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祖于定远,以万夫长从战,皆有功,为帐前都先锋。——《明史·列传·卷十九》
这是《明史》中对明朝名将陈德的评价。
陈德
朱元璋一生爱憎分明,他对于有功之臣多加封赏,对于贪官污吏则使用铁腕手段。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封了三十四位公爵,其中杞国公曾身挡九箭,救下朱元璋的性命。此后,杞国公后代被胡惟庸案株连,朱元璋下令:“给杞国公留个孙子”。
杞国公陈德,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家里只有区区几亩田地,无法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为了求生,陈德只能投军入伍,反抗元朝暴政。陈德也算命好,遇到了一生之主朱元璋,投奔到朱元璋麾下,成为朱元璋部下的一名士兵。
此后,陈德参加了滁州战斗,又跟随朱元璋攻克了和州、宁国、常州等地,官职步步高升。到了至正二十三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之间剑拔弩张,双方在疆土交界处争斗不断。陈友谅自认为自己的水军强大,又位于朱元璋的上游,想要乘舟而下,消灭朱元璋。
鄱阳湖水战
朱元璋实力确实没有陈友谅强大,但是陈友谅敢来进犯,自己就要把他打回去,这时陈德就在朱元璋的身边,在记载中:
“从援南昌,大战鄱阳湖,擒水寨姚平章。”
陈友谅的舰队沿着长江而下,双方在鄱阳湖遭遇,大战一触即发。这时陈友谅有六十万水军,而朱元璋只有二十万水军;陈友谅不仅船大舰高,而且舰船数量还多于朱元璋。
陈德战功赫赫
在这种处处劣势的情况下,刘伯温给朱元璋提出一个釜底抽薪的计策,那就是把鄱阳湖附近的粮食,全部高价买回。陈友谅虽然兵多将广,但是也要吃粮食,船要人力才能发动,而人离不开粮食。刘伯温的计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陈友谅虽然水军数量多,却陷入劣势。
陈友谅部队的后勤补给捉襟见肘,将士们陷入饥饿之中,陈友谅急着同朱元璋决战。朱元璋则采取了避战的策略,准备在鄱阳湖上耗死陈友谅,只派遣小部队偷袭陈友谅军。这样一打一停,搞得陈友谅顾此失彼,落入处处挨打的境地。
朱元璋同陈友谅展开大战
到了康郎山之战,陈友谅终于找到了朱元璋水军主力,当即命令部队全军出击。而陈友谅的部将张定边,发现了朱元璋的所在的主舰,向朱元璋冲杀过来。在记载中:
“太祖舟胶浅,德力战,身被九矢,不退。”
张定边率领水军袭来,而朱元璋的主舰却搁浅了,片刻间张定边的战船上,就射出数以百计的箭。陈德当即挡在朱元璋的身前,替朱元璋挡了九箭,救下了朱元璋的性命。此后,俞通海驾驶小船,将陈德和朱元璋救出,才避免了大祸。
朱元璋登基为帝
后来,朱元璋战胜陈友谅、张士诚、元朝等各股势力,正式登基为帝。对于自己的救命恩人,朱元璋很是信任,将陈德封为杞国公,是明初三十四公爵之一。明朝建立后,陈德继续为国奋战,先后出征北元,负责明军的训练事宜。
洪武十一年,陈德在军营中去世,朱元璋悲痛欲绝,追谥定襄,命令将陈德厚葬。朱元璋将陈德的儿子陈镛,封为临江侯,对他很是优待。两年后,胡惟庸案被揭露,胡惟庸被下狱问斩,牵连者甚广。
其实,陈镛因为在西征时无辜被罚,心怀异志,后被胡惟庸笼络,成为胡惟庸的同党。胡惟庸案发时,陈镛的罪行并没有被揭露,世人均不知道陈镛和胡惟庸有勾结。洪武二十年,陈镛跟随冯胜出征北元,战死沙场,年仅三十一岁。
陈镛北伐
陈镛死后,爵位传给七岁的儿子陈子善,一年后,陈镛同胡惟庸勾结的事情东窗事发。朱元璋痛恨胡惟庸,于是命令将陈家抄家,准备诛杀陈家人,在记载中:
“追坐德胡惟庸党,诏书言其征西时有过,被镌责,遂与惟庸通谋。爵除。”
而八岁的陈子善被押到朱元璋的面前,这个小孩子不哭不闹,就这样看着朱元璋。朱元璋从陈子善的眼睛里,仿佛看到了陈德为救他舍生忘死,挡在他的面前,忍受着利箭刺入肌肤的痛苦。
朱元璋饶过陈子善
朱元璋心里举起了屠刀,又默默的放下了,他对左右说:“临江侯陈镛同奸臣勾结,应该灭族予以惩戒,但是念在陈德曾救驾有功,朕就给他留个孙子。”陈德以身中九箭的代价,换回了孙子陈子善的性命,也算是福报了。陈家虽然被抄家,陈子善也失去了爵位,但是对比胡惟庸和蓝玉等人的下场,陈子善的结局可谓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