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载: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创作者,大家都觉得有一种神圣的光芒笼罩在他们的身上。他们的才华的确不可小觑,也没法忽视,但是毕竟他们都是凡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而一个人的才华跟一个人的性格和品行几乎没有很大的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生活和自己的选择。但是作为公众人物,我觉得还是得注意个人形象对其他人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最不缺的就是风流才子,谁也不是例外,也没有针对谁的意思,只是某些逸闻趣事在茶余饭后总会成为人们的谈资。就像唐朝的才子元稹,读他的诗句,大家肯定都觉得,哇,好有才华啊。但是我们讨论的内容跟元稹的才华没有任何关系,我们来讲一讲他身上发生的风流韵事。才华不可忽视,但该批判的还是要批判。
才子元稹的初恋
“取次丛花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读到这句情诗的时候,而且很多人跟我一样都会头皮发麻,觉得真的很浪漫。但是必须要提的是,渣男都很懂浪漫。这里不得不提的便是元稹的初恋崔莺莺了,元稹的原配夫人叫做韦丛,在娶原配夫人之前和另一个女子有一些暧昧的交情,这个女子便是崔莺莺。他和这个女子的故事在后世广为流传,《莺莺传》中元稹便化身为张生和崔莺莺谈起了神话一般的恋爱。
但现实并不是这样,唐贞元十五年,元稹初到蒲州做了一个小官。在任职期间,他和母系远亲崔姓的一个少女崔莺莺谈恋爱。这个女子相貌不凡,家中富有,但是没有权势,这和元稹心目中理想的婚姻有着一定的距离。元稹在古代的形象放到如今来说,就是我们经常调侃开玩笑说的,我不想努力了,来个富婆包养我吧。
赴京考试,邂逅佳人
因为元稹仕途不顺,多次被贬,所以他就想着走旁门,找一个好的姻亲关系,说不定可以助他的仕途一臂之力。所以那时候的元稹就和崔莺莺谈着恋爱,但是并不会娶她。你看这样的行为渣不渣男,或者我们通情达理的说,元稹心里还是很喜欢崔莺莺的,但是他必须要为他的后半生考虑,要为他的家庭考虑,所以他只能选择现实,暂时把男女情爱放在一边。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毕竟那时候他在蒲州只担任了一个小官职,按照他的心性,他也不会只甘心就这样。并且根据唐朝当时的制度,必须要经过吏部考试才能够正式任命官职。于是在贞元十六年他再次奔赴京城考试,这一去这初恋便没了。倒不是说因为距离,人家姑娘不喜欢他了,而是因为元稹在京城遇见了更合适的结婚对象。所以只要新欢足够好,没有旧爱忘不了,这句话在元稹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元稹到京城参加考试之后,因为他的文采很出众,加上他本身就有一些才华,刚好被新任的京兆尹韦夏卿赏识,然后经常和韦氏门下的弟子交流游玩,从他们口中得知韦夏卿有一个女儿韦丛还没有嫁人。这不正和了元稹的意吗,一个很适合的结婚对象,他理想中的婚姻就这样达成了。那为什么还要回过头去想初恋呢?那这就得问元稹,毕竟抛弃初恋也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事情。
抛开初恋,娶韦丛为妻
知道韦夏卿的女儿还没有嫁人,这对于元稹来说是一个走门路攀高枝的绝佳的机会,一直在考虑这方面问题的他,怎么可能会错过这样的机会。求官心切的他考虑到初恋虽然才貌双全,但是对他的仕途没有多大的帮助,最后权衡利弊之下,放弃了初恋,娶了老师的女儿。想到这里我觉得“取次丛花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样的寝室真的很扎耳,他自己就写了自己对其他的女色已经没有了眷恋的心,除了这个女子之外,再也没有能够让自己动情的女子了,那为什么还要抛弃掉这个女子,最后和其他人结婚呢?
所以说他在浪漫和现实之间周旋,最后还是败给了现实,非要给自己求取功利的心找一个借口。写句情诗来安慰自己,使自己的良心过得去吗?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样评价他过于尖锐了,可是事实就摆在眼前啊,我们不能因为他的才华而去掩盖他本身就存在的一些不足,虽然感情是自己的事情,但是这样对两个女子都不负责任。
抛开了初恋,元稹娶了韦丛,原本只是想着为自己的仕途做个辅助,这场婚姻包含了很大的政治色彩,结果两人在结婚之后很恩爱。后人津津乐道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便是他和他的原配妻子感人的爱情故事,说到这里不得不想起他的初恋了。给人写情诗这样的事情,对他来说应该是信手拈来,过于多情真的不是好事,对哪一个女人都不负责任,也还好他是生在古代并且有才华,不然在现代就是标标准准的渣男。
既有新欢,又怀恋旧情
二十四岁元稹科举落榜,但是当时的京兆尹韦夏卿觉得他很有才华,相信他有大好的前程,于是就把小女儿许配给他了。这对当时元稹来说就是正中下怀的好事,他的原配夫人像天仙下凡一样,不仅贤惠端庄还通晓诗文,最重要的是出生在富贵人家,家庭有权有势。这每一项都很合元稹的胃口,从后世他留下的诗来看,那时候的他应该是最不得志的时候,过着清苦的生活。
他的原配夫人陪着他不好,富贵不慕虚荣,虽然家里很清贫,但是却无怨无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和体贴自己的丈夫。可能一开始他也只是想着借助政治势力往上爬,但是没想到自己的妻子是这样一个温柔体贴的女人。俗话说得好,百无一用是书生,那时的他就只忙着科举考试,所有的家务活都给这个从富贵人家家来的原配夫人包完了。
其实从这里看得出来,这个大户人家的千金父亲疼爱的小女儿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女子,偏偏元稹在他之前感情线不干净,还怀念前任写了《莺莺传》在故事中将自己化身名为张生和自己的初恋做着所有暧昧的事情。换成现代的女性能接受吗?可能那时候的原配夫人也不知道有这样的事情存在,就算知道了,在大男子主义的时代,恐怕也就只能这样过去吧。但是元稹这样的行为真的很拿不出台面,可能放在那个时并不如此吧。他永远都在浪漫和现实之间周旋,最后都因为现实放弃了浪漫。
他的原配夫人陪他度过了清贫的岁月,三十一岁的元稹已经升任监察御史,那么多年的努力总算是没有白费,但是也多亏了他的原配夫人的陪伴。但是幸福的生活才开始,他的原配夫人就因为身体原因驾鹤西去了。妻子下葬的时候,他因为事务缠身没有亲自前往,于是写了一篇情辞痛切的祭文,让人在妻子的坟前代读,果然这样的情怀只能放在古代,不然在现代只会遭到万人的唾弃。
原配离世,移情才女
他的妻子陪他走过了最清贫的岁月,而他却借着妻子的家庭背景,在他的政治仕途上用尽该用的物资。给初恋写情诗完了不说,还给自己的妻子也写情诗,更何况每一句情诗是都写得那么绝对,说了只爱一个人,结果还是换了好几个,那他爱的人还真的挺多。还在诗中表达对初恋和妻子如何深情,结果妻子尸骨未寒,便与当时的才女薛涛又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你说他妻子的棺材板能压得住吗?他也没有丝毫愧对妻子的意思,毕竟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这样说来倒也没错,只是元稹这样玩弄感情真的好吗?
或许他也不是玩弄感情,只是他每一次遇到的刚好都是爱情吧。或许有人说小编这样说过于绝对,但是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元稹的行为就和自己说的话相违背。他写下情诗表达自己只会喜欢初恋,结果为了自己官场的利益,放弃了初恋,选择了自己的原配夫人。然后又用情诗表达自己,对原配夫人情之深爱之切。结果原配夫人尸骨还未寒,就与当时唐朝才女薛涛擦出了爱情的火花。虽然和薛涛的爱情无疾而终没有结果,但毕竟也都发生了。
结语
薛涛是唐朝著名的女诗人,虽然作为乐妓,但是心比天高,又有政治头脑。久闻薛涛的芳名,到了蜀地之后,元稹便约他在梓州见面。来往中,两人情意相投,又有共同话题,当时在薛涛的支持下,元稹弹劾为富不仁的东川节度时严厉,因此得罪了权贵,最后降官,贬到洛阳。可能元稹一开始也想要一份理想的爱情,刚好浪漫,刚好理想。结果现实不如人意,他这样的做法也没法让人可怜他。
参考资料:《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图片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