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功未了说和亲,又堕蛾眉芳梦裹。平章三十六宫春,遣似天骄买驩喜。——《昭君行·红嫣翠湿平阳里》”
在我国历史上,和亲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外交”手段。每个朝代都会有不少“公主”被派往异国或者异族进行和亲,以此维系双方的友好关系。历史上有过的和亲公主不计其数,比较出名的有唐朝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等,和亲这种政治手段从汉朝开始,一直持续到了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
不过和亲的“公主”不一定都是真的公主,皇帝如果没有适龄的女儿或者不舍得女儿远嫁和亲的话,通常会从皇亲贵族中选取王公贵女赐封公主,派遣她们前去和亲。但是也有例外,比如我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王昭君,就不是什么皇亲国戚,只是以一个普通宫女的身份被派去了匈奴和亲。
王昭君能成为我国历史上四大美人之一,她的美貌和魅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传闻她的琵琶声曾经使大雁沉迷专注而忘记振翅,纷纷跌落在黄沙之上,这也是成语“平沙落雁”的由来。可是和亲的女子婚后生活大多悲惨,即便昭君有着天人之姿,就能在这种悲惨命运之下幸免吗?莫高窟一幅壁画,揭露了昭君死后匈奴人为她的事情,内容“残忍”,让人不忍细看。
一身傲骨的普通宫女
王昭君虽然出身比较平凡,但是她是父母的老来子,从小在家里就非常受宠,不但父母宠爱,哥哥嫂子也非常疼爱她。再加上王昭君天生一副好皮囊,又非常聪明有才情,在汉元帝大选秀女的时候,王昭君更是整个南郡最寄予厚望的一位。又美貌又优秀,家人宠爱,在家乡也广受欢迎,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便王昭君出身平凡,也长成了一身傲骨。
以王昭君的才情和相貌,毫无疑问成功入选了。不过并不是所有入选的女子都有幸能见到皇帝,对于平民宫女,皇帝会先看她们的画像。在作画的时候,其他的宫女都想法设法“贿赂”画师,而王昭君坚持不肯做出行贿作假这种事。因此其他人的画像是“美颜”后的效果,而王昭君甚至被画师刻意“丑化”了,于是并没有被皇帝看上选入后宫,而是继续做一名宫女。
有一位和昭君同样做过宫女的人,在画像的时候给了画师不少“好处”,后来这位宫女得到了宠幸,被皇帝封了昭仪。后来这位昭仪传唤王昭君来进行演奏,昭君很不喜欢这位昭仪,拒绝了为这位昭仪演奏琵琶,被罚了杖责之后也坚持不屈服。王昭君的高傲和骨气显然并不适合皇宫,她在宫里过了很多年,依旧是个没见过皇帝的宫女。
和亲塞外的匈奴阏氏
王昭君多年没有得到皇帝宠爱,虽然心中悲怨,但也没有因此就改变自己的行事作风,依旧非常高傲。眼看大好的年华就这样一年年逝去,王昭君终于在5年之后迎来了自己的转机。此时大汉实力强盛,南匈奴已经向大汉俯首称臣,其首领来到长安觐见大汉天子。
南匈奴单于呼韩邪向大汉皇帝诚表忠心,并表示自己愿成为天朝的子婿,于是皇帝就把自己印象中“不够好看”的宫女王昭君赐给了呼韩邪。昭君辞别皇帝的时候,皇帝终于看到了昭君的真容,一见之下惊为天人,然而君无戏言,现在也不能再反悔了。后来皇帝越想越气,只能将错误都归咎于画师,将画师赐死了。
自古以来和亲之人,无论是假公主还是真的金枝玉叶,都只不过是政治的牺牲品,和亲之后的生活幸或不幸,从来无人在意。呼韩邪生年不详,但是比昭君至少大了二三十岁,王昭君嫁去匈奴两年多之后,呼韩邪就去世了。之后王昭君向大汉皇帝表明自己想回到大汉,然而大汉皇帝只回复说让王昭君遵从匈奴的制度风俗。
按照匈奴的习俗,在丈夫死了之后,妻子是需要和丈夫的儿子结婚的。于是王昭君又嫁给了呼韩邪的大儿子,呼韩邪的大儿子继承了父亲的单于位置和阏氏,阏氏指的就是单于的妻子,和汉语的“王后”差不多。王昭君和第二任丈夫一起生活了11年,生育了两个女儿。
王昭君第二任丈夫去世之后,没有再嫁,一年多之后就去世了。王昭君生前和两任丈夫的感情如何无从考证,王昭君的去世原因根据记载是病逝,但是民间流传了两个原因,一种说法称王昭君在匈奴很幸福,一生备受尊敬,只是单纯病逝;另一种说法是王昭君思念故国,郁郁而终。
被匈奴“厚葬”的和亲者
远嫁和亲的女子通常从离开祖国那一天起,就没有了再次回国的机会。王昭君也是如此,和亲的十几年未曾再回过大汉。也许是因为这样,正史对于她的记载是非常少的,我们只能从民间流传的说法中拼凑出“故事”的全貌。
在民间的一种说法里,王昭君虽然是和亲的汉人,但是这一生在匈奴是非常受尊敬的,在她去世之后,匈奴人为她举办的葬礼也非常“隆重”。据说当时“厚葬”王昭君为了祭奠而宰杀的羊就有10万多只,除此之外,匈奴人也用了自己民族独特的“丧葬仪式”,通过割自己的耳朵、以刀插自己胸口等行为来祭奠她,以示尊敬。
由于这种行为听起来太过“残忍”,令人难以置信,再加上这段只是传说,并没有史料明确记载,所以人们大都不太相信。直到后来,在敦煌莫高窟发现了一副壁画,这幅画本身与王昭君无关,画名《举哀图》。
但是画中一些行为却和传说中王昭君死后匈奴人为她割耳刺心的行为一致,这也让人相信了真的有这种丧葬仪式,但是画面太过“残忍”,令人不忍细看。
结语:
这幅壁画让王昭君的那段民间传说可信度大大提高,如果在王昭君去世之后,匈奴人真的以这种丧葬仪式对她进行了“厚葬”,那足以证明她在匈奴人心中真的备受尊敬。王昭君的生前是幸或不幸,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王昭君的和亲大大促进了中原和匈奴之间的交流,也为之后王朝的大一统打下了基础。
古代和亲的女子是可敬的,即便像文成公主那样功劳卓越的并不多,但是她们至少都为两国或者两族的和平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同时,她们也是可悲的,她们为国家换来安定的代价是牺牲自己的一生。
参考文献:《后汉书》《王昭君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