙。其次魏征提出了大治天下的高目标,符合唐太宗的要超越历史造就盛世的宏伟志向。
《贞观政要》第一卷政体里面记载了太宗和魏征关于改革治国策略的对话。
太宗与秘书监魏征从容论自古理政得失,因曰:“当今大乱之后,造次不可致理。”
政曰:“不然。凡人在危困则忧死亡,忧死亡则思理,思理则易教,犹饥人易食也。”
太宗日:“善人为邦百年,然后胜残去杀。大乱之后,将求致理,宁可造次而望乎?”
征日:“此据常人,不在圣哲。若圣哲施化,上下同心,人应如响,不疾而速,期月而可,信不为难,三年成功,犹谓其晚。”太宗以为然。
征日:“五帝、三王,不易人而理。行帝道则帝,行王道则王,在于当时所理,化之而已。考之载籍,可得而知。昔黄帝与蚩尤七十余战,其乱甚矣,既胜之后,便致太平。九黎乱德,颛项征之,既克之后,不失其理。桀为乱虐,而汤放之,在汤之代,印致太平。纣为无道,武王伐之,成王之代,亦致太平。若言人渐浇讹,不及纯朴,至今应悉为鬼魅,宁可复得而教化耶?” 摘自《贞观政要》第一卷《政体》
翻译过来就是太宗和魏征在讨论如何治国。太宗先问魏征:“咱们在大乱之后建立国家,短时间内国家是治理不好的。”
魏征回答:“并非如此,大多人在危难的时候害怕死亡,怕死就会盼太平,盼太平就容易治理,就像人在饥饿时不再挑食一样。”
太宗说:“治国还需要百年才能克服暴虐残杀的戾气,大乱之后想要获得好的治理,难道能短时间完成么?”
魏征说:“这是常人的说法,并非对圣哲而言。如果圣哲施政,上下同心,人们就像声音的回音一样迅速响应,政策会迅速推进,一年见成效,相信不是什么难事,三年成功,都觉得太慢了。”太宗认为有道理。
魏征又说:“五帝和三王都在一代之内达到太平,行帝道就成为帝,行王道则成为王,当时采取的办法只是教化其民而已。这些事情从史籍上看到。昔日黄帝和蚩尤七十多战,乱得不得了,胜利之后,便达到太平。九黎作乱,颛顼征伐他们,打下来后不失治理。夏朝的桀王是暴君,商朝的汤王放逐他,就在汤王一代达到太平。商朝的纣王无道,周武王讨伐他,到周成王时代,同样达到太平。因此,如果说人心都变得奸险,不再纯朴,那么今天应该都成为鬼蜮世界了,哪里还谈得上治理呢?”
自此之后唐太宗积极实行魏征的主张,几年内海内康宁,突厥破灭。此后回忆起他和魏征在贞观初年关于国策的讨论对众臣们说道:“我能达到如此成就,都是魏征的功劳。”
也许大家会说魏征这么有才,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那就错了。咱们先看看魏征在没遇到太宗之前是啥待遇吧。
魏征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魏公李密,但不得重用,归降唐朝后辅佐太子李建成。玄武门之变前,魏征曾数次建议李建成尽力去培植自己的力量,并及早除掉李世民,但李建成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假如李建成听从了魏征的建议,历史可能就会被更改。
因此,魏征跟随着李密,李建成的时候,都是藏在石头之间的美玉,没有成为那颗发光的金子。
但在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李世民告发了魏征策划杀他的事。李世民找来魏征,板着脸问道:“你为什么在我们兄弟之间挑拨是非?”魏征神色自如地回答说:“要是皇太子早听我的话,就不会发生今天的事了”,左右大臣都替魏征捏了一把汗,但没想到的是李世民竟然转怒为喜,他觉得魏征很正直,就任命他做了谏议大夫,开启了魏征这块美玉被不断发现、挖掘之路。
只有唐太宗这个伯乐能发现魏征这匹千里马,如果没有伯乐唐太宗,千里马魏征只能拉车。魏征自己就曾当着李世民坦言道:“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 唐太宗和魏征是伯乐和千里马,是良工和美玉的关系,也是一起开创盛世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