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儒家一直想恢复贵族社会,为何宋朝以后,却难以出现所谓的贵族?

儒家一直想恢复贵族社会,为何宋朝以后,却难以出现所谓的贵族?

司马迁曾评价孔子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历代以来对孔夫子的褒奖多如牛毛,自不必多言。后人们将其视作至圣先师,文人们也被称作孔子门徒。

仲尼的后人,也能够凭借着祖先的荣耀,世袭衍圣公爵位。自汉朝开始,不论哪个民族当政,都不会忘记曲阜孔家。几千年来,孔子的影响力从未消失。他的梦想是回到礼乐合鸣的西周,他的偶像是经常出现在梦中的周公。

(一)、想方设法,维系贵族统治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中所倡导的观念就是仁义礼智信,但不论是哪个年代都是"仓廪实而知礼节";同时,他又宣传射御骑射书术为君子六艺,可是每日为了那口粮食而累的筋疲力尽的穷人,又该如何去学习这些。

所以,孔子的出发点都是站在贵族立场上的,他希望贵族们能够重新回到周公生活的那个礼乐制度完善的年代。而为什么一心维护贵族社会的儒家,反而成了贵族的掘墓人?

1. 落寞贵族,始终没有放弃追求

孔子名丘字仲尼,山东曲阜人,这是连小学生都知道的基本常识。他的家族原本生活在今天的河南境内,当时也是首屈一指的地方大族。

奈何家道中落,流亡到了山东。所以,他从出生的时候,父亲就一直向他诉说其贵族身份,他也是以一个贵族自居的。

基于此,他一直想恢复家族的荣光,也向往书本中周公时期那样的井然有序贵族社会。然而他生活的年代,早已礼崩乐坏,他只能凭借自己的力量,竭力宣传礼乐制度。在孔子看来,只有这种制度,才能够让贵族发展长远,才能够保证贵族们,能够永远的享受高规格的待遇。

所以,他提出的观点,并不是想要推翻那个贵族社会,而是想要让它永恒不变。孔夫子的危机意识很强,他担心贵族们如此发展下去,会被底层的人所取代,担心社会的主体不再是贵族。

《公羊传》"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从这里就能看出,当时的阶级观念。

要知道,在礼乐制度盛行的年代,阶级意识非常强烈。天子最高,其次诸侯,再就是士大夫,他们都是贵族。而农工商,只不过是平民百姓,没有地位的就是奴隶。

2. 提升自己,才是发展的根本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家国是贵族们的家国,只有他们自身有着能保护领土的力量,才能够保证统治可以永远的延续下去。如果连贵族都不重视自己的利益,那又能指望谁呢。

所以,孔子倡导大家学习六艺,既可以强身健体,保家卫国,又能够开阔眼界,增添智慧。

虽然在当时没有多少人把孔子的话放在眼里,但是站在贵族的角度上孔子的观点的确是句句为他们着想。因为当时的社会资源,的确只掌握在贵族的手里,他们拥有如此优越的环境,而不多加珍惜,很容易就被其他人所取代。

不过后来汉武帝发现了儒家思想的好处,它既可以用在教化平民上,给底层百姓灌输忠君爱国思想,让他们维护自己的统治,又可以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建立一个以仁义为中心的社会。

再接着就是每个朝代都不遗余力的宣传儒教,后来又有了程朱理学,将其再度发扬光大。

可是,等到自从宋朝以后,再也难以出现所谓的贵族。贵族制度的土崩瓦解,孔子的儒家思想占据着很大的责任,那么这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

(二)、科举出现,打破固有现象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是自隋朝以后多少做学之人的梦想。因为在那之前,社会一直是按照孔子希望的那个方向发展,即贵族掌握着绝大部分的社会资源,同时社会固化。祖上是农民,再传下去多少代都是农民。

而以儒家经典为主要考试内容的科举制度,使得底层也拥有了向上流动的渠道。

1.违背初衷,回不去的贵族社会

两汉的人才选拔制度是举孝廉制,它本意上就是由地方长官或者当地德隆望族推荐那些德才兼备且孝顺之人入仕为官,可人不能没有私心,那些贵族们只推荐与其交好之人,这也就是为何世家大族总是能够出现四世三公现象而且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原因。

曹操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贵族当权。因为他的干爷爷是个宦官,所以被贵族们不耻。同时,为了招徕人才,曹操决议实行唯才是举制。只要有才华之人,不看出身,一概录用。可是他的儿子曹丕为了长远的发展,又实行了九品中正制。

人才的选拔权再次回到贵族手里,你能做多大的官,不是看你的能力,而是看你的血统多高贵,多纯粹。这是孔老夫子,希望看到的现象。

这也一直维持到了隋朝。周谷城说"科举制 , 盖取分科目而举士人之义,这个制度创始于隋炀帝时代"。

从那以后,儒家经典,就成了科举制的必考科目。这是孔子最不愿意看到的现象,他一直想要维持的贵族社会统治,竟然被自己所提倡的儒家学说所取代。

3. 愈演愈烈,终究不复回

隋唐年间,其实也并不是完全的考儒家经典,其中也包含着其他的学说。不过到了南宋,程朱理学问世以后,统治者就愈发的重视儒家思想。尤其是到了明朝,开始实行八股文。

《儒林外史》"此一条之后,便是礼部议定取士之法:三年一科,用《五经》《四书》八股文。"

当时除了孔孟之道以外的其他书籍,皆被视作"嘲风咏月,污人行止"。就连公安三袁之一的袁宏道,提及自己小时候阅读经历,都不免唏嘘。他家中的书很全,各种各样皆而有之。但是父亲为了其科举,就把其他的书全部藏了起来。

在当时的世人眼中,除了四书五经以外,其他的全都是课外书。孔子做梦也没有想到,他心心念念维护的贵族统治,竟然被自己的思想给转变。

"唐之取士以赋,而赋之末流最为冗滥。宋之取士以论策,而论策之弊亦复如之。明之取士以经义,而经义之不成文又有甚于前代者"。所以,自从南宋以后,再也没有那种能够左右朝政的贵族。所谓的贵族,也只剩下了皇族。

(三)、维系统治,自然要打压贵族

历史上的贵族们常常能够只手遮天,就像东汉就是刘秀在地主豪强们的帮助下建立的,所以他是与"贵族共治天下";而司马氏建立的两晋也不例外,当时的王谢两家势头甚至压过了司马家;隋唐虽然有科举,但关陇贵族们依然势力庞大。

所以,宋朝提出要与文人共治天下。当然,这个文人有个先决条件,就是必须要忠诚。

1. 借用科举,提拔新势力

其实贵族制度的覆灭,孔子的儒家思想只是一个被利用的工具。他也没有想过,自己宣传的忠,竟然能够发挥如此大的作用。

宋朝以前的统治者们宣传儒教,侧重点是在对世家大族的教育,而南宋宣传儒教,侧重点是为了让底层上来的平民,代替那些尸位素餐的贵族。

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皇帝们不想再看到读书的权力被贵族垄断。因此,格外的重视科举制度。同时,为了培养对自己足够忠诚之人,又不断的宣传儒教。如此一来,世家大族们再也不是朝廷选拔人才的唯一出处。

所以,孔子想要维护的贵族社会,被他倡导的儒家思想亲手毁灭。不论是什么思想,皇家去主动的提倡它,都是因为想要利用它。

并不是说汉武帝和后来的人,就真的认为儒家比诸子百家都好,倘若真的如此,那为何历朝历代还要设立法典。选择儒家,只是它更能够为己所用。

2. 被帝王们扭曲的儒家思想

历史是一个任人装扮的小丑,同样,各种学说也是如此。君王们会根据自己当下的统治需要,来解释或者篡改其本来的意思。商君驭民五术中的愚民,被统治者发挥的淋漓尽致。他们只选择忠君爱国的思想来宣传儒教,而不言其他。

就像孔子的本意是想着提升贵族的修养,丰富其内涵,以此来维护长期的上层身份。可后世的君王,却把儒家当成了打败贵族的武器。其实当时的孔子可能也并非是想维护什么,只不过那时的贵族能够带给他更大的利益。

人定江山,孔子并不是结束贵族统治的罪魁祸首,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皇帝要加强自己的统治。他们不容许有能够威胁皇权之人存在。不论是什么思想,现代人看待都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论语》不是完美的,但它宣传的仁义礼智信是什么社会都需要的。

结语:

严格意义上讲,孔子和儒家并不是直接导致贵族统治土崩瓦解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皇帝们要加强其统治,选拔能够彻底为他们所用之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社会,统治,年代,孔子称,宋朝,制度,贵族,儒家,发展,现象,消息资讯,孔子,贵族,儒教,儒家,周公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社会,统治,年代,孔子称,宋朝,制度,贵族,儒家,发展,现象,消息资讯,孔子,贵族,儒教,儒家,周公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社会,统治,年代,孔子称,宋朝,制度,贵族,儒家,发展,现象,消息资讯,孔子,贵族,儒教,儒家,周公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