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对外七下西洋、扩充疆域,对内修订法典,让明朝的国名威震四方,也是明朝最鼎盛的时刻。
可是,朱棣的登基之路上也有一些抹不去的污点,那便是靖难之役,他是通过军事政变才夺得皇位的。在古人的眼里,这属于名不正、言不顺,方孝孺就曾斥责过朱棣。
值得一提的是,在朱棣靖难的时候还发生过一件事情,就是他攻入南京城后,发现了一道圣旨,随即痛哭道:“父皇你害得我好苦啊!”那么,圣旨中究竟写了什么,为何朱棣会这么说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一位农民出身的皇帝,他能够建立大明王朝,可谓是经历了千辛万苦。为了将自己的成果延续下去,他在继承人方面,可谓是花费了大心思。
明朝的第一位太子是朱标,可惜因为他去世的早,所以未能登上帝位。或许也是因为如此吧,很多人对朱标的印象不是很深刻,甚至认为朱标的能力非常小。
更甚至,在一些影视剧中,还将朱标演绎得软弱、毫无才华。其实,这样的观点着实有些偏颇,朱标在世的时候,永乐皇帝朱棣非常乖巧、不敢夺权,这其中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太子朱标是朱元璋在创业时所生,当时正逢朱元璋征战大捷,他还把记在了一座山上:“到此山者,不患无嗣”。可见,朱元璋对朱标的重视程度非常高。
其次,除了朱皇帝的恩宠外,朱标自己营造的力量也不可小觑。朱标的背后站着一位军事奇才,他就是大将蓝玉,其能力丝毫不输徐达、汤和等人,属于淮西勋贵的领袖。
有这样一位“大能”支持自己,即使朱棣想要造反,估计蓝玉以及他背后的人也不会答应。最后,朱标背后站着的文臣也不少,政治势力非常雄厚。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朱标虽然没有继承朱元璋的狠辣,但是他却继承了母亲马皇后的善良,也像她一样宅心仁厚。在朱元璋铁血的统治下,大明朝的官员人人自危,都期待善良的朱标尽快继位。
只是,朱元璋虽然费尽心血培养儿子,大臣们对他也是期待不已,朱标自己也比较争气。可惜的是,天不遂人愿,年纪轻轻的朱标因病去世了。
朱允炆的继位
按照中原“父死子继”的传统,朱标去世后,大明朝的江山应该会落到朱元璋其余三个儿子的手中。若是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度,皇位则会到朱标二弟的手里,若是立贤不立长,皇位则会到燕王朱棣的手里。
可是,朱元璋却直接跨过了自己的诸多儿子,而是将皇位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这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但从某个角度来说,也符合“嫡长子继承”。
根据一些野史的记载,朱元璋曾对朱允炆说,若是自己的叔叔们有二心,朱允炆可以先做些事情让他们心有感激,若是不行再削藩,再不行就撤藩,最后的手段才是杀之。
奈何,朱允炆却一步到位,直接撤藩、杀人。原本,叔叔们对这个侄子高过自己就有芥蒂,现在还这样对付长辈,他们更加不满,朱棣更甚,直接起兵造反。
朱棣的谋反
公元1399年,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大明朝一场军事政治叛变拉开了帷幕。这场战争一共打了4年之久,按照正常的情况,朱允炆占据大明朝9成的土地,而朱棣仅仅只有一成,朱允炆的胜面非常大。
反观燕王朱棣,他的手下都长年在外征战,实战经验非常丰富,而燕王朱棣本人雄才大略。此消彼长的情况下,靖难大军虽然人数少,但优势却一点点积累了起来。
另外,朱元璋在位时,将明朝的很多武将都给杀了,朱允炆执政期间,他已经无将可用,甚至连基本的战略部署都没有多少人知晓,京师重地南京居然没有军队保护。
朱棣得知这个消息后,直接率领大军长驱直入,短时间内便围困了南京城。结果想必大家也很清楚,没过多长时间南京城就被朱棣给攻破了,朱允炆则逃得不知所踪。
当朱棣打开圣旨之后,上面赫然写着几个大字:“四叔谋反,一定不是他的本意,希望将士们不要为难......”原来,朱棣虽然造反了,但朱允炆却没有要杀他的意思,从这几个字来看是想要生擒活捉。
看到这几个字后,朱棣的心中多少不是滋味,只能苦苦地说道:“父皇,你害得我好苦啊......”的确,若是当年朱元璋能够“立贤不立长”,那么朱棣很有可能会成为大明朝第二个皇帝。
如果历史是这样,那么朱棣就不用造反了,也就不用背负“叛逆的罪名”。从某个角度来说,燕王朱棣登基之后,虽然他励精图治,让大明朝的国威名誉天下吗,但是依然改变不了他造反的事实。
正所谓:“我未杀卿,卿却因我而死”,内心多少有些忏悔。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